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心理的实质

认识心理的实质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心理活动的客观存在,必定有其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高度发展的心理活动是以高度发达的大脑为物质基础的。脑是心理发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社会实践促进了心理的发展。

第三节 认识心理的实质

情景描述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某个村庄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一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拉。人们发现卡玛拉不喜欢穿衣服,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像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和狼一样,用鼻子四处嗅闻寻觅食物,喜欢吃生肉,并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吃素食。她的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后生活了9年,活到了17岁,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3岁半的儿童。

想一想

为什么卡玛拉没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健全的大脑就一定会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吗?

相关理论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心理活动的客观存在,必定有其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高度发展的心理活动是以高度发达的大脑为物质基础的。

img4

图1-3 人类大脑功能定位

1.脑的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神经生理和临床研究证明,大脑的不同部位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相关(图1-3)。如情绪的高级中枢与大脑边缘系统的活动有关。又如大脑的丘脑网状核、边缘系统、前额叶等的生理活动与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些组织受损时可出现记忆损害。再如当大脑的额叶受损时,个体可以出现意志、意向障碍、抽象思维障碍、行为异常等改变。这些研究充分证明,正常的心理活动是建筑在正常的大脑结构基础上的,因此,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脑的发展为物质基础正常成人脑的重量平均为1400g,大脑皮质各个部分存在着复杂而有序的联系,通过生物电和神经递质变化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形成完整的心理活动,而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脑重量为390g,大脑皮质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纤维的联系尚不健全,因此婴儿的心理活动水平低于成人。随着个体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明显增加,皮质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出现,心理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生后9个月的婴儿平均脑重达660g,这时的婴儿与父母之间已开始建立起言语、情绪、行为等较复杂的心理联系。2.5~3岁的幼儿脑重达900~1000g,这时幼儿的心理活动发展迅速,行动有了随意性,除了正常的情绪反应外,开始产生较为复杂的情感体验。7岁的学龄儿童脑重达1280g,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心理发展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思维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想象力丰富,可以产生深刻情绪体验。12岁学龄儿童脑重已达到成年人水平,这时心理发展已经成熟,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能运用道德观念来评价事物的好坏与是非。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活动的水平与大脑的皮层的发育程度及重量相关,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影响个体正常心理活动的产生。

(二)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大脑提供了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人脑不能凭空产生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来源于客观现实的刺激,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所谓客观现实是指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客观事物的多彩性决定了心理活动的多样性,若一个人脱离客观现实,心理活动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心理学家曾做过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让受试者脱离了正常客观事物刺激,结果哪怕是很短的时间,受试者的注意力也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影响了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引发心理活动的异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与客观现实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因此,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实践促进心理活动的发展与完善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人的社会实践就没有人的心理。一个人如生来就脱离社会生活,即使有正常人的脑组织也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狼孩等野生儿的研究就是典型的例证,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完善是受到社会实践制约的。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客观现实的本身,因为反映客观现实的个体是特定的。个体因自身的生理状况、个性特征、自我意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阅历经验、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如对同样的一首歌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修养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客观现实反映是通过个体主观的认知评价后实现的,就其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反映的形式和结果是主观的。另外,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映物像,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客观事物反映到主观上来,又能通过主观改造客观,使之符合人的需要和意愿。我们可以将大脑视为对信息的“加工厂”,加工后对信息作出适当的反映和适应性的行为就是心理反应的主观能动性

归纳与小结

脑是心理发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社会实践促进了心理的发展。

知识拓展

一、心理学派介绍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兴学科。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探讨自身的心理现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医生都十分关注心灵、意识和人性等问题,并进行研究,写下了许多心理学著作,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名的《灵魂论》。说其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一直归于哲学范畴,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100多年历史。此后,大批的科学家从不同理论用不同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学派,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下面介绍的是对心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心理学派。

1.构造学派始于19世纪末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主要观点是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心理学的任务旨在研究各种心理元素的构造和规律,故被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认为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的标志。

2.行为学派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主要观点是人的各种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学习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关键,否认意识的作用,主张研究能够以刺激与反应加以描述并能观察到的行为和动作,华生是极端大环境决定论者,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观点,被认为是新行为主义。

3.完形学派20世纪初始于德国,代表人物是维台默,他们反对冯特的心理结构元素分析,强调行为的整体心理,称为格式塔理论,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它冲击了行为学派,而且对现今的认知心理学的崛起有重大影响。

4.精神分析学派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奥地利,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是一个从临床经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体系探讨传统的心理学所忽视的领域、无意识动机的力量以及这些动机力量之间的冲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其三大理论为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性本能理论,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的重要理论之一。

5.人本学派始于20世纪50~7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其主要观点是人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是无止境的、永不会满足的。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重视人的各种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对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护理学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6.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科学,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外部行为而忽略意识,把意识再次变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与行为主义结合,形成认知行为主义学派。所以认知学派不是由某人创立的,是由许多因素演变而成的。

二、野生儿的相关资料

据文献记载:已知有30个小孩在野地里长大,其中20个是野兽哺育的。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生活的,否则其发展就不可能正常。据分析,全世界被野兽抚养长大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口头言语能力基本丧失;感觉畸形发展;情绪贫乏;动作失调;智力低下;不愿与人交往。即使是心理活动正常的人,若长期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水平也会下降。如抗战期间中国同胞刘连仁不堪忍受日本鬼子在矿山的奴役,逃往北海道深山,过了13年茹毛饮血的穴居野人生活,1958年回国时,语言表达十分困难并且失去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以后才慢慢恢复。

三、动物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动物心理的发展也是以脑的进化为基础。有了神经系统才有了心理活动,动物脑越发达,心理活动越复杂。一般可将动物的心理发展分为3个阶段。

1.感觉阶段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无脊椎运动神经系统,它们心理发展水平很低,属于感觉阶段。如海葵、海星等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生活条件简单,仅有网状神经系统,遇到刺激时整个身体卷缩起来,产生了未分化的感觉,这是心理的萌芽;蚯蚓、水蛭等环节动物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具有梯形神经节,能对刺激产生准确的反映;而蜜蜂能辨别多种颜色,苍蝇对甜味觉的感受性比人高20倍,蜘蛛有织网技术,蜜蜂有高超的筑巢水平,蚂蚁能集体协作是因为节肢动物神经系统呈索状,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并形成了专门化的感觉功能,因此节肢动物感觉水平有了高度的发展。

2.知觉阶段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其生活环境更加复杂化,神经系统日臻完善,开始出现管状神经,形成脊髓和脑,有了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于是产生了更为高级的反映形式——知觉。鱼类大脑不发达,大脑两半球处于萌芽状态;两栖类动物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脑两半球,视、听觉尤为发达,如青蛙能捕捉活动的小动物为食物,能区分不同的流水声;爬行类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神经系统发展较为完善,出现了大脑皮层,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感觉器官发达,感觉敏锐。鸟类要在空中飞行,其枕叶和小脑尤为发达,其主要的行为是视觉控制和飞行。

3.思维的萌芽阶段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趋于完善,大脑皮层出现沟回,脑的不同部位执行着不同的功能,如狗、猫不仅知觉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有一定记忆能力。哺乳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尤其是类人猿,它们的心理发展达到最高水平,不仅有多种感知觉,还有各种情绪反应,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进入思维的萌芽阶段,如黑猩猩为了获取食物,能把箱子摞在一起,登高取物。事实证明,动物心理的发展是以脑的进化为物质基础的。

四、WHO关于健康标准的细则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复习和应用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护理

2.健康

3.心理现象

二、填空

1.心理过程包括过程_______、_______过程和_______过程。个性心理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和_______原则。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统一体可以将其分为( )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B.认识、情绪和意志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 D.能力、气质和性格

 E.需要、动机和兴趣

2.关于健康,正确完整的叙述是( )

 A.没有躯体疾病            B.没有心理疾病

 C.生理、心理的完整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D.身高体重符合标准

 E.有良好的性格

3.现代医学模式认为护理的对象是( )

 A.医院内的病人   B.社区内的病人

 C.有心理疾患的病人 D.有躯体疾患的病人

 E.所有的健康人和有病的人

四、问答题

1.试以实例解释心理活动的本质。

2.综合分析题

有关医学调查表明,肿瘤病人中66%有抑郁症状、10%有神经衰弱,80%的病人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肿瘤病人常因抑郁、焦虑、精神崩溃等心理问题导致疾病治疗后复发。调查发现惯于压抑自己的愤怒与不满情绪的,以及悲观失望的人容易得肿瘤,发病率高于常人。

(1)试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上述情况?

(2)作为护士,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方法帮助这些病人?

(3)为帮助这些病人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甘志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