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肢关节常见疾病红外热成像特点与评估描述

四肢关节常见疾病红外热成像特点与评估描述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质增生的病理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在红外热成像上表现为颈腰椎投影区的异常低热态分布。同时因同一解剖部位的增生程度可以不等,在红外热成像上其投影区呈高低热态交错分布或呈正常热态分布。这些都是椎骨相关性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在红外热成像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3.6.3 脊柱、四肢关节常见疾病红外热成像特点与评估描述

一般认为,骨质增生是因中年以后骨质发生退行性变,以及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保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40岁之后,几乎90%的人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增生性改变。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亏虚等有关。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老年退变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3.6.3.1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增生以C4~5椎体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活动有弹响声、疼痛,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困难。

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增生严重者压迫了脊髓,可导致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和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等。

3.6.3.2 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骨质增生以L3~4椎体为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

骨质增生的病理早期,软骨细胞和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及其颈腰椎旁的软组织非细菌性炎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横突综合征等),在红外热成像上表现为颈腰椎投影区和(或)颈腰椎旁的软组织投影区高热态分布。

骨质增生的病理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在红外热成像上表现为颈腰椎投影区的异常低热态分布。同时因同一解剖部位的增生程度可以不等,在红外热成像上其投影区呈高低热态交错分布或呈正常热态分布(图3.37,其余参见6.5运动系统数字红外热成像图谱)。

3.6.3.3 脊柱椎间盘病变(膨出、突出)

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化,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弛向周边膨出,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外发生撕裂,导致髓核随之突出。根据突出部位和突出方向的不同(向后及向两侧多见)而表现不同的症状,如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患者感到肢体麻木、眩晕、头痛、视力下降等;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为腰及突出侧下肢疼痛。其病理表现均为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在红外热成像上脊柱及其旁的软组织投影区热态异常,由于机化,局部血液循环下降,病灶温度下降,故多呈低热态分布。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则表现为突出侧局部高低热态交错分布等。若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则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或向整个下肢放射,红外热成像上可见患侧下肢后侧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投影区出现条形分布的热态异常。

img64

图3.37 腰骶骨质增生典型红外热成像定位

(L4~5椎间盘突出伴有炎症改变,L4~5椎间盘投影区热态异常)

另外,在脊柱红外热成像时要考虑到由于椎骨与经椎间孔穿行的神经的关系,即脊神经从由脊髓通过椎体间的空隙进出,一旦椎体发生移位,产生压迫或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直接影响通过椎间孔的神经,间接引起神经支配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体,在其支配或所属脏器的投影区也常出现异常热态分布。如颈段脊髓热态异常:C1~4提示颈部软组织、C5~T2提示上肢有功能改变或病理变化。胸段脊髓热态异常:T1~5提示气管、肺、心脏的功能改变或病理变化;T5~10提示肝、胆、胰、食管、胃等的功能改变或病理变化;T10~L2提示肾、肾上腺、前列腺、膀胱、尿道的功能改变或病理变化(图3.38)。腰骶段脊髓的热态异常常提示子宫、睾丸、降结肠、直肠、下肢的功能改变或病理变化等。这些都是椎骨相关性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在红外热成像分析时要特别注意。此外,我们还发现,肝功能或病理改变致气机不畅时,常见颈椎段有明显而又均匀的低热态分布,这与“肝主筋”理论相关,还有阴阳两虚的危重患者如肿瘤转移晚期患者的四肢、脊椎关节及跟腱部位明显呈低热态分布。

img65

图3.38 前列腺炎红外热成像

前列腺炎时腰骶部脊髓节段投影区热态异常、盆腔正中位前列腺投影区团块状异常热态分布

3.6.3.4 膝关节骨质增生及炎症

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病理变化包括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软化,软骨下骨发生萎缩、囊腔样病变、骨端暴露、骨赘形成(代偿性增生)(图3.39),滑膜、关节囊和肌肉的变化等。

膝关节骨质增生早期关节软骨发生软化、失去弹性,活动时发生磨损,软骨发生碎裂、剥脱,致使软骨下骨外露,磨损的外周软骨面出现增殖和肥厚,通过软骨内化骨而形成骨赘。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在红外热成像图上,可因不同病期的不同病理表现,于关节的投影区呈现不同的热态分布。

关节发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由于直接的物理性关节创伤造成关节受损,或由潮湿风寒诱发,表现在关节及附近组织出现红肿、疼痛及变形等典型症状和功能障碍。在红外热成像上可表现为关节投影区的高热态分布,如急性关节炎症;低热态分布或高低热态交错分布,如慢性炎症及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另外,在膝关节和其他关节病变中,由于退行性改变的程度不等,故在红外热成像上也可出现高或低的热态交错分布。

img66

图3.39 膝关节骨赘形成,X射线片与红外热成像对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