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

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护理就是运用心理和护理知识、技能和情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的程序包括:了解患者基本需求,观察患者心理反应,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制订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心理护理就是为了消除或缓解护理对象存在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时,患者疾病的康复就会加速。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第三节 心理护理伦理

【案例】

某大学教授,男,45岁,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平素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孩子年幼。他在一次例行健康体检中,被确诊为晚期肝癌。一向事业顺风,家庭和美的他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陷入了极度的绝望。此时,面对这位患者,护士通常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做法。

(1)护士甲:十分同情,关注该患者的处境,想用满腔热情帮助患者,减轻意外打击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她侧重为患者采用了“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宣教。

(2)护士乙: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引用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用“解释、安慰、保证”等方法,苦口婆心地劝慰患者,用“早期可以治愈”的话语给患者增添生存的希望等。

(3)护士丙:了解此类患者面对突然打击时的强烈情绪反应大多比较短暂,因此她守候在患者身边,一边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一边适时地、有分寸地与患者沟通,并打算在适当时机,进一步通过临床观察和必要的心理测验,对其人格特征作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对该患者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讨论】

请你比较以上三种做法,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速,心理应激反应也逐渐增多。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防治身心疾病,仅仅依靠有限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辅以积极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就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抗病能力,避免不良心理反应和刺激,从而改善病情、提高疗效。在心理护理过程中也必然涉及许多伦理问题。

一、心理护理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一)心理护理的含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以诚恳的态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的过程。

(二)心理护理的特点

患病之后,患者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心理诉求。心理护理就是运用心理和护理知识、技能和情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性

心理护理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过程,只有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心理护理的程序包括:了解患者基本需求,观察患者心理反应,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制订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这个程序的各个环节必须是连续的、循环往复进行的,最终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趋于改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心理护理是一门集科学性、艺术性、严格性为一体的工作,对护士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一是要具有相当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技能;二是要具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三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心理护理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护患关系,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基础之上。作为一名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较高的心理护理水平。

2.复杂性

心理护理就是为了消除或缓解护理对象存在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要想达到心理干预的目的,必须对患者的心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适宜的心理学技术,开展心理护理程序。这个程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极具个体差异的过程。

3.艰巨性

心理护理的艰巨性是由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心理护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护士与患者接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每一件事物以及护士的任何操作都包含着心理护理的内容。人患病后,由于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心理需求的存在,人们就必须重新认识患者,重新接纳患者并建立友好关系。这就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各种信息,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环境,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另外,由于患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在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因此,心理护理的内容和方法就必须随之而发生与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相适应的变化。

4.身心统一性

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统一,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必然会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而心理健康状态又会反作用于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时,患者疾病的康复就会加速。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心理能动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既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又能培养患者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从而能对疾病的治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5.社会性

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环境,个体的身心状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在动态地变化之中。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起到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心理护理,既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家人、朋友、社会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又可以帮助个体自我调整,找到自我价值,树立生活信心,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为恢复身体健康搭建平台。

(三)心理护理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工作都是基于生物医学模式的,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护理工作局限在医院,并按医疗操作、生活料理、体征观测等不同的功能分工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忽视了护理对象是一个身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只重视局部疾病的护理,而轻视对人的全面照顾。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医学界广大同仁的普遍认可,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患者心理活动以及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医院在患者入院的同时即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体护理理论认为:人是一个集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心理护理是贯穿于整体护理全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护理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护理程序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和要求。医疗技术人员通过友善的行为、妥帖的语言,为患者创造愉快和舒适的情绪和环境,让患者因处于一种特殊的陌生环境而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使其机体抗病能力得到增强,达到身心健康。

(2)心理护理可提升护士的道德情感:心理护理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运用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采用如语言、态度、表情、行为等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促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正常化,并按照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行为,进而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和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就是护理道德化的一种具体形式,而护理道德则是通过心理护理体现出来的。一个具有良好护理道德修养的护士必然会对患者产生高度的同情心和职业责任感,她会有意地关心患者,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一个能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护理的护士,必定是一个护理道德水准较高的护士。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提升了护士的道德情感。

(3)心理护理有助于个体调整心理社会状态: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可导致躯体产生不适症状和病态感觉,而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无法解除或缓解这些症状和病态感觉,只有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通过心理护理,摸清病态感觉的性质和不适症状的具体原因,帮助个体调整心理社会状态。

(4)心理护理是人们健康观、疾病观、医学观转变的必然要求:人们对医学发展、疾病防治以及健康观念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和研究,促进了护理事业从功能护理向整体护理的根本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新发展,为人类重新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健康概念的重新定义提供了新的学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医学概念,它包括科学、人文两个方面。这一观点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认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个定义扩大了疾病概念的外延,充实了疾病的内涵,让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又提出了健康的新定义,即:“无病无弱,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环境和谐。”至此,人们对于医学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健康观、疾病观、医学观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疾病、心理、社会整体护理转变,其中对于患者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5)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个体躯体产生疾病之后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在外科手术前后,患者对手术存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错误,进行手术之前,有的患者极度紧张,有的患者焦急难耐,有的患者心存疑虑(对手术成功与否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或者不看好疾病的预后)。因此,对于手术患者,必须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心理影响。通过心理护理,让患者对手术形成良好的认知,其情绪、状态就会自然地调整到最佳水平,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6)心理护理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一个人的心理特点是随着他的生命周期而发生变化的。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如人到中年时,他的人生几乎达到了顶峰:对于社会的认识深入而到位,经验丰富,事业如日中天;但是,其生理功能却开始走下坡路。同时,他们肩负为社会作贡献、养家糊口的双重责任,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日节假日,长期承受高强度的压力,他们的身心健康时刻都会遇到威胁,而一旦患有疾病,他们很难放弃原有的责任和义务,不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患者,心理更是难以接受这种现实。因此在患者角色转变过程中就会出现角色冲突等适应不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可通过心理护理,逐步促进个体角色适应,促进疾病康复。另外,此类患者出院后,通过心理护理,还能帮助他们塑造社会家庭的良好功能状态,达到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护理工作是在做好生理护理的同时重视心理护理的开展,更好地促进护理对象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

(7)心理护理可满足人类多层次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临床实践活动。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医疗纠纷数量不降反升,究其原因,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的改善,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对自我权利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人们的愿望从原来单纯的治病逐步走向预防、康复和保健,人们的需要层次和消费能力提高了。因此,如果医务人员仍仅局限于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忽略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要,就很难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8)心理护理有利于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心理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具备丰富完备的心理护理知识,以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灵活的工作方法。因此,在心理护理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护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9)心理护理可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开展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意义重大,不但有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对压力的承载能力,帮助患者从心理低谷走向光明,促进患者建立完善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必然使患者感受到人间温暖,进一步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护士做好治疗工作,进而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二、心理护理伦理

心理护理是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护理活动,涉及患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

(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个人一旦从健康人变成患者,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产生一种不易知晓的需求与渴望。一般情况下,即使是家人、朋友,患者也不会轻易说出其内心的痛苦和不为人知的心理秘密,对于刚刚谋面的护理人员,患者更不会轻易地向她们开启内心世界。这说明心理护理不是简单的护患交流,更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心理护理是一种高难度的护理活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熟悉心理干预方法,并具备完备的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沟通的技巧。在护理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护理人员更不应该产生放弃的想法,而是要以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探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直至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二)用高度的同情心帮助患者

一个正常的人一旦患有疾病,就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真正体会到疾病的痛苦。面对痛苦的患者,护士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减轻或消除由于疾病引起的痛苦,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而护士的道德感情是通过同情心表现出来的,护士具有同情心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面对痛苦的患者,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患者,同情患者,以患者的心理需为出发点,才能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才能与患者的心理相融,做到无障碍沟通,也只有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才能有的放矢,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角色转化,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三)心理护理要具有针对性

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同,造成的心理活动也就不一样。护士要针对某个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护理活动。如对于孤独感较强的患者,护士要尽量避免安排单人病室,应该让患者多与他人接触,交谈一些对自己身体有益的事情,甚至开展患者间的联谊活动,如有必要邀请家属或朋友探视。对于疑心较重的患者,护士在巡诊、查房时,尽量不要当患者的面与他人低声细语,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对于具有心理恐惧的患者,护士要多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从内心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患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愤怒,护士一定要克制忍耐,保持冷静,耐心劝导患者,要以高尚的情操和精心的护理让患者感到温暖。

(四)用真诚帮助患者

人患病后,内心极其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更高。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端正工作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病情,诚心诚意地帮助患者,满足患者渴望帮助和渴望康复的心理诉求。从事心理护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而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获取茶余饭后的谈资。若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向患者表明自己的诚意,并与患者真心交朋友,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用真心帮助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尽力促使心理护理顺利进行。护士在心理护理中获知患者不寻常的经历或心理活动后,决不能对患者产生歧视心理,更不能讥笑患者,要真心尊重患者,并承诺为其保守秘密,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否则就会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导致护患关系破裂,甚至发生护患纠纷。

(五)尊重并热爱患者

语言是一种调味剂,是一种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手段和方式,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的语言使用得当与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治病或致病。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在他步入医院大门的那一时刻起就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觉,由此生出抑郁和恐惧心理。这时,护士就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交流。要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一言一行,让患者感觉到安慰和鼓励,患者就会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否则患者的生理、心理平衡就会失调,就会导致疾病恶化。

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的含义和特点,阐述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的伦理意义。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掌握本章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力测试

1.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的含义是什么?

2.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的特点各是什么?

3.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的伦理要求有哪些?

(钟会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