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吸虫病人尿液中有血吸虫吗

血吸虫病人尿液中有血吸虫吗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常见有肺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

第十五节 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肝脏,较多见的异位损害则在肺和脑。

治疗分为:①病原疗法:吡喹酮是目前较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②对症疗法: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

(二)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人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本病传染过程的主要环节。钉螺感染率以秋季为最高。

(3)易感人群: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流行区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

2.身心状况

(1)急性血吸虫病:见于初次接触疫水者。表现为:①发热:热型为间歇热、弛张热;②过敏反应:以荨麻疹为常见;③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多见。少数有脓血便,腹部压痛;④肾脏损害:少数病人有蛋白尿。

(2)慢性血吸虫病: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有肝轻度肿大,或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劳动力减退。

(3)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肝功能无代偿以及严重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

(4)异位损害:是虫卵随血流带到门脉系统以外的其他脏器引起的损害,偶可由成虫异位寄生引起。常见有肺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增加,白细胞总数多在1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一般在20%以上。

(2)粪便检查:粪沉淀检查易找到血吸虫卵,孵化阳性率极高,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血吸虫急性感染后虫卵和毒素作用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不佳、腹泻、发热造成的体液耗损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血吸虫所致的结肠、肝脏病变引起体力明显下降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急性血吸虫病人应卧床休息,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②晚期应加强生活照顾,置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③病人的粪便,应消毒处理;④发热期供给充足水分,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慢性期应给予高糖、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晚期应给予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有严重腹水的病人,应限盐饮食,并控制水分摄入,每日不超过1000ml,避免进食粗硬、多纤维和有刺激食物。

2.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腹泻情况,定时称体重、量腹围,记尿量。

3.对症护理

(1)腹泻护理:指导病人合理休息和饮食,注意腹部保暖。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渣或无渣食物,少量多餐,避免煎炸、油腻、产气食物,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酒。保证供给足够水分,维持体液平衡。慢性及晚期病人尤应避免进食粗、硬、刺激性的食物。

(2)皮肤护理:经常用温水清洗,保证皮肤清洁。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骨骼隆突处,以免压疮形成。腹泻者便后及时清洗、擦干肛周皮肤,并涂油膏保护。

4.用药护理

吡喹酮毒性小,副作用短暂而轻微,主要有头晕、头痛、无力、恶心、腹痛,少数可有过敏反应,一般不需要处理。在使用利尿药治疗时,应定期称体重、量腹围,记录尿量,观察利尿效果,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并发症的护理

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测量并记录呼吸、脉搏血压,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以及便血、呕血的时间、量、性质、色泽等。禁食、口干者可用无菌棉签蘸冷开水湿润口腔。出血停止24小时要进流质,1周后改半流质,饮食宜温热,以免使血管扩张再度出血,不要随意搬动病人,病人侧卧防止窒息。

(五)健康教育

在家治疗应注意休息,避免劳动;注意营养,改善体质;禁烟、酒,避免诱发因素;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六)预防

①控制传染源:早隔离、早治疗病人;②切断传播途径: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③保护易感人群:不接触疫水,湖沼地区收割、捕捞、作战训练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可穿桐油布鞋,长统胶鞋、塑料防护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