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市党报财经新闻可读性探析

地市党报财经新闻可读性探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财经新闻的故事化方面,“华尔街日报体”堪称典范。一是解释性报道的全面解读。为此,《宁波日报》派出记者深入外贸企业调查,并策划推出了题为《转型升级——宁波外贸破难解困之道》的系列报道,对一批样本企业的成功之道进行深入的解读,显著提升了阅读率。三是预测性报道加强。作为区域或地方报纸,地市党报首先应考虑关注本地财经新闻,然而,财经报道领域又
地市党报财经新闻可读性探析_以《宁波日报》为主要观察对象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俞永均[1]

地市党报的财经新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和突破:以生动的故事增强可读性,以平民化视角处理财经新闻,做好财经深度报道,报道既要有高度又要有落点,报道手法要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国居民个人财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一个投资型消费者群体正在日益壮大,他们对财经新闻出现了一种新的需求,其需求的多元化令传统的经济报道境遇尴尬。为此,各地市党报纷纷加大财经报道力度,设置财经专版适应这种多元化需求。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党报的财经报道往往习惯于从成果、经验、数字来说明问题,只重术语的堆积,不懂通俗化阐释,只报数字,不重数字背后的含义,见物而不见人,比较枯燥,缺乏亲和力。

地市党报的财经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和突破。

一、以生动的故事增强可读性

所谓新闻故事,就是在写作中尽量以文学故事的笔法描述新闻事实,强调运用场景描写、细节、对话、内心独白等。在财经新闻的故事化方面,“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堪称典范。“华体”新闻,是指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华体”应用到财经报道中去,许多地市党报也在模仿这种风格。如2007年11月14日《宁波日报》上刊发的《农民工问题的“宁波解法”》是这样开篇的:

2007年11月6日,徐辉站在杭州大剧院颁奖台上,这位在宁波扫了6年大街的安徽人,把一块金灿灿的奖牌颁给了宁波这座城市的市长。

在写作“华体”新闻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人物话语如何有选择性地进行叙述和怎样进行叙述。《华尔街日报》认为,一句合格的引语至少应该符合下面的一条或多条标准:可信度;情感回应;鲜明有力;多样性。二是故事主角的选择。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又能引起读者最大关注度的人,才是“华体”新闻写作中合适的桥梁人物。

当然,“华体”也有其局限性。现在,财经信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快,这个时候,你还讲一个故事,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时间。为此,地市党报财经报道要汲取“华体”的精华,不断创新写作思路:一是增加报道人情味,而不仅仅是讲故事;二是多提供背景知识。

二、以平民化视角处理财经新闻

财经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指从百姓视角来透视经济事件,找出这一经济事件和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代表餐桌话涨价:一头猪不能承受的税费之重》一文,就是一篇以平民化视角处理财经新闻的佳作。该文报道了重庆市綦江县县委书记王越代表反映一头猪竟要收15种税费的情况。从稿件开头来看,就很有趣:“养一头猪,农民要交多少税和费呢?在重庆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綦江县县委书记王越带来的一张《重庆市生猪税费标准及实际征收表》给出答案:农民要交的税费多达15种,平均一头猪要被征收60元的税费,涉及工商、物价、税务等5个部门。而这是全国的普遍情况……”以平民化视角处理财经新闻,就要从社会、从群众的视角来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三、做好财经深度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安德鲁·高尔斯认为,无论财经媒体还是一般报纸,财经报道关键不是版面大小,而是深度和广度,能不能超越其他对手。地市党报财经新闻要想赢得读者的认可,具备耐读、必读的属性,必须在报道深度上下功夫,有独到的视角、权威的解读和独特的思考,练就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是解释性报道的全面解读。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利率调整、证监会出台一项新政策等,这些新闻出来后落地在哪里?可能会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报纸提供更多的东西,为读者决策做参考。

二是调查性报道的深入。调查性深度报道主要以追踪、研究、探讨事实为主,兼及评论。如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浙江外贸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大量企业对出口前景表示悲观。宁波是全国十大出口城市之一,当地外贸企业生存状态如何?为此,《宁波日报》派出记者深入外贸企业调查,并策划推出了题为《转型升级——宁波外贸破难解困之道》的系列报道,对一批样本企业的成功之道进行深入的解读,显著提升了阅读率。

三是预测性报道加强。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指出,新闻不只是要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要报道那些即将和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在财经方面,以市场为重点的预测性新闻在21世纪将大有可为,大至国内外市场走势之类的宏观预测,小至某一种产品的微观预测,都应是预测性新闻关注的内容。

四是拓展评论型深度报道,增加提供观点的访谈与评论的分量。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为了更好地引导舆论,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许多地市党报不断推出深刻有力、客观理性、旗帜鲜明的系列评论,理性地帮助读者分析“危”与“机”的辩证关系,看到“危”中之“机”,从而提振信心。

四、报道既要有高度又要有落点

财经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联系性,财经信息只有被放到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来把握,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展示其内涵,才能给受众以入木三分之感。

2009年9月上旬,宁波江北区政府与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未来的50年内慈城古县城2.71平方公里将交由凤凰公司开发。对此新闻,如果能联系“慈城作为我国现存不多的江南古县城”这一文化特性,就会做出有深度的财经报道。事实上,合作协议签署的消息公布后,我国古建筑保护权威、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分别在媒体上发表反对的观点,引来媒体热议。

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开了所有封闭的门窗,各个经济体互相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新闻的联系性要求报道时应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将经济事件、现象放在全球经济环境的背景下来解读。作为区域或地方报纸,地市党报首先应考虑关注本地财经新闻,然而,财经报道领域又不能局限于本地“一城一池”,要在做好本地特色财经新闻的基础上,增加国内、国际财经新闻报道的分量,“远近结合”增强新闻可读性。

五、报道手法要不断创新

财经新闻的可读性,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包括形式的可读,使读者尽可能减少阅读疲劳,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地市党报财经新闻的可读性,可以从财经报道的数据处理、图表运用、读者互动等方面下功夫,使新闻更易读、更悦读。

通过恰当的方法处理数据,可以使其所代表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记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易懂。以“人均”为例,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数学,如国家的财富、地区的经济水平、百姓生活质量等。

另一方面,随着媒体和受众对图表新闻功能认识的改变,图表新闻开始由新闻图片的配角独立担当主角发展。在地铁建设、桥梁施工等重大财经事件中,地市党报不妨按照相关文字报道叙述的细节,编发新闻现场模拟的立体仿真图表,辅助读者对文本更好地解读。

增加提要式财经新闻和读者参与式报道,也是提高地市党报财经新闻可读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报道全国“两会”上总理的工作报告时,一些地市党报通过数字提炼,把其认为工作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的原文摘录出来,内容更加可读。《宁波日报》的一些专栏,则通过报纸与读者互动、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使财经报道不再板着面孔说话,大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注释】

[1]作者简介:俞永均,主任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法专业毕业。1998年进入《宁波日报》工作。201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采写的多篇作品获浙江省好新闻等奖项,并有数篇内参获市主要领导批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