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程会诊解疑难

远程会诊解疑难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小时左右会诊圆满结束。与会专家认为,国际远程会诊是疑难病诊治的良好途径。据了解,国际计算机远程会诊网络系统已与美、日、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多个终端,联系着这些国家著名的专家教授,514医院是中国进入该网络的第一个终端。1997年4月11日上午8时整,中美几十位专家对一名中国男孩所患病情进行了远程会诊。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先后开通了远程会诊终端。②填写网络远程会诊申请单。最后提出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4远程会诊解疑难

1995年12月22日晚上,京城多家医院的著名骨科专家教授云集在514医院骨科国际远程会诊终端室内,等待着中美首次骨科学者之间进行的远程会诊。晚9时30分,正值美国纽约时间早8时30分,该院骨科主任邹德威接通了美国克里弗兰州脊柱会诊中心著名脊柱外科权威斯帝芬教授的电脑网络终端,开始了令人注目的会诊。邹德威教授首先报告了患者的病情:刘俊琴,女,54岁,两年前骑车摔倒后,脖子逐渐歪向左侧并固定,经多家医院诊治均无效果。随着会诊的进行,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图像清晰的X线片、CT、MRI(磁共振成像)图片,斯帝芬教授不时地用光笔在图片上圈圈点点,电话里一直响着他用英语的提问。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胥少汀教授等老专家也同时参加会诊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少见的病例,双方都倾向于是一种神经、肌肉方面的病变,并进一步就如何治疗进行了讨论。半小时左右会诊圆满结束。与会专家认为,国际远程会诊是疑难病诊治的良好途径。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图像技术、摄像技术等进行远距离的医疗保健服务。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将全世界各大医疗中心的医生乃至患者及其家庭联系起来,从而缩小甚至消除了地域、环境、时间限制造成的医疗质量上的差别和时间上的延误。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使医学专家与边远地区医院的医师及患者虽远隔千里之外却如近在咫尺,进行会诊,面对面交谈并观看文字、X线片、CT、B超、MRI、PET(正电子发射断层像)、病理切片、心电图、病历资料等,进行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使各种疑难病症得到及时的确诊和积极治疗。同时,远程医疗系统还将通过因特网与国际医学界建立联系,进行信息传递、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再不需要把专家们召集在一起,同时专家也不需远涉重洋参加会议、参加会诊。对有共同兴趣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病例讨论,各抒己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国山东姑娘杨小霞和北京大学女学生朱令的危重、疑难病例通过因特网网上专家讨论会诊所收到的效果便是成功的典例。

远程医疗上的各种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开展科研的环境,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受地域的限制,从而形成“科技协作体”,以优化研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提供不同学科专业的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加速知识的更新和传播;缩短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时间差;减少科研重复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提高科研医疗技术水平,使科学家之间的联系从疏松型的一般性通讯联系和资源共享,发展为紧密的各种协作方式的科学性合作。有利于发展医学科学并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

一些医学热点常常很快反映到因特网的专题讨论小组上,如当埃博拉病毒在扎伊尔爆发流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计算机网络马上建立一个埃博拉专题小组,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得到病情流行的最新情况和专家们的意见。

有关医学与生物学方面的专题讨论小组已多达上千个,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药学、放射学、生物信息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

电子信息文化氛围下,医学科研的国际化更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基因组就是一个松散的网络“科研协作体”,科学家们将网络新确定的基因序列呈交给Genbank或EMBL序列数据库,进行分析比较,并共享序列数据库。

据了解,国际计算机远程会诊网络系统已与美、日、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多个终端,联系着这些国家著名的专家教授,514医院是中国进入该网络的第一个终端。

北京—波士顿已进行多次越洋会诊。1997年4月11日上午8时整,中美几十位专家对一名中国男孩所患病情进行了远程会诊。患者是一名5岁的男孩,由于颈部疼痛,去年9月到山东某医院就诊,当时被作为一般的感染治疗。但患者随后又出现其他反应,转至北京协和医院后,经过多项检查,诊断病症为一种极其少见的隐球菌感染淋巴肉芽肿,该病例在中国首次发现,在全世界也仅发现几例。在北京和美国波士顿两地,中外专家通过VTEL公司提供的电视会议系统现场了解到患者的病历,讨论分析病情,并充分交流意见。美方专家对中方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表示同意,同时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远程医疗网络在前线也能投入使用,给前线部队配备最先进的远程医疗网络,这在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前线提供了远程外科手术、远程内科诊断、远程心理治疗、远程牙科等方面的应用。远程医疗技术的目的在于把医学专家带到患者身边,而不是把伤病员送到医生那儿去。

目前中国医学基金会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络委员会组建成了由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六个城市的综合会诊保健中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先后开通了远程会诊终端。

远程会诊的步骤如下。

(1)会诊前的准备工作:①申请会诊的医院首先将需要会诊的患者的病历、临床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如CT、MRI等文字及图像资料准备齐全,以便随时传输。②填写网络远程会诊申请单。③编好简要病历,输入后存盘待用。④选择有特征的图像,如X光片、CT片、B超片、MRI片、显微病理切片等与诊断病情最直接的图片扫描后存盘待用。

(2)与会诊中心医院电话联系提出会诊要求:会诊学科、会诊目的、病情简介等,并商定传送资料的时间。

(3)按商定的传送资料时间打开远程会诊系统,由申请会诊的医院先拨通会诊中心电话,然后调出申请单及各种有关资料传送给会诊中心。

(4)会诊中心专家观看传送过来的全部资料,了解病情。

(5)会诊开始,双方操作人员作简单介绍双方参与人员及其身份后,就由会诊专家与对方医生和患者对话会诊,根据需要随时调出有关图片供双方研讨。最后提出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案。会诊中要求语言简练、准确、清晰。

(6)如有故障,屏幕出现:“Poor Line Quality”对话框,同时声音、图像静止,此时不可操作,稍等片刻即可恢复正常。

(7)会诊结束后,由会诊专家在网络远程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及签名,经扫描后再传向申请会诊医院。

目前各国大多数医疗保健中心正在采用新的计算机技术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远程医疗尖端技术造福于全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