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平动机与公平感

公平动机与公平感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儿童6到9岁之间的时候,也就是小学低年级的这段时期里,我们能观察到他们的公平敏感期[13],频繁地听到“凭什么啊”这句反问。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的“凭什么”的反问,可谓公平感之母了。当公平主义者成为领导者之后,会做出为了“公平”而“专制”的看似悖论的管理行为。公平动机虽然强烈,但是比较而言,追求优越是更为强烈的动力,笔者把与追求优越有关的竞争动机称为热动机,把追求公平的动机称为温动机,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公平动机与公平感

人类对公平的需求,虽然不如进食、性、自尊、爱等需求那么强烈,虽然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对公平的践踏,但公平萦绕于人心,不断地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严肃主题,它也是社会改革者孜孜以求的核心目标。不管公平如何不断地被践踏,人类对于公平的诉求从未因它的难得而终止。

对于公平的诉求,儿童中就已显而易见。在儿童6到9岁之间的时候,也就是小学低年级的这段时期里,我们能观察到他们的公平敏感期[13],频繁地听到“凭什么啊”这句反问。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的“凭什么”的反问,可谓公平感之母了。

具有强迫性人格倾向的人往往表现出对公平的极端敏感性。这或许是此类人格倾向者的天然优势,孔子所说“有所不为”的“狷者”大约指的就是这种人格。强迫性人格者更有可能是公平感的维护者,有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维护群体的利益,当然其效果又另当别论。

不过,公平毕竟是一种感受,对于公平的定义,总有其历史、文化和个人经验背景。强迫性人格者有可能忽视公平的背景,而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绝对的公平,甚而认为,自己理解的公平是它唯一正确的定义。举例来说,在行使权力和权威的问题上,强迫性人格者有两种看似十分冲突的类型: 专制主义者和公平主义者。例如,一位有强迫性人格风格的领导者认为组织中的权力关系必须绝对明确,不论在行动上,还是在语言态度上,处于较低职位的人要完全服从较高职位者。他觉得如果不是如此,他的组织就会是一片混乱。而一些公平主义者,认为人和人之间就不能有任何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当公平主义者成为领导者之后,会做出为了“公平”而“专制”的看似悖论的管理行为。但是他们也可能彻底放弃对公平的追求而成为专制者。

追求公平是一种群体本能,这种本能与另一种本能——追求优越——经常是相互冲突的。公平动机虽然强烈,但是比较而言,追求优越是更为强烈的动力,笔者把与追求优越有关的竞争动机称为热动机,把追求公平的动机称为温动机,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老子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个判断经常能找到支持它的证据,但是我们也能找到相反的证据,说明人类对于不平等的异乎寻常的容忍力。对这个情况的合理判断是,人类既患寡,又患不均,他会为了获得基本的生存而牺牲公平,也会在基本的生存得到满足之后更加关注公平。另一个与之有关的判断是,人类经常发出公平的吁求,但很少为公平而付出努力——因为后者要付出代价和牺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