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原菌侵入机体引起感染的途径

病原菌侵入机体引起感染的途径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双方力量对比和斗争发展的结果,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历时数日至数周。细胞内寄生菌多引起慢性感染,引起的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将显性感染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称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常见4种类型。隐性感染的带菌者称健康带菌者。

二、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是机体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根据双方力量对比和斗争发展的结果,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的感染类型。各型间可随双方力量的变化而出现移行、转化或交替出现的动态变化。

(一)不感染

当宿主具有高度免疫力,或侵入的病原体毒力很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病原体可被机体迅速消灭,不发生感染。

(二)隐性感染

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病原体毒力较弱、数量少,细菌能在体内生长繁殖,但宿主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或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隐性感染者约占90%以上,脑膜炎奈瑟菌、结核分枝杆菌常可引起隐性感染。

(三)显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体毒力较强、数量较多,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或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或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根据病情缓急和病程长短不同,显性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和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历时数日至数周。病愈后,病原体从体内消失。如霍乱弧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慢性感染起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细胞内寄生菌多引起慢性感染,引起的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将显性感染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病变称局部感染。如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疖、痈等。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称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常见4种类型。①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如伤寒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菌血症。②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黏膜瘀斑、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③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破伤风白喉等。④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四)带菌状态

机体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仍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带菌者(carrier)。隐性感染的带菌者称健康带菌者。患传染病后,临床症状消失,在短期内体内仍有病原菌者,称恢复期带菌者。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因而在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上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及时发现带菌者并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赵秀梅)  

思考题

1.解释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2.条件致病菌和菌群失调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比较细菌的内、外毒素的特征。

5.简述细菌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6.致病菌引起人体的全身感染有哪几种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