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定位挂职,精准扶贫济困

精准定位挂职,精准扶贫济困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程炜[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按照《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山区工作总体方案》部署和要求,我有幸成为教育部第三批滇西挂职干部中的一员,选派到怒江福贡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现将本人在福贡县挂职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确保福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如期正常投入运行,现福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部分项目已开始首批招生,当地学生得到实惠。
精准定位挂职,精准扶贫济困_滇西发展研究.第三辑

袁程炜[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按照《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山区工作总体方案》部署和要求,我有幸成为教育部第三批滇西挂职干部中的一员,选派到怒江福贡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应该说,到怒江、到福贡工作是幸运并且幸福的。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优美的峡谷美景、厚重的民族文化,更是收获了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及满满的感悟。在怒江州委组织部及福贡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心下,我自己也得到了全面锻炼、提高。现将本人在福贡县挂职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认真学习,快速熟悉工作环境进入角色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对象都相对陌生。为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和适应工作,我首先从思想上把自己置身于怒江人、福贡人,以能为怒江、福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己任,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尽管只是一年,但只要想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就必须首先有一种“家”的感觉。此外,政府工作具有较强的全局性、综合性、专业性,由于我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转换角色、适应工作,我主动查阅有关资料、文件,下班时间天天在办公室里学习《怒江地方史》《福贡县志》等资料,以及近三年怒江州政府、福贡县政府工作报告、全委会报告、州委县委县政府重要文件(不涉密)、领导重要讲话等,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开展工作有基础、有底气。

(二)摆正位置,明确帮扶目的找准工作着力点

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应该明确挂职的目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履行职责。作为教育部派出干部,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工作着力点应该放在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上,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为福贡县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当然,除了有这份“政治任务”,我还必须要有“个人情怀”,不可唯唯诺诺,碌碌无为,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该做的不做,不主动作为,不谋事,挂在上面,沉不下去。一年来,我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虚心向当地领导干部和群众学习,加强沟通,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同时,主动作为,尽可能地为当地群众办点好事、实事。

(三)实地调研,掌握县情民情奠定工作基础

为尽快熟悉工作情况,了解怒江州、福贡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我积极参加县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各类专题会议,加深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信息反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机制。在熟悉一些基本情况之后,我就给领导汇报请示,要求下基层多了解实际情况。我先后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福贡县各类中小学(包括还没通公路的几所村小和幼儿园)共计23所,详细了解他们的基础设施和课程教学情况。之后,我又在怒江州政府副秘书长涂世文(教育部学生资助中心挂职)的带领下,前往临近的兰坪县调研中小学教育情况,我们沿途走访了共计19所学校,并深入了解相关情况,也从中体会了这两个县城教育资源现状的同与不同。此外,我还经常深入福贡县基层乡村,了解村民实际生活情况。福贡县下辖6个乡镇我已全部进村到户,比较完整、全面地了解了关于这里的一些基本县情、民情。同时,也正是在下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我搜集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掌握了基层各层面的情况,提高了自身适应基层工作的能力,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一)依托学校资源,在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上狠下功夫

1.做实做细“福贡县第三期县域经济专题研修班”

福贡县基层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广大基层干部能力及观念滞后。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干部交流、培训机会少,干部能力素质与县域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总结前两期专题研修班经验的基础上,我协调组织福贡县33名科级及以上(含州级干部2名)干部前往成都学习培训。并从课程设计、师资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完善,严把质量关,培训效果反响很好。

2.做好做实“福贡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利用教育部“滇西边境片区精准扶贫典型落地项目——‘农校对接’精准农业扶贫项目”奖励经费,协调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带领福贡县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由县教育局遴选)前往昆明市高新一中、高新一小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跟班学习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3.加快推进福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建步伐

按照《西南财经大学—福贡县人民政府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内容,西南财大与福贡县人民政府决定于2014年10月共建福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并先期捐赠教学基础设备价值25万元。因工作需要,我向学校领导请示,又再次捐赠了36万余元用于购置多媒体设备。确保福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如期正常投入运行,现福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部分项目已开始首批招生,当地学生得到实惠。

4.带领西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前往怒江实地调研

利用学校暑假期间,我带领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生干部骨干8名成员前往怒江泸水、福贡、贡山开展实地调研,走乡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结合实际数据和调研情况,完成撰写《滇西边境特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为例》调研报告,提供福贡县脱贫发展对策建议若干,供县领导参阅。该项活动入选“2015年全国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评选活动。

(二)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举措搞好爱心公益事业

1.组织发起第一次网络公益捐款

基于福贡县学生们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我决心先做一点小事。于是,我通过腾讯微信公益平台,组织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我把当地中小学办学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传腾讯公益网,并起项目名称为“330傈僳族学生校服”。活动进展超乎想象中的顺利,2万多元善款短时间内就全部筹齐。由县教育局协调,6月1日儿童节当天,330套学生校服全部到位并举行了校服发放仪式,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2.联系浙江省红十字会捐赠学生服装2000余套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330傈僳族学生校服”项目上线之后,得到很多朋友的转发与扩散,爱心不断接力。正是通过该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浙江省红十字会负责人。并通过她联系了一家专门生产童装的服装生产商,最终同意为福贡县子里甲乡完小、马吉完小、旺基独完小共计2000多名学生捐赠夏装和冬装,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现所有的服装已全部发放到位,并举行了捐赠仪式。

3.联系成都某企业家长期资助一家庭贫困学生

在福贡县下乡进户的实地走访中,我了解到福贡一中一名初二学生,名叫邓福英,15岁,男孩,傈僳族。学习成绩全年级第一,但家境贫寒,2岁丧母,现跟着父亲、继母和弟弟一起生活。每个周末回家一次,需要步行4个多小时。了解其基本情况之后,我带着乡镇干部一起到孩子的家里深入了解情况。家境贫寒状况令人寒心,住着茅草房,父母无固定经济收入。孩子每逢周末回到家没有床可以睡,就睡在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烂沙发上。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我决定帮助这个孩子。几经努力,我联系到成都一企业家,和她充分沟通孩子的基本情况。现在,已通过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进行了无缝对接,徐总愿意对孩子进行长期资助,一直帮助他完成大学学业,并时常保持书信沟通,从精神上鼓励孩子。用一名村干部的话说:“这件善事不仅仅改变的是一个孩子的命运,更多的是改变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4.协调组织“中国有梦·龙的传人”怒江爱心助力活动

通过相关公益组织,我协调组织了“中国有梦·龙的传人”怒江爱心助力活动。9名社会爱心人士代表在怒江州国税局局长带领下,对福贡县贫困学生及家庭进行了慰问,福贡县教育局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并举行了现场的捐赠活动,惠及福贡县在读贫困学生45名,特困家庭2户。

(三)发挥自身所长,力所能及为帮扶工作添砖加瓦

1.发表学术论文呼吁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关心怒江社会经济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基层走访调研,我对怒江大峡谷尤其是福贡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搜集到的一手数据也为我的个人思考和建议提供了有力支撑。1年来,我先后在光明日报、云南日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以期呼吁更多专家学者关注怒江、了解福贡,并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承担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课题研究项目,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我协同数名教育部第三批滇西挂职干部深入滇西红河临沧、楚雄、德宏、怒江五个州(市)十余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主持撰写调研报告《困境与出路:滇西片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为云南省教育厅提供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3.向福贡县全体领导干部作题为“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情怀”的汇报交流

我认真梳理并总结在福贡一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一个旁观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比较的视角,我向福贡县领导干部作了一场题为“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情怀”的汇报交流,谈心交心,不讲大话、空话,激发广大基层领导的工作激情,传递正能量。

4.撰写《福贡县实施“互联网+”相关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福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社会培育度较低,基础交通设施和信息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互联网+”缺乏植根土壤,几乎处于零起步的状态。我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思考,多方请教学校相关专家学者,结合福贡实际情况,撰写《福贡县实施“互联网+”相关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收获与体会

一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从高校到基层政府,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方式的突然转变似乎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一年,于我来说,变化的不止是地点、岗位和身份,还有认知、视野和心境。一年的基层锻炼,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我感受到了收获,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与怒江“亲密接触”的这一年里,我有两点感想和建议汇报如下,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1.完善现行管理机制,切实用好挂职干部

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挂职干部都是带着派出单位的重托以及个人工作情怀而来的,大家的初衷都是想做点事、做点好事。目前来说,州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及各位领导对我们挂职干部的吃、住、行等方面都安排得很好,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细致的关心关怀,我们也非常感激。但出于各种原因,我们挂职干部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有一点“共鸣”,就是常常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好点子似乎总是难以落地”。我个人认为,挂职单位要像使用当地干部一样用好挂职干部,不要区别对待,要一视同仁,同要求、同教育、同管理;要创造工作条件,发挥挂职干部的特长、优势;要指定专人对挂职干部进行传、帮、带;要给挂职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使其有职有权地开展工作,从而真正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要求上严格。

2.建立高层互访交流机制,切实做好需求对接

帮扶工作要出实效,首先需要建立以需求调研为前提的干部挂职制度。把需求调研作为挂职计划生成的必要环节,多层次、全方位了解各单位对派出挂职干部、接收挂职干部的需求、建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部挂职锻炼规划和计划,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派出单位感觉“派对了人”、挂职单位感觉“来对了人”。此外,挂职干部在工作中更多地发挥着挂职单位与派出单位之间协调沟通、信息传递的作用。因此,应该尽快建立起挂职单位与派出单位高层交流机制,比如定期召开对口帮扶座谈会、双方领导定期互访、互电、互信等,注重顶层设计,做好需求对接,只有这样,挂职干部才能更加及时、有效地推进各项帮扶工作落地。

四、结 语

怒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未来五年,中央下决心扶贫攻坚,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更是我们怒江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特殊帮扶,有云南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真诚关爱,在我们怒江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着力突破交通运输瓶颈、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等系列举措,怒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最后,再次感谢州委组织部及各位领导在这一年来给予我工作上的指导以及生活上细致入微的关怀。有许许多多的名字须铭记:州委书记童志云,常务副州长李红文,州委组织部部长王彬、常务副部长和旺康、副部长李雪涛,人才办董国松、和懿……挂一漏万,你们的这份情谊将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一份珍重。我不敢说这是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我保证这是我这一年来用心用情、踏实苦干的客观工作日志。请组织检阅!

注 释:

①袁程炜:《产业扶贫要“授人以渔”才能拔穷根》,《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6日(02版)。

②袁程炜、李红文:《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独龙江脱贫致富新路子》,《云南日报》,2015年12月18日。

③李红文、袁程炜:《滇西边境特困片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究》,《中国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

【注释】

[1]西南财经大学校办秘书科,怒江福贡县挂职干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