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模块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模块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际,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二、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模块

教育部于1995年制定的高等医学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医学基础,较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医学专门人才。

赣南医学院根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江西医学教育的实际,赣南医学院制定了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面向未来,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德、知、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机构、卫生保健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及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

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四位一体的职能,赣南医学院在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以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四个课程模块为基础,将传统的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拓展型实践教学各环节纳入课程体系,共同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的、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人文社科类和公共基础类两个课程模块,以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实施通识教育,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数学自然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夯实专业学科基础为主要目标,包括各专业基础学科的课程;专业课程模块,以拓宽专业口径和增强专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专业主要课程(含考试课程、考查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课内实践教学,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基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具体课程安排见表4-1和表4-2。

表4-1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课程设置模块及主干课程

img21

表4-2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课程分学年主要培养任务

img22

(一)人文素质类课程模块

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医学生以人文素质为主的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医学生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素质,尤其是加强人文修养和科学精神,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四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医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故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尤其备受关注。

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由三类学科构成,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学科类型的划分遵循了循序渐进、内容完整、结构严密的原则,这种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在历史一定阶段代表了教育的进步,是有其科学性存在的。“模块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构成则对其进行合理继承和借鉴,按照能力的目标类型及养成规律,划分为三类模块课程:人文素质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人文素质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和人文素质专业模块课程。

人文素质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文基础素质和公共通用能力,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能力,陶冶情操。由于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双重特征,在客观存在普遍联系的人类社会中,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进行有效活动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在国外,有人将其定位于“关键能力”或“核心技能”的高度。在这类模块课程中,应当涵盖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课程以文学、艺术和哲学类为主,开设大学语文、美术欣赏、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人文素质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某一类的公共基础素质和能力,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初步的理论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类课程以相对具体、系统的某门学科为主,如开设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

人文素质专业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某一类的医学与人文素质的交融,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医学与人文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社会的需要,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服务。这类模块课程则以医学与人文社科结合的综合课程为主,如医学与文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医学美学等等。

在各模块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根据课程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每一模块中应当选修多少学分,明确不同模块、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等内容。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分化、重组和新建,可以摆脱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形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结构。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人文素质类课程模块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

开设时间:

第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际,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医学心理学的概述,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任务、产生和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等;第二部分是正常心理,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个体和群体心理卫生;第三部分介绍心理测验及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概述和一般方法;第四部分是病理心理,介绍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的分类、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不良的行为方式以及心理应激的概念、过程和应对,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和常见的心身疾病;第五部分介绍病人的一般心理、常见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医患关系的意义和特点以及医患关系过程与医患沟通技巧等。

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强调医学对人研究的整体性,把深入的分析研究与宏观的综合性研究结合起来,试图从理论上全面阐述疾病与健康时心理因素的作用,论述社会环境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等重大课题,从而使医学能够更全面地阐明人类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本质,更深刻地揭示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科学原则,为人们提供更为宽阔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以及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医学心理学又是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它把心理学与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医疗卫生实践中,研究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为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熟练掌握与健康相关的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灵活运用心身相关原理认识和解决疾病的病因、发展、诊断、治疗、转归、康复和预防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掌握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将两者灵活结合,全面地看待健康和疾病。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学与医学一样,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一方面是自然界生物进化中的最高等生物;另一方面又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因而医学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心理学与医学相互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主要教学方法:

医学心理学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了解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自觉地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指导临床工作,更好地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来诊治疾病。另外,实验教学是医学心理学教学的另一重要方式,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如情绪和个性实验、时间知觉实验、心理健康的评估以及案例讨论等。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了基础心理学、心身医学以及变态心理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的设计思想、具体方法等。

医学伦理学

开设时间:

第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疗实践活动的医学道德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医务工作者的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各种医学现象以及道德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伦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是生物学、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相互融合交叉的学科。它对于医学生理解生命现象,理解医学的本质和目的,增强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提高医德意识、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与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学及相关专业必修。

主要内容: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发展、医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医患关系、临床诊疗道德、康复医学道德、预防保健道德、卫生管理道德、社会卫生服务道德、生命与死亡伦理、医学新技术伦理等。

课程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伦理范畴的概念;了解国内外医学伦理的思想起源与发展;了解医患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掌握医务人员与病人权利义务关系;掌握某些专科诊治的道德要求与伦理原则;了解、熟悉健康医学道德要求与伦理原则;了解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意义与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实验的伦理标准及生命伦理观;掌握安乐死、器官移植等医学新技术的伦理观及其主要内容。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临床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医学工作和医学发展的需要,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医德原则、医德规范、医德范畴,医患关系的道德要求,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临床诊断工作的道德,临床治疗工作的道德,护理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道德,死亡方式的伦理分析。

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将其用于卫生事业管理的实践;了解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并能指导自己的管理行为。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课程与生物学、医学各科有密切联系,与哲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关系密切,是上述各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

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辅之以学生自学。

(二)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

该模块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基本能力、实际交流能力以及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这个模块中,主要设置了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和军事课。同时,设置了有关医患沟通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作为选修课。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

开设时间:

第一、二学年性质和特点: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不仅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注重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

主要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和口头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英语语言技能达到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一般要求”层次。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有着广泛的联系。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外语教学理论产生的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直接法、语篇分析等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求,被灵活机动、切合实际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毛泽东思想概论

开设时间:

第一、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等概要的论述。毛泽东思想概论是高等院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各专业必修。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

学习目标:

深刻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及其基本经验,提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觉性;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科学思想、革命精神和伟大品格,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及发展规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有重要联系。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将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讲深讲透并使学生理解。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毛泽东经典著作与党的重要文献,并组织讨论,或写读书体会。学好本门课程,要做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重要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与阅读教材相结合,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开设时间:

第一、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本课程全面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共基础课,必修。

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发展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

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学会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领导核心。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辅导等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录像等。重点组织好课堂讨论和答疑,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

开设时间:

第一、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基础理论与体育运动项目两大部分,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大众健身等项目的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及规则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

学习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提高自觉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发展情况及竞赛规则等。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用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的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变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

开设时间:

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计算机文化是现代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同时,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习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信息处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为以后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Windows 2003)、办公自动化应用(Office 2003)、数据库使用初步(Access 2003)、计算机网络应用(Internet使用)、演示文稿的制作(PowerPoint 2003)等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以教改教研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新动态反映在教学中,具体内容如下:大学信息技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为目标,加强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等。程序设计基础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和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应用的需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应用面广、功能完善、前景广阔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辅导、实验室教师参与等方式,采用集体上机、老师辅导、布置综合性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自觉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

通过这一模块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医学实践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打下扎实地从事本专业的基本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在这一模块中主要设置了生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医用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医用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学等课程。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课程简介

生理学

开设时间:

第一学年

性质和特点:

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医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从不同的水平揭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阐明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等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从整体上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生理功能、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主要内容:

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排泄、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等,其中的重点内容为细胞生理、循环生理、排泄、神经生理及内分泌。

学习目标:

掌握并能阐述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等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及其生理功能、活动规律;理解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培养对生命活动的观察力、分析力;掌握生理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为进一步进行生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呼吸、心跳、血液循环、胃肠运动与分泌、泌尿、出汗、生殖、内分泌、行为表现等。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桥梁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作为阐述人体功能的学科,生理学建立于形态的基础之上。学生应首先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生理学的学习又为后继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外科等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是以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近年来,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药理学

开设时间:

第一学年

性质和特点: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阐明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寻找新药及阐明机体基本生命活动提供线索和手段。药理学在医药学的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即是基础课,又是桥梁课。它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及医学与药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各专业必修。

主要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即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即药动力);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各种因素等。

学习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掌握临床合理用药所需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今后学习新药奠定基础;通过实验教学,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今后开展药理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常用重要药物(尤其是各类代表药)的主要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体内过程特点及重要的不良反应,熟悉一般常用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为基础,结合内科、外科等临床疾病。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自学辅导、实验等多种形式。

病理学

开设时间:

第一学年

性质和特点: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医学及相关专业必修。

主要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损伤、炎症、循环障碍、肿瘤等),各论则讲述人体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及规律(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阐述病理与临床的联系,为学习临床课程以及防止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培养临床病理思维能力。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掌握各类疾病基本病理形态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常见疾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变化以及结局,并具备初步自学其他疾病病理学知识的能力。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为重要基础,他们为病理学所阐述的病理变化提供了正常参考标准。

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实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实习包括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标本及课堂病例讨论等。

人体解剖学

开设时间:

第一学年

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和胚胎学两部分。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制的学科。

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相关的基础课、临床课,以及今后的临床医疗、护理、助产工作奠定必要的医学基础。以满足乡镇、社区卫生医疗临床一线工作的需求。

学习目标: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体育实践中的技术动作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学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CAI课件与其他教学方法组合的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层次与身心发育特点,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相应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具体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模型制作法、技能操作训练法等。

诊断学

开设时间:

第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一学生完成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视诊、触诊。

主要内容:

病史采集:即问诊,配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症状和体征:症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可发挥重要作用;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对临床诊断的建立可发挥主导的作用。实验室检查: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等。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问诊病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如何诊断病情,如何通过问诊确定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地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以及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相关资料,了解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联系这些异常征象的病理生理基础,通过反复推敲和分析思考,便可得到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从而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

需掌握的基本内容:

掌握症状学、物理诊断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试验诊断、心电图等诊断的基本知识。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需要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开端,为学习内科学与其他学科及诊断疾病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统一教学内容、检查手法及查体顺序等,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模拟器材、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操作联系

按照严格、规范、熟练、细致的叫徐方法,做到正常多练,异常精炼,掌握基本体检的方法;对常用仪器和实验诊断按教学要求分别安排适当练习,掌握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3.临床见习

通过见习使学生对检查诊断、仪器和实验诊断在临床的应用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在老师帮助下能正确认识临床阳性体征及操作方式。

考核评估: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实习操作及病历书写等,课终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和技能操作(体格检查和病例书写)两部分,各占适当比例。

(四)专业素质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为最重要的课程模块,通过这一模块的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

在这一模块中,设置了病原与免疫学、病理解剖学、妇产科学、急症与急救、人体寄生虫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儿科学等十多门课程。

根据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方案,结合不同的分流方向,设置了不同的分流方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不同方向的临床实践能力。针对全科医学分流方向学生,设置了社区预防与保健、重点人群保护、中西结合内科学、中西结合外科学、中西结合妇产科学、中西结合儿科学等分流课程;针对超声诊断分流方向学生,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技术学和影像物理基础等课程。

此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通过知识讲座、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无意识地获得经验,增长见识。

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专业素质课程模块课程简介

医学影像学

开设时间:

第一学年

性质和特点: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X线、超声波、磁共振信号等的物理特性、成像原理以及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和临床等医学知识,观察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变化后的成像表,进而分析推断出疾病诊断,对某些疾病进行影像导引下的微创诊疗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内容:

X线、CT、超声诊断、MRI以及介入放射学等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熟悉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原理及基本检查方法,诊断价值、限度以及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点,并能由影像表现推测其组织性质。

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是:认识呼吸、循环、消化以及骨关节系统等的正常X线片;能初步认识呼吸、循环、消化以及骨关节等系统X线片基本病变的征象;对呼吸、循环、消化以及骨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能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初步的X线诊断。

主要教学方法: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针对影像学的特点,运用幻灯、多媒体使得教学生动有趣。

传染病学

开设时间:

第二学年

性质和特点: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主要内容:

重点讲授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措施,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学习目标:

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培养临床判断和处理传染病的能力,提高对传染防治的认识水平和应急能力。

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诊断传染病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要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应用模型、投影及幻灯进行直观教学,并适当介绍国内外现代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