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因子治疗的环境

物理因子治疗的环境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十年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应用的研究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步。在物理因子治疗中,一般都是在康复医学机构中实施的。2.任务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指出: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而物理因子治疗因为治疗方法的简单化,更有利于在社区开展工作。

任务1 物理因子治疗的环境

近几十年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应用的研究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光、声、磁、冷、热等物理因子,特别是电、光、声及磁等新治疗技术相继在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应用,不但扩大了这些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范围,对防治疾病、恢复或改善功能、活动及参与能力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而且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证明了康复医学不可替代的临床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物理因子治疗中,一般都是在康复医学机构中实施的。康复医学机构是指为完成康复医学任务而建立的康复医疗机构,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医院型、门诊型、疗养院型和不完全康复型。目前在我国进行物理因子治疗的康复医学机构主要包含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康复门诊、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疗养院和社区康复站等五种形式。

一、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

医院是针对个体或特定社会人去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作为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和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备、必要的治疗设备、相应的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等医务人员。

(一)性质及任务

1.基本性质 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了其性质:医院是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策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任务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指出: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的任务已经从单纯的诊治患者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医疗服务、康复等功能转变。而大型的康复中心应该是康复专业人才、康复设备和康复技术集中的场所,是康复医疗、康复科研和康复教学培训相结合的机构,应在康复治疗中发挥出中坚力量。

(二)医院的种类

1.按医疗技术水平划分 1989年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医院的功能、任务、技术力量、设施条件、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十等(每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1)一级医院:直接向一定人口(10万以内)的社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康复、保健等。其床位数不少于10张。

(2)二级医院:直接向多个社区(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它是地区性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参与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医院转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其床位数不应少于100张。

(3)三级医院:直接向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它是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等相结合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例,接受二级医院转诊,对一、二级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其床位数不应少于500张。

2.按功能划分 按功能划分,医院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两类。综合医院收治各类残疾患者,规模较大;专科医院以收治某一类残疾患者为主。

二、康复门诊

康复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疗机构面向社会的窗口。它是能对来进行康复诊疗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一般设有诊断和治疗的科室,一般不设病床,为康复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三、社区康复站

大型的康复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虽然设施先进,技术较高,但只能为一部分患者提供服务,而分散在基层的多数病、伤、残者仍得不到康复服务。我国自1986年起进行社区康复试点,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确立了社区康复的地位。目前我国社区康复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物理因子治疗因为治疗方法的简单化,更有利于在社区开展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