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羡余原则?

什么是羡余原则?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羡余原则?有些语法结构会造成羡余现象,如“没上大学以前”中的“没”就是一个羡余成分,去掉“没”之后,意义的理解并不发生变化。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程度上和不同方面都存在着羡余现象。同一词语的反复使用也可以看作一种羡余。羡余成分,从表义的角度看似乎是废话,但实际上废话不废。羡余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第一,某些语言里语法上的需要,如英语中名词复数后加-s就是这种情况。
羡余原则_语言学讲义

什么是羡余原则?我们不妨先看一个例子:

(19)公安局的一个警察在商店里抓到了一个偷钱包的小偷,已经人赃俱获了,可是小偷仍然撒泼耍赖说自己没有犯罪。(张继:遍地羊群,《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1期)

(20)主要就是因为我基本上是个城里人。长得很“文化”。这使得我的家乡的乡亲们始终不肯把我当成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学生来对待。(王泽群:正爷,《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第4期)

上述例(19)中,“偷钱包”和“小偷”之间在语义上就重复,某人偷钱包,他自然是小偷,或者反过来,说某人是小偷,他自然是偷了别人的东西。例(20)中,说某人“一无所有”,他自然“穷”。由此,我们可以将“羡余”作如下表述:所谓羡余(redundancy)就是某成分在传达信息过程中因另一成分的存在而显得信息重复,因为它所传达的信息已包含在另一成分之中。汉语中不乏此类现象,除上述两例外,类似的如“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些语法结构会造成羡余现象,如“没上大学以前”中的“没”就是一个羡余成分,去掉“没”之后,意义的理解并不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只能这样解决,不能用其他方法”也是一种羡余表达,因为其中的“不能用其他方法”所表达的意思已经蕴含在“只能这样解决”之中。

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程度上和不同方面都存在着羡余现象。比如英语的many books中-s所传达的复数意义已包含在many之中,因而,-s如果脱落,这并不影响我们对book的复数的理解。

同一词语的反复使用也可以看作一种羡余。

既然如此,语言中又为什么有那么多羡余现象呢?

羡余成分,从表义的角度看似乎是废话,但实际上废话不废。羡余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

第一,某些语言里语法上的需要,如英语中名词复数后加-(e)s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在交际过程中,从发话到收话,中间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或者听话人思想不集中,有些句子不是每个词都听得很清楚,羡余成分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请看列车上报站的一个例子[14]

(21)旅客们,列车前方停车站是西安车站。西安车站停车20分。在西安车站下车的旅客请提前做好准备。旅客们,西安车站就要到了。

第三,有时利用羡余成分来表示强调,如“只能……,不能……”;又如我国少数民族的载瓦语中,其主语标志是ki 21,但这个标志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的,只在防止混淆或强调的时候才用。

可见,羡余成分与废话还不是一回事。

我们来看一个废话的例子。从前有人写过一首打油诗,是讽刺说废话的,因而打油诗本身就充满了废话:“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15]语言中真正的废话并不少见,如“梵婀玲提琴”“现在而今眼目下”,不过这只是个人的言语行为。社会性的废话在我国“文革”时期屡见不鲜,例如:

(22)中国文化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极大的一次,不是比它们小或者和它们一样大,或者比它们大一点,而是极大最大的一次。

(23)我们要把政治摆在一切工作的第一位,不能摆在第二位,第三位,也不能和其他工作摆同等的地位。[16]

最近,在网络上流传乌青的一首诗《对白云的赞美》:

(24)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