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实践中理解社会

在实践中理解社会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红云我在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学生工作十多年,曾多次参与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三下乡”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三下乡”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通道,成为大学联系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生所获得的更多的还是一种“感性体验”。
在实践中理解社会_鲁史调研: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年“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果展

李红云

我在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学生工作十多年,曾多次参与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三下乡”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作为带队教师,每次跟随学生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方式。下面结合本次“三下乡”的体会,并且糅合了以前类似经历的感受,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社会实践是联系大学和社会的重要纽带

大学与社会,应该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在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个体,理应说对社会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既往的中小学教育中对于应试教育的强调,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孩子的“过多”的呵护,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除学校、家庭之外的社会。加之学科和专业的特殊性,学外语的学生可以接触到较多的域外的文化,但是对于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却缺乏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有人所说的“灯下黑”,即对“远距离文化”的了解可能胜过对“本文化”的理解。“三下乡”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通道,成为大学联系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

本次我院“三下乡”的地点,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鲁史镇,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镇,也是云南大学挂钩帮扶的一个点。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在云南大学驻鲁史镇的新农村指导员的协助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鲁史从历史到当下,从经济到文化,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了三个调研报告,分别是《鲁史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报告》《鲁史镇教育关爱服务调研报告》《凤庆县鲁史古镇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这三个调研报告虽然还不能完整地反映出鲁史社会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生活的所有方面,但是从这样的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社会有了更为具体与直观的认识。正如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所写道的:“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深入地调查农村问题。”“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些人也是来自农村,但是他们对农村并无太多的了解,当他们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去“反观”农村时,往往能够激发他们更多地思考。

由于时间的关系,虽然学生对调研地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这样的方式成为大学联系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并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常态化,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也将变得更加紧密。

二、“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并不矛盾

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上所接受的,更多的是“理性思考”方面的训练。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生所获得的更多的还是一种“感性体验”。在我看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有裨益。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基于虚拟的网络时空的“体验”,但是却缺少基于现实生活的“体验”。正如一个学生在“三下乡”感想中所写道:

与他们相比,我们已活得太幸福了。我们有着孩子们拥有不了的亲情关爱,有时甚至把这些关爱当做一种束缚,所以我们会叛逆、会反抗父母。但他们不同,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爱,任何人对他们的一点关心都会彻底摧毁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会因为你的一句问候而泪流满面,也会把你的爱护当做后盾而依赖。他们需要关爱,需要温暖,需要有人守护他们的童年。

这样的一种“感性体验”,真实而有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反思自身。这样的思考,如果稍稍再做一点延伸,它完全就可以进入“理性思考”的层面。正如当年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萨摩亚群岛对青少年进行调查时反思美国青少年的亚文化一样。

这样的一种“感性体验”,有时并不一定要升华到“理性思考”的层面,即便停留在“感性体验”的层面,也可以有“诗意”的表达:

朋友为伴,风景尽赏。

林荫道,民居旁,

镜头做框,记录影像。

红茶乡,澜沧江

千年长桥,惊天骇浪。

石板路,古栈旁,

剪落烛火,雕刻时光。

“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并非是矛盾的,无论是在参与学生实践过程中,还是在此之后看学生所写的文字,我都感到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感性体验”。这样一种立足于现实的“感性体验”,无论是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还是停留在“感性体验”的层面,均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三下乡,在路上,

三、在实践中理解社会

有学生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深入农村不接触农村和基层的群众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这句话的含义。”这样的一种体会,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深刻的。

理解社会的方式很多,通过阅读,也可以了解社会,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所了解到的社会,正如南宋诗人陆游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中国社会的构成中,由于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有很大的差别,很难说哪一方面就一定能够代表中国。但是,由于中国农业社会存在的时间较长,城市化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即便当代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农业社会,但是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根源还在农村。虽然由于社会实践的时间较短,通过这样短暂的时间,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社会实践让学生直接去面对现实,去了解社会,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这样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不完整,有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但是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与独立思考发现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即便是错误的认识或理解,也是有价值的。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明显地感受到,在短短的几天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平时在学校里,学生之间时常为会一些小事而时有矛盾,但是在外出期间,我看到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这些,同样是学生良好的人格养成的重要方面。从事学生工作多年,多次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每一次“实践”,都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由此也得到了升华。

(作者简介:李红云,女,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