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相互关系的影响,从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的方法。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观察病人的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发生不良后果。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的认识有关。

第十八章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学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医护人员仅满足于过硬的治疗、护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相互关系的影响,从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作斗争,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近年来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上广泛通过各种量表来评定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也逐渐科学、规范。但目前临床护士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非常局限,大多数停留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水平,如鼓励安慰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倾听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及对患者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等,这些护理措施大多针对性不强,虽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但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患者效果欠佳,笔者认为,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全面收集资料,观察病人的言行,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心理干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预防和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也将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发展方向。

一、肿瘤病人心理特点

肿瘤病人与普通急慢性患者不同,他们大多存在幻想、恐惧、悲观、焦虑、愤怒、暴躁、自私等心理和情绪,自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到头来也是人财两空,加之长期忍受肿瘤疼痛的折磨,常产生异常行为。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观察病人的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发生不良后果。

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的认识有关。癌症病人主要心理反应可分为六个阶段: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

1.体验期:当病人看到化验结果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霎时间方寸大乱,天塌地陷,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自己被判了死刑,由此麻木不仁、甚至晕厥,这种震惊成为“诊断性休克”。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此期的的护理目标是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护士应动员家人陪在病人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并非在独自面对不幸。

2.怀疑期:病人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甚至去几家医院看病或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咨询,此时病人与医生并未建立信任关系,既希望确诊,又希望听到不是癌的诊断。对病人的否认态度不能简单地评价为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或应激状态的心理反应,属于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意外打击。护士不需急于让病人接受现实,尽可能使病人不受太大的打击。应采取适合此病人的策略,使他能逐渐了解事实真相,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维护其自尊,满足病人在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要,提供能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3.恐惧期:当极力否认仍不能改变诊断结果时,会产生恐惧。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离开家人及朋友的恐惧,对身体缺损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等。病人表现为恐慌、哭泣、警惕、挑衅行为、冲动行为及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颤抖、心悸、血压升高、皮肤苍白、出汗等。恐惧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恐惧可以让人对于危险因素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采取逃避或进攻来降低危险性。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原因讲述出来,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已成功对付了同样的恐惧情景,使病人增加安全感。恐惧虽属于人类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但恐惧感长期存在,会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

4.幻想期:当病人经历了得病后各种痛苦的体验时,已能正视现实,但存在许多幻想,如希望能出现奇迹,希望能发明一种新药来根除自己的疾病。当然,幻想不一定对病人产生负性影响,相反可以支持病人与疾病抗争,增强信心,提高应对能力,改善恐惧、焦虑程度。我们在临床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当人们存在某些幻想时,容易接受别人的劝慰,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一旦幻想破灭,病人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绝食,拒绝治疗行为,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5.绝望期:当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病人产生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听不进医护人员和家人、朋友的劝说,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病人表现为易怒、对立情绪,不服从,不遵医嘱等。此时应多给予病人抚慰,允许病人发泄愤怒,让病人最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

6.平静期:病人已能接受现实,承认了病人角色,情绪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已不太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处于消极被动应付状态,不再考虑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义务,专注自己的症状,处于无望、无助状态。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满足病人的要求。向其提供充满生活希望的信息,与病人共同制定生存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变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出现顺序也有所不同,在护理中也因人而异,注意个体化差异。有些病人内心焦虑、绝望,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并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而实际上这类病人发生自我伤害的危险性更高。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微小的变化及病人的异常行为,关键是护士要对这些微小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措施,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避免不幸的发生。个体化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文化社会背景差异、人格特征差异。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分期并结合其个体化特点,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特点进行护理,采取辨病辨人护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措施,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心理反应的各个阶段,最终能平静地面对疾病,并接受治疗。

二、心理护理

不适应和应激反应会加速器官结构的损伤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肿瘤病人经过一系列的诊查、治疗,身心和肉体都会受到损伤,生活上打乱了正常秩序,一时难以适应医院生活,不论是卧床或不卧床的病人,都会产生较重的心理变异。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及不同的客观条件,应采取谈心、交流感情、帮助病人安排食谱,安排作息时间,鼓励病人进行适宜文娱、文体活动,以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提高和产生对生活的兴趣。除以往常用的支持治疗法外,辅以下面几种措施效果更佳。具体如下:

1.音乐疗法:音乐能影响大脑半球,并使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呔,使儿茶酚胺水平降低,从而导致血压和心率下降。音乐疗法实施时间25~90分钟不等,配合其他治疗措施效果更好。有人对设有对照组的鼻咽癌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其方法是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抑郁型、焦虑型、恐惧型等类型,组织患者分别听不同的乐曲,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2.暗示治疗:正面暗示可使患者处于幻想的希望中,培养患者的乐观情绪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乐于配合治疗,疼痛程度也有所减低,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3.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即指导患者通过鼻部做比正常频率慢的呼吸2分钟,可缓和紧张情绪及缓解恶心、呕吐等反应。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是一种借助仪器,使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放松、对抗应激的新方法。

4.认知行为治疗:现代医学多主张对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让患者掌握一些病理和护理知识,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控制某些不良反应。

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的。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能尊重自己的人格。癌症病人更需要。他们不仅需要同情、关怀和照顾,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护理工作是服务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护士的服务态度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的行为、语言、仪表、态度均可反映其道德情操。良好的仪表、热情周到的服务、恰当的语言,可增加互相依赖的情感,可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心理护理应结合病人的需要,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配合治疗,恢复健康。

(孙凤香 王 娟 高 伟 崔秋莲 刘 燕 孙春红 李存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