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鹿角蜈蝎汤治疗腰腿痛(腰椎病)
腰椎病是以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为主要病理改变,腰腿疼痛,酸软,麻木,行走、下蹲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小于50°。腰椎X线平片、CT扫描有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或合并关节骨质增生。属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
基本方:鹿角(另煎)、独活、甘草各10g,蜈蚣1条,全蝎5g,熟地、鸡血藤、威灵仙各20g,杜仲、牛膝各15g,白芍30g,制乳香、制没药各8g。如气虚乏力者加黄芪20g,党参、白术各10g;肢冷恶寒者加附片(制)10g,细辛3g;疼痛剧烈者加玄胡、徐长卿15g;纳呆食少者加砂仁、鸡内金、谷麦芽15g。每日1剂,7~10剂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恢复正常工作的,半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大于60°,能胜任一般工作。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病案1 潘某某,女,63岁,2007年4月6日初诊。腰腿疼痛反复发作3年,经多方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刻诊:腰骶部胀痛,转侧不利,活动加重,伴左下肢酸软、疼痛、麻木,其疼痛处自觉常有冷风吹感,直腿抬高小于50°,舌苔白稍厚,脉沉细迟。某医院CT拍片提示:腰椎间盘突出。证属肾精亏损、寒湿痹阻之腰腿痛。拟用:熟地、狗脊、鸡血藤各20g,牛膝、杜仲各10g,白芍30g,甘草、独活、当归、鹿角(另煎)各10g,丹参15g,制乳香、制没药各8g。8剂,每日1剂。外用樟树叶1把,生姜、艾叶、葱各100g,煎煮半小时,取沸液至澡盆内,先薰后洗,日1~2次。
二诊:2007年4月18日,症状明显减轻,宗前方继服8剂,症状体征消失,活动自如。随访至2008年5月,一切正常。
病案2 赵某某,男,45岁。初诊:2004年12月17日。腰腿部疼痛,痛及右臀部,贯股至足(沿坐骨神经处)疼痛、麻木,活动不利,行走困难,晚间疼痛加重,已3个月。伴肢软乏力,睡不安眠,舌苔白稍厚,脉弦细。X光腰椎正侧位拍片:腰椎3、4、5均见唇样骨质增生,提示:腰椎病。拟方:鹿角(另煎)、甘草各10g,威灵仙、香附子、延胡、熟地各15g,独活12g,鸡血藤20g,白芍40g,蜈蚣1条,全蝎5g。每日1剂,6剂。外用:樟树叶、生姜、艾叶、葱各适量,煎煮30~40分钟,取沸汤置澡盆内(其液不得少于半澡盆),盆内置一小凳,人坐其上,以浴罩或尼龙布系于腋下,罩住澡盆,趁热熏蒸,待汤不烫时,反复洗腰腿部,日1~2次。
二诊:2004年12月25日。症状有所减轻,仍右下肢活动不利,麻木酸胀。前方去延胡、灵仙加川芎12g,黄芪20g,蜈蚣1条,继服7剂,诸症状明显好转。后复诊两次,宗前方加杜仲、当归续服10剂,嘱其保暖,不宜负重。随访至2007年,未再复作。
【按】《诸病源候论》曰:“肾主腰腿,在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冷风所侵,气血搏击,故腰痛也”。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肾精渐虚之人。肾主骨,腰为肾之腑,“至虚之处便是客邪之所”,肾精亏损,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或跌仆损伤,气血凝滞,着于筋骨,导致筋骨失养,骨质损伤退变。经络阻塞,不通则痛。治宜填精补肾,宣通经络。拟用鹿角蜈蝎汤随证加减治疗腰椎病有较好效果,方中鹿角温补肾阳,活血散瘀;熟地补肾生精,滋阴养血,且制诸药之温燥;白芍、甘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杜仲、牛膝,补肝温肾,强筋健骨;独活、灵仙,温经散寒;鸡血藤补血活血,走守兼备,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本草纲目》言:“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乳香、没药温通经脉,伸筋活络,蜈蚣、全蝎入络透骨,搜剔久据之邪而除顽痹。诸药共奏,补肾气,益精血,以养筋骨;祛风寒湿邪,化瘀滞以通痹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