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医治疗慢性胃炎

西医治疗慢性胃炎

时间:2022-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对慢性胃炎有害无益,因为手术后的残胃常常会引起残胃炎、反流性胃炎及残胃癌。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约占门诊胃病患者的80%~90%。

二、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临床表现一般都不典型,病程缓慢,而且常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及中上腹部不规则的隐痛、钝痛、烧灼痛等。

有的疼痛呈周期性与节律性,服抗酸药可缓解。饱胀感也是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尤以餐后最为明显。患者常因进食冷、硬、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

刘先生患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掌握药物的治疗原则,在采取其他辅助的治疗方法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西医治疗慢性胃炎

1.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的诱因很多,治疗慢性胃炎应进行全身性的调养。首先,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及营造舒适的心情环境,并去除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些诱因。其次,对口腔、咽喉部的一些慢性感染病灶进行治疗,如慢性牙龈炎、齿槽溢脓、慢性扁桃体炎等;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避免饮酒、咖啡、浓茶。再次,要科学合理的饮食,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过硬、过辣的食物。最后,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气候变化要注意保暖等。治疗时要因人而异,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运用不同的药物:

(1)如胃酸较多的患者可服用止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如胃必妥(胃灵)、硫糖铝片、麦滋林- S颗粒、氢氧化铝凝胶、得乐冲剂等。

(2)如有上腹饱胀、嗳气的患者可服用多潘立酮(吗丁啉)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等。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胃酸分泌较少,消化食物能力差,所以忌用止酸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否则会加重消化不良。除了使用上述药物,还可用少量的稀盐酸来促进消化。

(3)对于萎缩性胃炎伴轻或中度异型增生者,不必进行手术治疗。此时若缺乏微量元素锌、碘、硒以及β-胡萝卜素,应适当补给。

(4)对于反流性胃炎,由于肠液、胆汁的反流,胃酸度降低,所以用止酸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症状,应改用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加速胃的排空、减少反流。可加用氢氧化铝凝胶或硫糖铝片,因铝盐能结合反流至胃中的胆酸,减少胆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去除造成反流的原因。

(5)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诱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综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对慢性胃炎有害无益,因为手术后的残胃常常会引起残胃炎、反流性胃炎及残胃癌。只有萎缩性胃炎并伴有异型增生的患者,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消除病因 患者应除去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烟、酒,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慎用或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清除鼻咽部的病灶等。

3.根除幽门螺杆菌 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时应给予灭菌治疗。幽门螺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庆大霉素等。胶体铋也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胶体铋能与炎症渗出物和黏蛋白络合成复合体,包绕细菌使其失去黏附上皮细胞的能力,进入菌体使之死亡

一般用胶体次枸橼酸铋120毫克或果胶铋100毫克,每日4次,餐前及睡前服用,连续服用2~4周。幽门螺杆菌远期根除率均低,并可引起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因此主张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如下:

(1)铋剂+两种抗生素

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50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连用2周。

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50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连用2周。

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连用1周。

(2)质子泵抑制剂十两种抗生素

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0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连用1周。

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毫克+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连用1周。

标准剂量+克拉霉素500毫克+阿莫西林1000毫克,每日2次连用1周。

4.强化胃黏膜防御能力 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可用胃黏膜保护药物治疗。包括有杀菌作用的胶体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镁制剂和具有保护黏膜作用的硫糖铝、麦滋林- S等。

5.胃动力治疗 腹上区有饱胀、早饱、胆汁反流或胃动力异常者,服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胆汁反流者可以通过餐后2小时咀嚼铝碳酸镁或服用氢氧化铝凝胶来吸附胆汁。

6.助消化治疗 助消化治疗主要作为对萎缩性胃炎的辅助治疗。对消化不良者可用酵母片、胰酶、多酶片及稀盐酸等治疗。若有缺铁性贫血,应补充铁剂;对恶性贫血应给予维生素B 12及叶酸;对胃黏膜的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应注意耐心解释,消除恐癌心理;对重度病变,应做定期内镜的随访。

此外,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慎用或不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戒烟戒酒,劳逸结合,积极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1.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法 慢性胃炎普遍是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约占门诊胃病患者的80%~90%。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胃腑受伤、胃气失和,故治疗时应以健胃行气为主,以疏肝、清热、祛湿、活血、理气和胃、养阴益胃、活血化瘀等为辅,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症状表现】胃脘胀满,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攻窜作痛,累及两胁,遇情志不舒则加剧,伴嗳气频作,嘈杂泛酸,恶心欲呕,心烦胸闷,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适用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6克,郁金10克,白芍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2)脾胃湿热证

【症状表现】胃脘疼痛或痞满,或伴有嗳气恶心,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或浊,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调中和胃。

【适用汤药】三仁汤合饮加减,生薏苡仁30克,蒲公英20克,茯苓、黄芩、半夏各15克,厚朴、蔻仁各8克,黄连6克,甘草5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3)脾胃虚弱证

【症状表现】胃脘胀满,餐后明显,或有隐隐作痛,食欲不振,胃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欲饮,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舌质淡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适用汤药】香砂六君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延胡索各10克,柴胡、陈皮、升麻各6克,木香、砂仁、炙甘草各5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4)胃阴不足证

【症状表现】胃脘灼热疼痛,餐后饱胀,口干舌燥,大便干结,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胃养阴。

【适用汤药】沙参麦冬汤合益胃汤加减,太子参20克,生地、沙参、麦冬、白芍各15克,延胡索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2.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 医生在了解刘先生的病情后,给他开出几种中成药物,其中有:

(1)片剂:①猴头菇片: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②三九胃泰胶囊:具有清热行气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胃炎属胃热证者,15天为一疗程。也可以使用冲剂,每次一包,服药次数和疗程与片剂相同。③金佛止痛丸:具有行气止痛作用,主要适用于慢性胃炎、气机不畅、胃脘疼痛者。④胃炎消片:是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补脾益气、清热活血功效。该药对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满意疗效。⑤补脾益肠丸:用于脾气亏虚的慢性胃炎。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续服用2~3个疗程。⑥元胡止痛片:主要含有枳实、元胡、香附、甘草等,有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的胃痛患者。⑦调胃疏肝丸:行气、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证。⑧黄芪建中丸:温补脾胃、补虚止痛。用于脾胃亏虚证,7~14岁服用成人剂量二分之一,3~7岁服用成人量三分之一。

(2)冲剂:①温胃舒冲剂: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虚寒型慢性胃炎。②养胃舒冲剂:主要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胃炎属于胃阴虚证者。③气滞胃痛冲剂:主要含有柴胡、枳壳、香附、甘草等,有行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3.中医拔罐法

(1)脾胃阳虚型

【症状表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饥饿痛甚,得食则缓,食欲减退,或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温中益气,健脾和胃。

【取穴重点】脾俞穴,中脘穴,大椎穴。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取小型陶罐,用闪火法在中脘穴拔罐10分钟;再令患者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穴和大椎穴各拔罐10分钟。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对于脾胃虚寒者取脾俞、胃俞、关元三穴用闪火法进行拔取。

(2)脾胃湿热证

【症状表现】胃脘痞满或胀痛,食欲缺乏,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利脾胃(湿热)。

【取穴重点】足三里穴,上脘穴,下脘穴。

【操作方法】拔贮药罐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2日为一疗程。

(3)胃阴亏虚型

【症状表现】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养胃。

【取穴重点】三阴交穴,太溪穴。

【操作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水罐法。患者仰卧位,取小型陶罐或竹罐,用闪火法在三阴交穴和太溪穴各拔罐8~10分钟。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瘀阻胃络证

【症状表现】胃脘痞胀疼痛,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处固定不移,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取穴重点】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

【操作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或水罐法。取小型陶罐或竹罐,用闪火法在膈俞穴、肝俞穴和胆俞穴各拔罐8~10分钟。还可拔贮药罐于以上穴位10~15分钟,隔日1次。

(5)肝气犯胃型

【症状表现】胃脘部饱闷不适或胀满疼痛,进食后加重,痛无定处,攻撑连胁,遇情志不畅,烦恼郁怒则明显加重,常伴嗳气频繁,矢气较舒,舌苔薄白,脉沉弦。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取穴重点】中脘穴,肝俞穴,期门穴。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取小型陶罐或竹罐,用闪火法在中脘穴和期门穴各拔罐10分钟;再令患者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肝俞穴均拔罐10分钟。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对于肝郁气滞较为明显的可取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肝俞穴、支沟穴、阳陵泉穴,采用刺络拔罐法。

(6)脾胃气虚证

【症状表现】胃脘痞胀,似胀非胀,莫可言状,纳后尤著,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弱。

【治疗原则】补脾健胃。

【取穴重点】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

【操作方法】各穴拔贮药罐10~15分钟,隔日1次。

4.中医艾灸法 运用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酌情选择下列方法。

(1)灸神阙穴:神阙即肚脐,先用细盐将肚脐填平,再取一块厚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用粗针刺数个小孔,然后置于盐上,最后取清艾绒一撮捏成圆锥状,大小如花生米,置于姜片上点燃,待燃尽后,易炷再灸。此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寒,胃脘冷痛,吐泻并作,四肢阙冷等症。慢性胃炎患者胃痛隐隐,神疲乏力,面黄肌瘦者,每日灸5~7炷,连续灸20~30天,即可见效。

(2)灸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面、髌骨外下方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取清艾绒捏制成花生米大的艾炷,置于足三里处。皮肤上可擦少许凡士林或蒜汁,以便粘住艾炷,然后点燃,可连灸7~10炷。灸完后由于灼伤可形成灸疮。也可用艾熏灼足三里穴处,每天20~30分钟,连灸10~15天为一个疗程。

(3)艾条灸法:此法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痛,或中老年人胃脘隐痛、食欲不振者,可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梁门、足三里穴。具体方法是取艾条一支,点燃后直对穴位,距离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灸10~15分钟,使皮肤出现红晕而不烫伤,每2~3天1次,症状减轻后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病愈后仍可坚持灸足三里穴,每周1次或每年定期施灸,不仅能健脾和胃、改善胃肠功能,还可增强体质、防病延年。若患者腹中冷痛,加灸神阙穴、公孙穴。

5.中医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通过疏通经络、调和营卫、通利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按摩可以疏通胃部经络、调节胃肠功能、调整大脑皮质及自主神经功能,使之对胃部的调节恢复正常,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按摩疗法治疗胃炎,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且不受条件限制,无副作用。一般常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取俯卧位,沿脊柱及其两侧(即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做推法。重点在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之间部位,约做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穴、肝俞穴、胃俞穴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反应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

(2)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轻推,重点推中脘穴,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在上腹部摩运,一般以顺时针方向摩运,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2分钟,点按中脘穴、梁门穴、下脘穴、内关穴、公孙穴、足三里穴,每穴点按1~2分钟。

采用推拿按摩手法给胃炎患者施治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腹内压,消除胀气,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颇佳。

6.中医针刺疗法 近代研究证实,针刺可以调节胃的分泌功能,对胃酸分泌过高者有抑制作用,对胃酸分泌低者有兴奋作用。慢性胃炎患者若病情较轻,平时症状不明显,可只取足三里穴,每周施针刺术1~2次,除可健脾开胃之外,还可强壮全身。使用针刺疗法2~3个月后,就可以有明显疗效。

因此,针刺对胃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选择针刺疗法,不仅可以治疗胃病,还可以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三)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除了注意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这样也能收到较为显著的疗效。

1.散步法 散步是一种适合慢性胃炎患者的运动疗法。散步时,机体的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的颤动状态,加上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节奏的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这对胃肠可以起到有益的按摩作用,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

2.一分钟腹式呼吸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关节稍屈至舒适位置,两手置于脐上,使小腹回收,同时用脚尖支撑,臀部稍抬起,然后放下臀部,腹部鼓起,如此做腹部一鼓一瘪的腹式呼吸活动,反复做10次。然后平躺于床上,双手置于枕后,双膝屈曲,同时向左侧倾倒,还原,再向右侧倾倒,还原,反复做10次。该法特别适宜在清晨清醒后、起床前进行,是人体由睡眠向清醒的过渡过程,练习时动作要缓慢。

3.仰卧起坐 患者仰卧,两臂在头上部伸直,手心向上,先是上体徐徐起立呈坐式,接着两臂向前伸,使指与趾接触,同时尽量使下颌接近膝部,吸气;当两臂伸至上体不能再向前弯时,呼气,然后还原、重复。此动作开始时,每组做10次,或按自己的体力来做,然后逐渐加至每组15次。初练时,如果腰部不灵活,腹腔内平滑肌压痛或腰部力量不足时可用双脚钩住固定的地方或由他人压住来做。这个练习简便易行,收效很大。

4.室内保健操 刘先生在室内运动时,以卧位及坐位运动为主,在室外时以站位运动为主。体质较好的患者还可做全套运动。其中胃部下垂者禁止做跳跃性的运动,而便秘者则需要做跳跃性的运动。每日早晨坚持锻炼一次,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刘先生提示广大的患者朋友,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运动疗法,切不可一味的追求效果而做一些身体不能接受的运动。

(1)屈伸腿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两臂自然伸直于体侧。用力屈曲一腿,然后伸直。交替进行。

(2)单直腿上抬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两臂自然伸直于体侧,然后慢速抬起一腿,在这过程中膝关节要保持伸直。双腿交替进行。

(3)起坐抱腿运动:两臂上举,吸气,屈左腿,上体起坐,双手抱左腿,呼气。双腿交替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