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鼻前庭囊肿

鼻前庭囊肿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鼻前庭囊肿系指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颅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囊肿逐渐增大,一侧的鼻翼附着处、鼻前庭内或梨状孔的前外方等处日渐隆起,可有肿胀感或胀痛感;如合并感染则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局部所见 一侧鼻前庭外下方、鼻孔处或梨状孔前外部隆起,囊肿较大者可鼻唇沟消失,上唇上部或口前庭等处均有明显隆起。如有囊壁与鼻前庭皮肤紧密粘连者,仍应以彻底切除囊壁为原则。

第一节 鼻前庭囊肿

【概述】

鼻前庭囊肿系指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颅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曾一度尚有鼻牙槽突囊肿、鼻底囊肿、鼻黏液样囊肿、外胚包涵囊肿等命名,现多称之为鼻前庭囊肿。患者多系女性,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其发病病因学说不一,但主要有如下2种。

1.腺体潴留学说 认为系鼻腔底的黏液腺腺管因各种原因发生阻塞,以致腺体分泌物潴留而成囊肿,故称为潴留囊肿。

2.面裂学说 认为属先天性异常,即在胚胎发育期各面突接合处表皮细胞残余或迷走,经发展而成囊肿。因认为多来自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部,其理论与上述的球上颌囊肿相符,故亦有将其称之为球颌突囊肿。囊肿的囊壁一般由含有弹性纤维和许多网状血管的结缔组织所构成,故坚韧而具有弹性。若并发感染,则囊壁可有炎性细胞浸润。典型的内膜表皮细胞是有纤毛的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但也可因囊肿内容物对囊壁的压力过大,而转变为不同类型的上皮,如扁平上皮、柱状上皮、立方上皮等。在囊内膜的皮细胞内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囊液一般较为透明或半透明,或浑浊如蜂蜜样;多为纯黏液,血清状或血清黏液状,呈黄色、棕黄色或红色;其中大多不含胆固醇;囊肿为单个单房性,其外观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大小不一。囊肿缓慢增大,邻近骨压迫吸收,可出现圆形浅盘状凹陷。

【临床表现】

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囊肿逐渐增大,一侧的鼻翼附着处、鼻前庭内或梨状孔的前外方等处日渐隆起,可有肿胀感或胀痛感;如合并感染则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可伴有病侧鼻塞。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针对症状进行局部视、触诊,穿刺及X射线检查,确诊一般不难。

(1)局部所见 一侧鼻前庭外下方、鼻孔处或梨状孔前外部隆起,囊肿较大者可鼻唇沟消失,上唇上部或口前庭等处均有明显隆起(图14-1)。

img30

图14-1 左侧鼻前庭囊肿

(2)联合触诊 以戴手套或指套的一手指放在口前庭,另一指放在鼻前庭,行口前庭-鼻前庭联合触诊,可触知柔软而有弹性、有波动感、可移动的无痛性半球形囊性肿块。如有感染则可有压痛。

(3)穿刺检查 可抽出透明、半透明或浑浊如蜂蜜样液体,大多无胆固醇结晶。

(4)X射线拍片 平片可见梨状孔底部有一浅淡均匀的局限性阴影,无骨质及上列牙的病变;囊内造影可显示囊肿大小、形状和位置。

2.鉴别诊断 有时,须注意与鼻部牙源性囊肿相鉴别(表14-1)。

表14-1 鼻前庭囊肿与鼻部牙源性囊肿的鉴别诊断

img31

【治疗】

若囊肿较大已有面部畸形、鼻塞症状或有反复感染病变者,应取唇龈沟进路行手术切除。即在靠近上唇系带的囊肿一侧,做一横切口,向梨状孔方向分离软组织,暴露囊壁后仔细分离并完整切除。如有囊壁与鼻前庭皮肤紧密粘连者,仍应以彻底切除囊壁为原则。此时术中难免撕裂鼻前庭皮肤,其处理方法是术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压该处,任健康肉芽逐日修复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