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独立意识和独立性的区别

个体独立意识和独立性的区别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家长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爸爸妈妈必须着意解决的问题。事事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独立性的培养。因此,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应重视孩子责任心的养成。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因此索赔12.5美元。自此,这个美国男孩就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父亲。
注重培养青少年独立性_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导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要求孩子对待学习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没有信心,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怕他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因而就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解决。家长这种“舍不得”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做法,不仅会养成孩子的过分依赖的习惯,而且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养成。独立性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它对孩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孩子成才的基本前提。所以,家长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

每个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果敢、刚毅,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不是胆怯,没有自信心,事事依赖别人。但是,孩子的独立性不是天生的。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爸爸妈妈必须着意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要给青少年更多的自由 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就放手让他去做。事事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独立性的培养。

2.不要包办代替,不要过分宠孩子 独立要从小培养,诸如吃饭总是喂,衣服总是帮着穿,使孩子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去做,更不会主动去做,当然也更谈不上会做。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寸步难行,一筹莫展。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穿脱衣服,开关电视机、录音机等。这样,孩子尝试独立做事,就会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能行,独立性自然会大大增强。

3.鼓励孩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让孩子有机会离开父母,当孩子进入学校时,学校要培养他们学会支配自己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安排孩子自己出去找小朋友玩,游戏完后再接他回来。以后就让他自己去联络,选择伙伴。回家以后,就表扬他、鼓励他。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习惯于独立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在自我锻炼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4.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要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不断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促使孩子有机会尝试困难和创新,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孩子逐渐脱离父母独立地做各种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自然就形成了。

5.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孩子小的时候,一般自我意识差,依赖他人,特别是依赖他人的评价。有人夸奖他,他就以为自己很好;有人批评他,他就认为自己不好。不同的评价使孩子分辨不清自己,也没有能力客观地从别人的评价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所以,父母要尽力帮助孩子确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6.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能够坚持独立地将事情做完、做好,其主要动机来自于孩子的一种责任心。因此,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应重视孩子责任心的养成。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因此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自此,这个美国男孩就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男孩就是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心。

由于年幼而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造成一些过失,这毫不奇怪。关键是家长要通过帮助解决过失的问题,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责任,怎样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孩子只要有一定的能力,家长就应该舍得让他自己承担责任。这既可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又可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真正爱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