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手外科研究所

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手外科研究所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先地位已得到国内外公认。通过以上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的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域的全国中心,而且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医学中心,以适合国际大都市需要,为全国人民服务、为亚太地区人民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只有手内部肌恢复,才能认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的任务完成,故应提高臂丛损伤水平,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将确认该手术临床有效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

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手外科研究所

一、发展历程

手是人类特有的劳动工具,该学科以最大限度地修复手的解剖结构,恢复重建手的功能为研究方向。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先地位已得到国内外公认。华山医院手外科成立于1960年,至今已有46年历史,先后首创了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游离皮瓣修复创伤、膈神经移位、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得到世界公认。至今这些手术已成为治疗创伤的主要手段,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及发明奖7项,确立了我院手外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及国际先进及部分领先地位。1991年设学科博士点;1994年成立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1995年成立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996年国际手外科协会指定培训中心、2000年国际AO内固定培训中心、2001年上海市手外科临床中心建设(1995~2000年上海市领先学科Ⅰ~Ⅱ期的建设);1996~2005年“211工程”重点学科(Ⅰ~Ⅱ期)建设;2002年成为卫生部手外科显微外科国家级继续再教育基地;2005年成立上海市周围神经重点实验室;2006年成立复旦大学产瘫诊治与研究中心。

二、科研工作

(一)主要研究方向

(1)臂丛神经损伤、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2)周围神经卡压疾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肌萎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组织移植血循危象防止及肢体功能提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手和脑的功能联系。

通过以上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的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域的全国中心,而且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医学中心,以适合国际大都市需要,为全国人民服务、为亚太地区人民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

(二)研究内容及发展状况

1.臂丛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1)发展状况:臂丛损伤是常见的上肢严重创伤,致残率提高。随着工业、交通的大发展,发病率也急剧上升。20世纪60年代前曾是不治之症,60年代后,显微外科的发展,各种神经移位的应用,使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在神经移位中,该科设计了膈神经移位与健侧颈7神经移位,前者再生能力最强,有效率达84.6%,后者为动力神经最多的神经,这2种移位神经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如何提高它们的疗效,特别是如何为重建手内部肌发挥作用,是21世纪研究的主攻方向。只有手内部肌恢复,才能认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的任务完成,故应提高臂丛损伤水平,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2)研究内容

(1)进胸全长切取膈神经,以此达到缩短与手内部肌的距离,以解决重建手内部肌的难题,使我国首创的膈神经移位术,进入内镜切取的新水平,并找到最佳手术指征及术式。

(2)开展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为单纯上干或下干撕脱伤提供最佳手术方法,在此基础上使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规范化,为各类臂丛损伤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3)肌皮神经肱肌支及皮支移位重建正中神经功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将确认该手术临床有效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通过解剖及组织研究,进一步明确肌皮神经肱肌支及皮支的形态、结构及神经根来源,在上臂中段水平对正中神经支配屈指和感觉的神经束进行形态学研究,从而为肌皮神经肱肌支及皮支直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奠定理论基础。

(4)产瘫诊治的提高阐明肩外展同步兴奋的机制及治疗方法及对神经瘤正确判断与合理治疗的标准制订。目前国内外对产瘫早期治疗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如何正确掌握产瘫的早期臂丛探查指征,通过上述研究可更精确地掌握产瘫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产瘫的手术疗效。

(5)智能型人工关节的设计与应用。

研究人员:徐建光;骨干:虞聪、张丽银、赵新、徐文东。

2.周围神经卡压疾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发展状况:目前,周围神经卡压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神经卡压症。以腕管综合征为例,美国发病率为0.5%,每年100万人患病。我国没有详细的数字,但发病情况已呈大幅度上升,以我院为例,2004年该病已占1 000例以上。所以,如何解决此疾患,除手术解决,研究其病因,开展其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治水平,是当前国际国内首要任务。

2)研究内容

(1)开展胸廓出口综合征(TOS)诊治的研究。

(2)开展腕管综合征诊治的研究。

(3)开展肘管综合征诊治的研究。

(4)开展其他神经卡压诊治的研究。

研究人员:陈德松;骨干:史其林、方有生、陈琳、彭峰、杨剑云、张成钢。

3.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肌萎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发展状况。周围神经再生是世界难题,100余年神经再生仍以每天1 mm的速度缓慢,往往造成神经尚未进入肌肉前发生不可逆肌肉萎缩,导致临床神经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我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已开始应用中药促进神经再生,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初步资料证明中药的有效性。

研究中心任务之一是开发出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中药。中心任务之二是肌萎程度的判断,它关系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决定手术疗效,使手术方案的制订从机械的病程决定,进入“客观指标”评定。

2)研究内容

(1)研究促进神经再生加速手功能恢复的新方法与药物,开展实验研究和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神经再生冲剂”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筛选有效成分,为中药产品产业化打下基础。

(2)研究肌肉萎缩的变化规律,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和肌细胞生成素转基因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

(3)开展实验与临床研究,以肌肉的形态与功能为目标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检测,找到不可逆肌萎缩的判断标准(骨骼肌失神经分化状态改变的研究及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

(4)Myogenin基因治疗肌萎缩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神经元,周围神经及肌肉内移植促进神经再生及防治肌萎缩。

(5)研究感觉神经(元)对失神经骨骼肌超微结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6)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7)研究中药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8)可生物降解移植体桥接修复神经缺损和生物降解时相研究。

(9)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膜细胞(施凡细胞)生存与凋亡的动态平衡。

研究人员:陈亮;骨干:劳杰、王欢、胡韶楠、刘靖波。

4.组织移植血循危象防治及肢体功能提高

1)发展状况 自1963年陈中伟首创断肢再植成功以来,组织移植与肢体再植成功率虽然已达90%~95%,但仍有5%~10%失败率。因此,对一个14亿大国,有大量创伤的病例,依然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防治血循环危象,提高组织移植及再植成活率是21世纪显微外科的重要任务。

在组织移植的研究中,已取得以下标志性成果:足趾移植术中的血管变异及其处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足趾移植术再造拇指与手指(推广应用项目)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移植成活率及功能提高的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移再植组织内血管肌肉形态与组织改变与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组织移植及肢体再植成活后,仍有50%功能恢复不理想,除了与神经再生缓慢、肌肉萎缩明显有关外,尚与骨关节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应用高新技术解决肢体及手骨关节缺损与变性,提高手及肢体功能,同样是21世纪的重要任务。

2)研究内容 组织移植方面有以下一些内容。

(1)实验室首次建立大鼠断肢再植,鼠耳再植与鼠趾模型,为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及肢体再植后功能提高的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2)在分子与细胞水平阐明组织移植的血循危象机制及防治方法,阐明血管壁3层结构在血管吻合后的愈合过程。

(3)研究各种因素及药物的影响,实验证实利多卡因、肝素、能量合剂、维拉帕米(异搏定)、SOD、中药、丹参有对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超微结构保护作用。

(4)了解血管吻合口血流动力学及血液凝固与抗凝成分的变化规律,探讨各种血循危害因子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方法。

研究人员:张高孟;骨干:王涛、李继峰、蔡佩琴、徐雷。

5.手和脑的功能联系

1)发展状况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是该所首创的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有效及安全的方法。目前,该手术已在全国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但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健肢的功能受同侧大脑的支配,早期患肢的动作必须由健肢活动后才发生,后期一般2年后患肢才发生自主的活动。这种特殊现象提示健肢的活动由同侧大脑支配转变为对侧大脑支配。在何部位、途径转变,如何转变成为研究大脑代偿功能的重要课题。

通过健侧颈7这项我国创新的手术发生特殊现象的深化研究,不仅为研究大脑的代偿功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大脑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的作用,加速功能代偿及神经再生找到具体方法,最终通过大脑与手内部肌这两个人类特有的器官阐明人类进化的本质。

2)研究内容

(1)脑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脑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2)脑在神经移位后代偿功能转换的部位、通道及机制的研究。

(3)研究各种因素及药物对脑在神经移位后代偿功能转换及神经再生中的影响,从而找到加速功能转换及神经再生的措施与药物。

(4)手内部肌与脑的功能联系,重点研究手内部肌在大脑皮质中的功能定位。

(5)手的进化与大脑发育的关系,证实手内部肌是人类进化的特殊器官,证实是前肢的解放、手的形成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研究人员:顾玉东;骨干:徐建光、徐文东、肇晖、付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