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部大血管超声特征

腹部大血管超声特征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与探头扫查方法有关。当动脉四周管壁均受损时,局部血管常呈梭状扩张。动脉瘤内呈低速血流充填,发生闭塞时,则无血流信号。腹部外伤时,因血管破裂而形成血肿。门脉管壁较肝静脉厚,表现为管壁回声较强,管腔内为无回声。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血流流速曲线变化与静脉腔内压力变化曲线一致。

第二节 腹部大血管超声特征

一、正常腹部动脉超声表现

(一)腹主动脉

(1)位于腹正中线略偏左侧,呈圆管状结构,自上而下略见变细。近膈肌处腹主动脉所处位置最深,其内径也最宽。当其逐渐下降时,位置也沿着脊柱前方逐渐趋向表浅,并向腹壁靠近,内径也同样渐次地稍有缩小。

(2)管壁厚而均匀,内膜回声连续而光滑。有与心搏一致的搏动节律。后方紧贴脊柱。当腹主动脉弯曲时,纵切面有时不能显示其全貌,横切面扫查很容易追踪其走行。

(3)正常成人腹主动脉近段(近膈肌处)为2.0~2.5cm,中段(在肾动脉以下胰腺水平)为1.6~2.2cm,远段(近分叉处)为1.3~1.7cm。

(4)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与探头扫查方法有关。管腔内的血流显示为红色(朝向探头)或蓝色(背离探头)。彩色具有明显的搏动性,且管腔中心色彩较淡而明亮(血流速度快)。在血管的弯曲处(特别在脾动脉)由于血流方向改变,彩色也可能改变,不可误认为异常。

(5)正常腹主动脉血流流速曲线收缩期呈陡直上升尖峰窄带正向波形,舒张期流速较低,从上到下流速有下降趋势。

(二)腹腔动脉

(1)为腹主动脉的第一个不成对脏支。纵切面可见在肝左叶的后方,相当于胰腺上缘处呈一条粗而短的管状无回声区,从腹主动脉前壁向上呈角状突起,上端常微倾向头侧。

(2)横切面在胰腺上缘后方可显示一短小的管状无回声区,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斜向右侧相当于肝左叶后方进行分支。

(3)腹腔动脉与其主要分支肝动脉及脾动脉的关系犹如倾斜的“Y”形。有3个主要分支:肝动脉、脾动脉及胃左动脉。

(4)正常腹腔动脉内径为(0.57±0.66)cm。腹主动脉实质性脏器分支(腹腔动脉及肝、脾动脉等)流速曲线为低阻型,舒张期血流为持续性。

(三)肠系膜上动脉

(1)为腹主动脉的第二个不成对脏支。纵切面约在腹腔动脉起点下几毫米至1cm处的腹主动脉前壁分出,斜向足侧,并紧挨腹主动脉前方几毫米处与其平行向下行走,与腹主动脉前壁间的角度正常不应超过30°。向足侧行进时,从实时声像图上可观察到其位置在胰腺及脾静脉后方通过,继则跨越左肾静脉前方,经胰腺钩突前面及十二指肠第三段前面,分布在肠系膜及小肠

(2)膜上动脉内径与进食有密切关系,空腹时内径为(0.6±0.09)cm,进食后管径可增加12%±6.8%。

(3)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流速曲线间于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之间。

(四)肾动脉

(1)均从横断面进行观察,在第1、第2腰椎水平为起自腹主动脉两侧的细管状结构,右肾动脉的起点要比左肾动脉稍低一些。

(2)右肾动脉较长而细,通过下腔静脉后面而进入肾门。左肾动脉从腹主动脉分支后,直接进入左肾。

肠系膜下动脉与精索内动脉(卵巢动脉):由于血管内径较细,特别在前方肠管气体干扰下,声像图上常不易显示。

二、腹主动脉瘤

(一)病理特征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是最常见的动脉瘤之一。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如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感染、囊性中层坏死、梅毒、马方(Marfan)综合征、先天性异常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5%。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损伤、变性、断裂、形成瘢痕组织,动脉壁失去弹性,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大,形成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结构,可分为三类:①真性动脉瘤;②假性动脉瘤;③夹层动脉瘤(夹层分离)。

(二)超声特征

1.真性动脉瘤

(1)直接征象

1)腹主动脉失去正常形态,管腔内径大小不一,常向一侧突出。当动脉四周管壁均受损时,局部血管常呈梭状扩张。腹主动脉病变处的前后径显著大于两端正常部位,内径>4cm。

2)可见有与心律同步的搏动,病变区前后壁边界清,后方可有增强效应,在其周围未见正常腹主动脉声像。

3)扩张的后壁与其两侧端的腹主动脉前后壁相连接。

4)动脉瘤内收缩期呈现与腹主动脉相连续的暗红色血流信号,边界欠规整,形态因血管腔的大小和有无血栓而异。动脉瘤内呈低速血流充填,发生闭塞时,则无血流信号。

(2)间接征象

1)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多数腹主动脉瘤的内壁并发附壁血栓。

2)主动脉分支受累,造成受累支狭窄,甚至闭塞。

2.假性动脉瘤

(1)腹部外伤时,因血管破裂而形成血肿。在腹主动脉旁显示厚壁无回声区,厚壁回声不均匀,由外向内回声逐渐减弱,与主动脉壁不连续,搏动不明显。

(2)收缩期可见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信号经破口进入瘤体,舒张期从破口再流向腹主动脉,瘤体内可形成红、蓝相间的涡流。取样容积置于腹主动脉破口处,可获得高速湍流

三、正常腹部静脉超声表现

(一)二维声像表现

1.下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

(1)下腔静脉 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管壁随心脏舒缩而有明显波动。管腔内呈无回声,下腔静脉从两侧髂总静脉汇合处开始,越往上行,其内径也稍增宽,通过胰头及肝脏后方和下腔静脉窝,穿过膈肌裂孔进入右心房。正常成人下腔静脉内径近心段为2.0~2.4cm,中段(肾动脉水平)为1.9~2.1cm,远心段(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为1.7~1.9cm。

(2)髂总静脉 于第5腰椎前方可见有左、右髂总静脉在此汇合形成下腔静脉。

(3)肾静脉 一般采用横切面观察。右肾静脉较为细短,很快即流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由于收纳左精索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及左膈下静脉的血液,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越过腹主动脉前壁而注入下腔静脉,故常较长而粗,易为超声显示。

(4)肝静脉 一般采用右肋缘下斜切观察。肝静脉壁较纤薄,大部分管壁难与肝组织回声相区分,只在近下腔静脉处,管壁为等回声或稍高的回声,呈细线状。正常肝左静脉内径为0.5~0.9cm,肝中静脉内径为0.5~0.9cm,肝右静脉内径为0.4~0.9cm。

2.门静脉系统

(1)门静脉 门脉主干在胰头、颈交界处的后方,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在第一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进入肝实质后再反复分支,右支分为右前支和右后支,右后支再分为下段支和上段支,左支分为左外支和左内支,左外支再分为上段支和下段支。门脉管壁较肝静脉厚,表现为管壁回声较强,管腔内为无回声。门脉主干内径≤1.2cm。

(2)脾静脉 横切面扫查显示脾静脉位于胰腺后方,其后方为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横断面及脊柱横断面。脾静脉是胰腺定位的重要标志。脾静脉内径比脾动脉大1倍,正常为0.5~0.7cm。

(3)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为一条较为细小的管状无回声区,于胰颈后方与来自左侧的脾静脉汇合。

(二)彩色多普勒表现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流速低而较恒定的彩色血流信号,受呼吸和心动周期的双重影响,彩色有轻微变化。

门静脉系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血流主要随心动周期变化,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充填均匀一致的彩色血流信号,彩色随探头位置不同而异,但均为进肝血流。

(三)多普勒流速曲线表现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血流流速曲线变化与静脉腔内压力变化曲线一致。血流流速曲线自近心端向远端波动逐渐减弱,以致转为速度较均匀的流速曲线。

门静脉系血流流速曲线呈向肝性连续性低速血流,流速曲线随呼吸变化而稍有起伏。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15.2±2.9)c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