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知识分子办学是上医党委一贯的指导思想
黄真瑜
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以后,我国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左”的思潮越刮越烈,尤其在60年代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宁左勿右”是干部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思想,认为“左”了是方法问题,“右”了是立场问题,那是要犯政治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以陈同生同志为书记的上医党委仍然顶着风险,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正确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依靠知识分子办学的指导思想。校党委一直以我校有16位一级教授,居全国高校前列为荣。陈同生、王乐三等领导常常对我们说,“上医好的优良传统就是靠这批老知识分子开创和传承的”,“上医所以能誉满全国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一流的专家”。所以不管环境多么困难,压力有多重,全心全意依靠知识分子办学的指导思想始终不变。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尽力保护知识分子。在上医系统,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的经历比较复杂,有的有国民党少将军衔,有的在国民党卫生部门当过高官,有的给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治过病,等等。学校领导多次教育有关干部要正确看待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不能把他们过去在医学卫生领域的职务和工作看做是政治问题。在肃反运动中,党委严格规定对知识分子的历史问题可以背靠背查,但是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不经过领导批准,不得和本人正面接触。所以我校肃反运动进行了近一年,没有听说有冤假错案,没有伤害到知识分子。又如反右派斗争中,按照当时反右扩大化的做法和标准,有几位教授完全可以戴上右派帽子,都是校党委极力保护下来的。因此在“文革”前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上医的知名教授没有受到大的伤害。
校党委的几位领导不仅亲自做统一战线工作,而且一再教育广大干部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们常说,办高校就是靠知识分子,要办好学校一定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当时有一位在后勤部门工作的老干部,有一次黄家驷副院长有事到他的办公室找他,他仍然坐着漫不经心地接待。陈院长知道后便作为典型例子在大会小会上反反复复以此为例教育党政干部,随后学校党委作出规定,以后不管什么人有事要找知识分子,一定要自己下去,不准把知识分子叫到自己办公室来。如果知识分子自己找上门来,必须起立让座,认真接待。此事在上医党政干部中受教育极深。后来,尽管知识分子长期被戴着资产阶级的帽子,在历次政治运动甚至在“文革”中好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严重冲击,但在上医没有听到有哪位干部对高知有过火行为。
校党委关心爱护知识分子还突出表现在为知识分子,尤其是为知名教授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如当时限于学校的条件,一些知名教授住房条件不好,陈同生院长亲自多次找市房管局局长,要到好几套高级花园房和公寓房,这些房全部分给老教授,所以上医老教授的住房条件在全市高校中是比较好的。三年困难时期,不仅关心老知识分子,如冬天用煤取暖优先考虑老知识分子,而且更以很大精力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健康。陈同生院长和党委其他领导亲自带领党委部门的干部下厨房,通过和厨工同劳动,教育厨工越是物资条件匮乏越要开动脑筋尽可能让师生吃得饱吃得卫生。这使厨工们很受鼓舞,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在大家的努力下,摸索出提高伙食质量的办法,为此,市高教局还在我院召开现场会,推广我校的经验和做法。
重视统战工作,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建设,这是党委依靠知识分子办学的重要方面。上医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有人加入民主党派,正式建立组织始于建国初期,“文革”以后有了较大发展。民主党派成员多数为知识分子,上医历届党委加强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和支持,同时重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学校医、教、研中的积极作用,民主党派围绕学校基层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学校每逢领导班子调整,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形成之前,党委均要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和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为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很好地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
我在上医工作了几十年,又在党委统战部工作过,亲身感受到上医党委依靠知识分子办学的指导思想及其所取得的成效,这也是上医的优良传统之一,永远值得后人传承。
作者黄真瑜,曾任上医统战部副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