首页 理论教育 是什么,让他在贵州最高峰上坚守六年

是什么,让他在贵州最高峰上坚守六年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这样一个人,为了改变“贵州屋脊”上的贫瘠,他在韭菜坪上坚守了7年,带领海嘎人打一场扶贫攻坚战。他是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他还有几个身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6月“贵州榜样·最美人物”。这是要让海嘎成为真正“贵州高度”的誓言,言辞间意气风发。他闭上双眼,憧憬着一个画面:贵州最高峰的垭口上竖起“贵州第一村海嘎”的牌子,韭菜坪山顶建起一座巍峨的“黔天门”,海嘎变成了富庶之地。
是什么,让他在贵州最高峰上坚守六年_贵州榜样

◎程 星

韭菜坪,海拔2900.6米,被人们称为“贵州屋脊”。那里是贵州最接近蓝天的地方。

海嘎,一个坐落于韭菜坪半山腰的彝族村庄,5个村民组365户1687人。那里曾是一片贫瘠之地。

山高人为峰。

有这样一个人,为了改变“贵州屋脊”上的贫瘠,他在韭菜坪上坚守了7年,带领海嘎人打一场扶贫攻坚战。

他是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他还有几个身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6月“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他更是贵州9000个贫困村近5万驻村干部的代表,是贵州近30年党建扶贫的缩影。

一条颠簸的上山路

“马上出发了!”

杨波整理了一下胸前佩戴的大红花,心里不免有些许紧张。看着前来送行的人们,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出征的战士。

2010年3月28日,这个28岁的年轻人将前往韭菜坪半山上的大湾镇海嘎村。他将成为六盘水市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派驻海嘎的驻村干部——海嘎村“第一书记”。

双肩迷彩背包上,被杨波贴上一张标签。上面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着:贵州第一村海嘎。这是要让海嘎成为真正“贵州高度”的誓言,言辞间意气风发。

海嘎,彼时是高寒贫瘠之地。1998年才通路通电,村民还住着茅草屋、土墙房,喝望天水,吃洋芋饭……

山路盘旋而上,车辆在前往海嘎的路上,一路颠簸。

杨波看了看窗外,他仿佛又看到不满周岁的女儿蹒跚学步的样子……

可家已越来越远,贵州屋脊越来越近。

他闭上双眼,憧憬着一个画面:贵州最高峰的垭口上竖起“贵州第一村海嘎”的牌子,韭菜坪山顶建起一座巍峨的“黔天门”,海嘎变成了富庶之地。

车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后,杨波与同行的5个驻村干部一起到达大湾镇。

耕种季节的海嘎,正遇上严重的大旱。“种下去的种子发不了芽,一季的庄稼眼看就要作废。”

一下车,杨波就忙着和海嘎村干部把民政部门调拨的250桶“爱心水”运回村里。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却没有人来领水,更有村民说:“我们啷个扛得动哦,除非是你们把水送到我家门口还差不多。”

贵州屋脊上空的太阳,火辣辣。站在烈日下的杨波,窘住了。关于“贵州第一村”的理想,飘忽起来,接下来,他面对的是更多没有意想到的问题。

村里大多数村民家中都没有厕所,要上厕所就到房前屋后的林子里。

镇里出台政策,一家补贴400元修建厕所,大多数村民不愿意参加,有人说:“才400块钱?除非你拿1000块钱来还差不多。”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征收,只要在存折里存100元,就可以享受国家每年700元左右的养老金。可村民没有积极性,有人说:“想要让我参加养老保险,除非你们给我垫钱还差不多。”

“除非……”

在初到海嘎的日子,这是杨波听得最多的词。

送到家门口的惠民政策,村民爱理不理。问题出在哪里?杨波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没有手机信号,一进海嘎仿佛“与世隔绝”。夜晚,杨波只能听到房间里自己的呼吸和屋外的虫鸣。他开始打起了退堂鼓,甚至写好了回单位的申请书。

教师的父亲知道后,给了一顿“批评”:“如果工作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那还叫什么工作?哪会有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后的道理?”

“确实!如果老百姓真的把自己日子都过好了,思想都进步了,都不再需要我们的帮助了,那我们到这里来,就没有必要了。”丢掉写好的申请书,杨波决定留下来寻找问题所在。

贵州屋脊上的坚守

“老百姓对我们没有信任感。”

在海嘎漆黑的夜里,这个念头像火花一样,点亮了杨波的驻村路。

他发现,村级党组织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号召力缺失,群众的力量凝聚不到一块,这才是“症结”!

为了增强村支两委战斗力,杨波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了《规范党支部学习制度》《两委干部管理办法》。

“以前,9点开会10点才能到齐,有时甚至拖到会也开不成。”有了制度就不一样了,“迟到罚款50元”,每次都能准点开会。

有了管理制度,村支两委的执行力也随之逐渐增强。村里开设了“代办室”,为村民代办民政、医保、社保、计生等事项。

有了村干部的支持,杨波开始感觉到工作干出了一些滋味。

开着镇里配发的二手摩托车,杨波一口气把365户人家,访了个遍。“有些地方,车过不去,来回就走了4个小时。”

从此,走访成了杨波必做的功课。在海嘎,最苦的是冬天。高寒的韭菜坪入冬就下雪,“穿上两三双袜子脚还是刺骨的冷。”杨波走在湿滑的路上,一步一步挪。

下队走访群众、上门服务,没有午饭吃是常事。杨波兜里常放着买来的糖果、卤鸡蛋。遇到村里的小孩子,他也会散发给孩子们。时间久了,大人们都记得这个爱给娃娃糖吃的“杨书记”。

看到村民种洋芋,杨波就搭把手,搓着手上的老茧告诉他们,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遇上村民盖房,杨波也撸起袖子,挑上几挑灰浆。

他在自己的驻村日记里写道:“驻村工作是个良心活,可以慢慢悠悠的过天混日子,也可以翻山越岭两小时去访一户。别人对你的态度,是给自己最好的分数。”

“杨书记,来家里烧洋芋吃。”这是村里人热情招呼人的方式。彝家汉子们拍着他的肩膀说:“在海嘎,哪个敢欺负你,有我们在!”当然,在海嘎没有人会欺负他,但海嘎人这份交心的情谊让杨波深受感动。

海嘎人喜欢上这个像“自家兄弟”一样的年轻干部,有什么困难也愿意告诉他。

董家院子是个有13户57人的自然寨,一到下雨天,道路狭窄泥泞,不小心就会滑倒。村民董怀忠找到杨波,请他帮忙争取点钱来打通串户路。

杨波找到“娘家”钟山区民宗局,申请到2万元启动资金。资金不足,他和包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凑到1.8万元。

请不起施工队,杨波和村干部带着村民投工投劳,冒着风雨,磨破了双手。

路通那天,村民们围着杨波说:“这条路是杨书记你帮我们修的,我们记下了。”

在海嘎,杨波第一次有了“价值感”。他想为海嘎人再多做一点事。

2013年,钟山区第二批同步驻村工作开始,同行的5个驻村干部陆续离开,杨波主动申请继续留下,成为海嘎第二届驻村干部。

推开窗,有的全是世界

“沉睡的韭菜坪姑娘在恍然中醒来/闺房外的喧哗,吵了她的好觉/她浑然不觉/外面,已经不是以前的世界……”

这是杨波为韭菜坪写下的诗句。

2013年,贵州屋脊韭菜坪列入全省打造的“5个100工程”,正争创国家4A级景区。作为韭菜坪主景区的海嘎村,像杨波所写的那样,“跨上了远行的花轿。”走到旅游大发展的舞台上来。

气势磅礴的韭菜坪,一到秋季,漫山都是半人高的韭菜花。一片紫色的花海,美得让人心醉。

“让人来看山看花,更要让人能留得下来。”民族文化专业毕业的杨波想起了海嘎村里彝家人高亢的酒歌、原汁原味的彝族撒麻舞……

“有了文化,旅游就有了生命力。这些不正是海嘎独特的文化吗?”

他争取来20万资金,建起民族文化广场,组建起一支24人的彝族文艺表演队。

着手制定《海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海嘎旅游发展规划》《海嘎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建立一户一策的海嘎小康台账,杨波和村干部们开始勾画海嘎的发展蓝图。

贵州屋脊上一忙就是数月的杨波,没有想到自己将遭受人生的重创。

2014年12月12日,刚从海嘎下山的杨波突然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因为海嘎没有手机信号,他没有来得及和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

赶回家,看到灵堂的门板上,白布覆盖着父亲的身体,杨波号啕大哭。他恨自己没有能守在父亲身边尽孝。

海嘎的乡亲陆续赶来,拍拍“杨兄弟”的肩膀,默默陪着他送走父亲。

“感觉自己的天塌了,一度想要离开海嘎,回到家人身边。”可想想村里还在等待的海嘎人,想想刚有了希望的海嘎,杨波犹豫了,“我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去世的人已离开,活着的人总要做点事情。”

安葬了父亲,杨波忍住悲痛返回海嘎村。这一次,他告诉自己:“海嘎一天不脱贫,我一天不下山。”

从6家单位争取200余万元建起9个种植养殖基地。

成立合作社,生产本地特产韭菜蜂蜜、晾干洋芋片、苦荞制品等12种特色产品。

协助镇里,为贵州屋脊的特色食品申请注册“黔之脊”绿色食品商标。

在海嘎建农村电商,通过电商平台把“黔之脊”商品卖到全国各地。

……

面对面开展土鸡养殖、蔬菜种植培训,手把手教村民学技术。杨波还组织村民到四川大凉山等地参观。

如今的海嘎人,已经不再抱着“等着送水来”的旧思想,他们也忙着让杨书记“找项目”。

2015年,海嘎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7230元。2016年,海嘎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300户1325人减少到46户156人。

“杨波书记就是好,一心为咱海嘎人。如今都是自来水,新房里面亮堂堂。”

爱唱山歌的村民刘展英,专门为杨波编了一首山歌。

她唱的是杨波争取来800多万元的资金,建下四个高位水池,把自来水送到海嘎家家户户。

她唱的是杨波为海嘎争取的项目——村寨1+N提级改造。通过“三变”模式,村民们将经过改造的房屋入股到公司,开起了家庭旅馆。

海嘎村口修起了高大的寨门,和杨波当年在上山路上想象的一样。

如今,杨波的女儿已上二年级。她依然盼着自己的爸爸能常回家。

杨波的爱人,在私立学校上课的老师。她依然盼着丈夫多照顾下家庭,自己能多上课挣点钱。因为杨波一家三口人还寄住在挨着岳父母家搭建的房子里,一到雨天,漏下来的雨水成了最大的烦恼。

杨波总说再等等……海嘎扶贫攻坚图上,最后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时间是2017年。

他还在忙碌着,甚至比以前还要更忙碌。这是在海嘎的第七个年头,村里人早把他当作了海嘎人。

韭菜坪上,连风都带着一股劲,仿佛要唤起人心中万千豪情。看着杨波在山顶俯瞰逶迤群山的背影,突然想起他曾经写下的一句诗:“推开窗,外面有的全是世界。”

他写给自己,也写给贵州最高峰上的海嘎。

( 2016年06月25日 领导者客户端)

媒体报道MEI TI BAO DAO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