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调整的游泳池法

感受调整的游泳池法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受调整的方法以游泳池来隐喻,可称之为“游泳池法” 。当别人肯定自己,就感到高兴,对自己的评价也提高了;当别人否定自己时,强烈地失望或愤怒,对自己的评价也降低了,人们会说这样的人“自尊心强” 。“自尊心强”其实意味着自尊容易受伤害,或者说,意味着一个人在有伤自尊的问题上总是反应强烈——他强烈地保护着自己不受到自尊方面的伤害。

感受调整的游泳池法

来访者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感受,体察感受,接纳它引起的躯体反应,这个过程的结果之一是,躯体感受先增强继而消退。另一种情况则是,感受保持着一定的强度,不会很快消失。抑郁情绪就是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感受,一些创伤性记忆相关的情绪也是如此。对于此类情绪的内感体察,应该与感受的调整与平衡相结合。

例如,一位有轻度焦虑症状的来访者一直在担心自己工作的绩效,当他把注意力放在情绪感受上时,体验到既深且重的忧虑感。来访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忧虑感,对他的人格成长当然重要,但是当这种忧虑在咨询过程中(或者在平时的体验中)经历着缓慢的改善过程,来访者就应该在一段时间的内感体察之后把注意力转向生活中的积极体验。这并不是在回避问题,也不是压抑,而是暂时放下。这种暂时的放下,能够避免沉溺的发生。这就仿佛一个游泳的人,在冷水中浸泡许久,就应该上岸暖身。如果他能够承受在冷水与热水之间进出,则更能够锻炼自己。回避,就像始终站在岸上不肯进入水池。而压抑,则是根本否认那个冷水池的存在。我们能够预料的是,这两种态度都不可能使一个人成为游刃有余的泳者。

感受调整的目的是维持心理过程的平衡,沉湎于消极感受,或者沉溺于积极的感受而压抑和回避消极感受(这种情况被称为manic- depression) ,都是心理过程不平衡的表现。感受调整的方法以游泳池来隐喻,可称之为“游泳池法”(图2.4.1是该方法的示意模型) 。

img18

图2.4.1 感受分析的“游泳池模型”

【注释】

[1]在历史上,不论东西方文化,都经历过这种把人的错误等同于他的整体人格问题的历史阶段。例如,对有罪者的游街示众,这种在中国才消失不久的做法,就是一种对人格的整体上的羞辱。

[2]俗语中的“自尊心强”其实是对自尊的错误理解。当别人肯定自己,就感到高兴,对自己的评价也提高了;当别人否定自己时,强烈地失望或愤怒,对自己的评价也降低了,人们会说这样的人“自尊心强” 。但是,他真的非常尊重自己吗?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首先是不确定的。别人的否定让自己愤怒,这种愤怒有时候又会转而指向自己,导致抑郁的情绪,这就更谈不上尊重自己了。“自尊心强”其实意味着自尊容易受伤害,或者说,意味着一个人在有伤自尊的问题上总是反应强烈——他强烈地保护着自己不受到自尊方面的伤害。当我们说,“你不要批评她,她自尊心很强” ,是在说这个人有着浓厚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不意味着他具有不可动摇的自我肯定感——这正如一个武士的盔甲越厚,内在越虚弱。

[3]另外,学者郑涌和黄藜(2005)提出了隐性自恋的概念。具有隐性自恋的个体,虽然没有外显出自大、特权感、优越感等特点,但这些感受是隐藏在内心的。隐性自恋者具有阳性自恋的特点,但把它们压抑、隐藏起来,同时他们大多兼有阴性自恋(自卑)的特点——这或许是他们压抑和隐藏阳性自恋的原因。

[4]Kohut (1971)把自恋看成一个终生发展的路径,是从夸大的自体(grandiose self)朝着成熟的自尊演变的过程。

[5]这种心态被Noren (2001)定义为“防御性悲观” (defensive pessimism) 。

[6]在笔者面向强迫性人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历中,卡耐基、拿破仑·希尔这样的名字被来访者频频提起。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格类型者从这些成功学教父得到的都是夸张的暗示。但就强迫性人格者而言,这些成功学著作的影响整体而言是消极的,它们不但使个体内心中夸大自体的这一极变本加厉,也强化了自卑感这一极;它们理想化了某些人(成功者) ,也妖魔化了另一些人(失败者和普通人) 。成功学使他们的内心更加分裂而不是走向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