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双手的“正能量”

一双手的“正能量”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着疑问和崇敬的心情,笔者走访了救人英雄陈丰显和伍真明……故事的主人公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绿态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员工伍真明和龙泉驿区西河镇黄连村村民陈丰显。伍真明和陈丰显一听,二话没说,纵身跳进沟内施救。伍真明和陈丰显顾不上擦脸上的汗,赶紧刨开第三名工人头部附近的土块,为他呼吸腾出空间。但伍真明和陈丰显仍然坚持用手刨了20多分钟后才爬上坑道。救援行动持续了90分钟,4名工人被成功救出。
一双手的“正能量”_救人英雄伍真明和陈丰显_龙泉驿好人行

张永康

危急关头,四条鲜活的生命掩埋在厚厚的泥土下,他们不假思索,纵身入坑施救。泥块下掉,随时会将他们埋没,他们依然奋不顾身,靠近死亡,专注抢险,救出生命。流血不止的双手拼命挖开坚硬的石块,刨出生命。难道他们的双手是铁铸的不成?他们英雄的力量是瞬间产生,是修养而得,还是与生俱来?

带着疑问和崇敬的心情,笔者走访了救人英雄陈丰显和伍真明……

一、不得不回顾的救人抢险故事

这是已在成都传遍的抢险救人的惊险故事。

故事发生在2014年4月1日下午5点过,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健康村一管道施工现场。故事的主人公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绿态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员工伍真明和龙泉驿区西河镇黄连村村民陈丰显。

当时,就在施工现场附近,成都市绿态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饲养场大院内,正在谈着事情的伍真明和陈丰显,突然听到“塌方了,快来人啊,救命啊……”的呼救声。听到声音几乎是在一瞬间,两人便箭一般地冲出大院,来到事发现场。

只见一位被吓蒙了的挖掘机司机指着近处的管道施工处,手足无措,焦急地呼救,说发生了垮塌,有人被埋了。

伍真明和陈丰显一听,二话没说,纵身跳进沟内施救。一跳下,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塌方。由于先前这一地段建过砖瓦厂,属坑洼地段,泥土松弛,管道施工后,塌方如倒墙一般,而且深沟里两边的土块一直在垮,稍有不慎,再次倒下的泥墙就会把自己淹没。

“那时满脑子一片空白,心中只想到怎样救人……”两人顾不了自身安危,一边救一边问才知道里面有4名正在修排水管道的工人被埋在一条三四米长的坑道内。

此时,土块还在不时往坑道里滑落。伍真明和陈丰显看到,这个1米多宽、2米多深的坑道内,一个工人的头部被卡在一个大水泥管下,工人的后背和下身都被土块压着,不能动弹。越是紧张施救,越要冷静,陈丰显学过三年建筑,也在农村干过多年,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也参与过救灾,有一定的救援经验。他一边与伍真明赶紧用手把这名工人背后的土块刨开,一边与这个工人说着话,与此同时,他用背和肩挡住不断下滑的泥土,以防工人被二次塌方埋住脑袋。

很快他们救出了第一个,为了防止伤员被不断落下的泥块打伤,他们把伤员安置在旁边的大管道内。

在两人的帮助下,这名工人能张嘴说话了:“旁边还有个人,赶紧救救他!”顺着这个刚刚被救起人员的视线,陈丰显才发现,就在伍真明脚下位置,露出了一名工人背部的衣服。他急忙喊道:“伍哥,小心点,快轻轻闪开,你脚下有人!”

于是他们随即调整位置,跪在这名工人头部附近的土块上,各自用双手使劲刨开泥土。当两人把这名工人脑袋附近的泥土刨开,露出其头部时,工人的脸和耳朵已经被闷得发乌了,随后,他们把工人脑袋附近的土块全部刨开,让他呼吸新鲜空气,并大声与被埋的人说着话,叫他一定要坚持住,保持头脑清醒,相信很快就会把他救出来。

稍稍安顿好第二名工人后,伍真明发现,还有另外一名工人被埋在水泥管另一侧,他整个身子都埋在土里了,只露了半个脑袋。伍真明和陈丰显顾不上擦脸上的汗,赶紧刨开第三名工人头部附近的土块,为他呼吸腾出空间。由于这名工人全身陷入泥土,他们用双手刨了大约一立方米的土也无法将这位工人提上来。因此,他们只得继续用手使劲刨,和死神抢时间,由于太投入,他们的指甲都刨掉了,指上的血滴进了泥土里他们也浑然不觉。

“那时真的没考虑那么多,也忘记了危险,只晓得救人胜过一切。”事后,当有人问及伍真明、陈丰显在施救过程中是否顾及过自己的安危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在他们救第三名工人的同时,119消防队员也赶到了现场,专业救援队赶来后,要求他们俩立即撤出坑道。但伍真明和陈丰显仍然坚持用手刨了20多分钟后才爬上坑道。这时他们才感到自己“确实累惨了!”陈丰显发现自己的双手已累得麻木,而伍真明的双手已经发黑,指甲内塞满泥土,手指上还有擦破的痕迹。

最后,成都消防6中队和13中队的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为防止二次塌方,用木板将坑道两侧固定住。由于坑道内空间太小,消防队员只能用小型工具刨土,且只能容下一个人挖掘。担心伤到工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徒手刨土救人。

救援行动持续了90分钟,4名工人被成功救出。当天晚上,当记者采访被救工人曾先生时,他说:“正是因为伍真明和陈丰显施救,被埋的工人才及时得到呼吸,保住了生命。在接下的时间里,两位徒手施救,那是与生命赛跑,避免了二次塌方带来的不堪设想的后果。”医生介绍,曾先生和两名工人伤势较轻,另外一名工人的胸骨、股骨多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

陈丰显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他们“刨”得及时,不顾指甲内塞满泥土,如果不是他们不知疼痛,不顾手指上留下深深的擦破痕迹,已经闷得发乌的工人或许就将发生不幸……他们,用爱“刨”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健康村村干部来到绿态公司,看望两位救援英雄的伤势,向他们无私救人的行为表示感谢,也向他们转达了被救工人的感激之情。大家看到,两人的手指已经伸不直,比第一天显得更乌黑。

“这点痛没什么!”两人不约而同地笑着说,他们当时听到呼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救人,完全没有考虑当时还在滑落的土块,“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呢。”

“不管是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样做,抢救生命是最重要的。好在把他们救出来了,如果救人不成功,我们会难过一辈子的。”他们朴实的回答,让村干部们感动不已。通过他们简单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加坚信,在我们这个时代里,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的确,他们的身材并不高大,他们的手臂也谈不上粗壮,在他们平凡的生活中,似乎难寻“闪光点”。但危急时刻,他们的双手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在救人的千钧一发之际,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和疼痛,用人性的力量,托举起4位工人的宝贵生命。

二、陈丰显——正义和助人为乐已成为习惯

怀着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对照当今社会上让人诟病的丑恶现象,笔者一直想知道英雄们的真实想法,想了解他们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找到他们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真实答案。

带着疑问与好奇,笔者走访了他们身边的人,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各个时期的生命状态。

陈丰显,身高一米六五左右,有点纤瘦,但行动敏捷显得非常和善。龙泉驿区西河镇黄连村人,1963年7月14日出生。初中毕业后,他回家务农,当过村农科队出纳员、村部民兵连长,后又从事过修理工作,干过建筑业。后进城当废品收购员,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废品收购站,偶尔跑跑运输,这也是他目前的职业和事业。陈丰显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有小起伏小波折,总体还是幸福的,人生路上自己辨别是非靠的是良心,做各种事情靠的是一双手。由于经过很多磨炼,所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环境自己都能适应,再苦再累的工作都能干。自己的做人原则就是要正直、正义,决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对于未来,他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说现在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会更好。

在别人眼中,陈丰显帮助别人是常事,他自己却从来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这些都不值得一提,路见不平劝告提醒,别人有难伸手帮帮,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帮人助人观念的养成,也许与他从小受母亲的教育有关。陈丰显的母亲李素清,算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等艰苦岁月,即使生活再艰难,只要村里有人特别困难或者有路过家门乞讨的人,母亲总是要把藏在家里的粮食拿出来救济他们。在他的记忆中,母亲拿出自家的豌豆、胡豆炒熟送给穷困人吃,有好几十次。母亲常念的一句话“多积阴德,心安理得”让陈丰显一生铭记,从而也体现在了自己的行为上,久而久之成为了习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陈丰显把帮助别人当成最大的乐趣,能做好事不做,见困难不帮,那会让他自己心里难受。

陈丰显对英雄人物特别崇拜,从小的愿望是参军或当警察,但后来因为患中耳炎,体检时没通过。他说,小时候喜欢看《渡江侦察记》等电影,对那些像雷锋一样做好事的人从内心里特别尊敬。因此,正义的人生观念从小就种在了他的脑海里。有一次在航天北路,一个三轮车司机与一位青年乘客因为车费吵了起来,双方由斗嘴演变成激烈争吵,40来岁的三轮司机操起放在车上的铁链,青年人见状叫来了三个同伙,眼看一场打斗即将发生,围观的人群立即散开。陈丰显刚好路过,见状立即跑上去,站在他们中间,一边劝三轮车车主看开些,不要为一两元钱过激,大不了多跑一趟嘛,一边竭力劝导青年乘客,说蹬三轮辛苦,价格没交代清楚误会时有发生,要体贴下力人,请理解包涵。双方见陈丰显心慈面善,说得很有道理,气很快消了,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打斗就此消解了。

常人眼中,陈丰显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很多人愿意与他交往,也愿意与他讲些心里话。在女儿陈颖眼中,父亲平常又伟大,之所以平常,就是社会上认为最低贱的捡垃圾的活父亲都干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什么话都可以与他讲,每当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总能找到很好的话来安慰她。因此她说,父亲就是自己人生中的老师,很感谢父亲给了自己一个温暖、和谐、民主的家。女儿陈颖说,父亲还是一个孝子,孝敬父母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由于爷爷眼睛得了白内障,父亲一直无法离开家很远,只能在龙泉街上做着小生意。生意越做越好,但突然爷爷眼疾加重造成双目失明,父亲放弃了进一步将生意做大的想法,干脆回家照顾爷爷。

对父亲非常理解的女儿陈颖,也会有至今无法理解的问题,那就是父亲帮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但基本上被帮助的人往往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而且有时在帮人过程中受骗上当,但父亲对这些从不计较,往往付诸一笑,这笑中的深意女儿一直无法参透。

正义和助人为乐的观念长期存在于陈丰显的心里脑里,流在血液中,化在行为上,因此关键时刻陈丰显就能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三、伍真明——平凡的人生坚守不平凡的信念

伍真明,成都成华区水碾河人,生于1957年12月26日,身高一米六五,长得极像电影《焦裕禄》里的演员李雪健,双目炯炯有神,讲话时声音响亮干脆。

伍真明中学毕业后,到绵竹市下乡3年,1981年返回成都后,在成都塑料化工厂工作,先后做过熔炼工、生产车间主任、销售员、驾驶员等,工厂更名为成都绿态副产品公司后有一段时间他被派驻龙泉驿守护养殖场地。

笔者采访了与伍真明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伍真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认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特别是他在单位从事驾驶大货车工作后,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是工地施工需要,任何时间都能将企业货物送达目的地;他乐于助人,单位员工无论需要什么帮助,他都会第一时间尽自己的能力给予支持,且他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他更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和一个是非观念非常明确的人。也正是因为他充满正义、勇于进取和雷厉风行的个性,让他在龙泉舍己救人的过程中,能做到毫不犹豫,不顾个人安危。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伍真明说,毛主席时代的教育对自己影响很大,从小接受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的教育,觉得人的一生就应该努力学习,多学知识,时刻准备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由于父母都是工人,母亲还是中共党员,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伍真明从小逐步养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生价值观。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后,就如人的血液一样时时流动在伍真明的血管里,让他时时表现出正义的行为,让他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助人是快乐的。

据伍真明回忆,第一次救人他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那个夏天,伍真明正在成都东门大桥边玩耍,突然有个五岁左右的小孩掉进了河里,挣扎着喊“救命”,他当时头一热,纵身就跳进河里,凭借自己很好的水性,把小孩救了起来。回到家后,自己也没提救人的事,当孩子的父母登门感谢时,伍真明的父亲才知道儿子当了一次“活雷锋”。

伍真明

“第一次救人就觉得这是应该的,那个时代的人都这么认为。”伍真明说。

之后的时光里,伍真明经常帮助他人。比如上山下乡时代帮别人栽秧打谷干农活;别人家修房造屋帮一下;谁家生病了支助一点;路见不平或有人争吵,主动去主持正义,化解矛盾……这些都已成为伍真明的习惯。

有一次坐公交车,一位老人带着小孩站在过道里,旁边坐着的一个小伙子装着没看见,不让座。站在车上的伍真明就劝这小伙子让座,还讲出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道理启发他,哪知这小伙子双目一瞪,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说这些,你的那一套都过时了。”而且,小伙子还做出了要打人的姿势。这时的伍真明,依然不惧威胁,坚持劝导,在他的感召下,车上乘客纷纷给老人让座,小伙子见势不妙,匆匆地溜下车去了。

坚持正义、见义勇为的观念已在伍真明的思想里扎下了根,只要需要,他的这些正能量行为自然就会表现出来。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伍真明路过成都跳蹬河的一个街道,看见两个青年小伙骑着摩托车经过一个中年妇女身旁,突然其中一人伸手迅速地猛地扯下妇女脖子上的金项链,然后箭一样地飞驰而去。这时的伍真明反应也快,立刻追上前去,边追边叫人围堵劫贼,一直追了1公里多路程,跑得汗流浃背,差点喘不过气来,但还是让这“飞车党”逃走了。贼跑了,这让伍真明难过了很久,好像让贼偷了自己的东西似的。

心中充满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随时表现出来。据同事们介绍,伍真明是个极其节约的人。在从事销售的那些年,别人请客吃饭讲气派,而伍真明请客户吃饭点菜总是恰到好处,偶尔一次餐桌上还剩有菜,他会打包回家。有人说这样会影响业务开展,但伍真明说:“任何时候铺张浪费都是可耻的。”他坚持自己的做法,哪怕出差到省外,坐火车飞机他也把吃剩下的打包带回来。事实上,他处处表现出的“吝啬”并未影响销售业绩,反而让更多客户觉得伍真明值得信赖,与他打交道很放心。

回首走过的几十年,伍真明觉得自己这一生平淡而充实,当然也有遗憾,比如没上过大学,但最大的遗憾是自己当年报名当兵没被录取上。“那是空军体检哟,就差那么一点儿。”用伍真明的话说,如果被录取上了,驾驶飞机保卫边疆,奉献祖国,那是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

英雄往往是很平凡的人,但他们平淡的生活中却酝酿着不一样的伟大,那酝酿的伟大就是他们心中的“正能量”。只要时机一到,这股能量就会发出奇异的光芒。陈丰显、伍真明两位就是平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人,放到芸芸众生中或许与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救人抢险时,他们表现得就是与常人不一样,在关键时刻展现了他们不平凡的一面。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心有正念,方能度过平凡的人生,心有正念,方能在千钧一刻表现得不平凡!

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里,大家都在怀疑还会有雷锋吗?还需要雷锋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时代需要雷锋,更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在深深呼唤他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他的踪迹。其实,像伍真明和陈丰显这样的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简介

张永康,曾用笔名:蜀国立秋、蜀国余秋、朗月、旋戈等,四川营山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微电影协会会员、川威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山》杂志副主编。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其散文、诗歌、小小说、中篇小说等常见于《青年作家》《四川文学》《中华传奇》《古今故事报》《鹿鸣》《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新诗坛》《作家文汇报》等报刊。作品逾百万字。现居龙泉。

采访手记

采访伍真明、陈丰显的确非常艰难:一是因为他们都非常低调谦逊,觉得自己很平常,救人之事不值一提,面对笔者的采访有点“躲”;二是因为他们是基层的工人和农民,忙于生计,确实很忙。伍真明上班地点从龙泉驿健康村搬迁至成都成华区崔家店,而且近段时间经常到外地出差;陈丰显的家在农村,他经常到各地打工,几天回一次家。经过我们多次预约,最终也算完成了采访。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时间采访他们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进而也许会遗漏更多关于二位的精彩故事。

采访艰难,但与他们二人艰苦奋斗的曲折人生相比那算得了什么呢?通过接触,笔者真切地感到:现实生活中,像他们这样用一生去坚守内心正念和践行内心正念的人确实少见。采访中,他们时刻强调和提醒我说,不要过于宣传他们,在人世中,见义勇为、坚持正义本应是人人应该遵行的基本行为。我想,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缺少像伍真明、陈丰显那个时代一样的教育,所以还得借用他们的人生经历给大家补补课。采访后,笔者体会最深的是: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是瞬间产生的,这得用一生来养成;一个社会正能量的形成,那要靠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培养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