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康复心理治疗

认识康复心理治疗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复心理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不仅要增强患者的躯体功能,而且十分重视患者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整体康复治疗,因为康复对象的心理变化会明显影响康复过程和效果。康复治疗对象的复杂性,使康复心理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为保证患者资料的真实,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康复心理治疗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康复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的原则。

任务2 认识康复心理治疗

一、康复心理治疗的概述

康复心理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伤、残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特点、规律与正常人和普通患者不同,因此在康复治疗时,应由专业人员针对病、伤、残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康复心理治疗,以保证病、伤、残者的全面康复。康复医师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康复心理治疗的知识与技能,了解病、伤、残者的心理特点,从而综合应用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使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行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康复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的治疗过程。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患者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为患者排忧解难、减轻痛苦,促使患者更好地面对人生、适应社会

二、康复心理治疗的特点

康复医学不仅要增强患者的躯体功能,而且十分重视患者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整体康复治疗,因为康复对象的心理变化会明显影响康复过程和效果。以前认为患者的痛苦主要是残疾引起的,若改善残疾就有可能减轻痛苦,但实践表明在残疾康复以后,一些人仍然存在能力丧失。后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患者的外在障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康复心理治疗在康复医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康复心理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康复心理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康复治疗对象的复杂性,使康复心理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患者在身患重病或残疾时其心理反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患者得知自己病重或在残疾初期,其心理反应通常是“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以及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有的患者表现出看似冷静且镇定自若的样子,也有的患者因恐惧而极度焦虑或歇斯底里地哭喊。因此,针对康复患者在接受残疾过程中情感反应、心理反应起伏多变的情况,治疗师选择解决危机的心理治疗方法也应随康复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

(二)康复心理治疗方法的阶段性

当患者经历严重的创伤或疾病导致生活剧变后,一般心理上会经历三个阶段,即心理休克期、心理冲突期及重新适应期,治疗师应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的阶段性运用不同的康复心理治疗方法。如对于急性期或新近残疾的患者,主要治疗措施是使用合理的医疗技术和沟通技巧,因为急性期的患者较容易接受暗示,同时环境(自然环境与心理环境)对患者影响很大,处理时应以镇定、理解、审慎和合作的态度开展工作,选择合适有效的康复心理治疗方法,使患者的心理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为下一步的治疗奠定基础。

三、康复心理治疗的原则

(一)理解与接纳原则

对所有求治的患者,不论病情轻重、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要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对于患者的倾诉,治疗师应以理解、支持、关心的态度认真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只有患者感到被治疗师接纳时,才能产生信任感,这是开展康复心理治疗的前提。治疗师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注意其言行和态度所表达的心理症结,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其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患者才会全部倾诉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甚至会宣泄自己的悲痛心情,不断接受治疗师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为准确诊断及设计和修正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患者对治疗师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也能自觉遵守和认真执行。

(二)支持与促进原则

患者因心身受挫,而感到缺乏精神力量。治疗师应语气坚定、充满信心地告诉患者疾病的可治性,讲成功治疗的实例,让患者感到你是可信的,是可以给他支持力量的。同时治疗师应采取启发式、非指示性的方法,指导、鼓励患者自己分析思考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使其反省、发现自己在人格上不成熟的方面,最终达到促进人格完善、心身康复的治疗目标。

(三)保密原则

康复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为保证患者资料的真实,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康复心理治疗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康复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的原则。治疗师不得将患者的具体资料公布于众,在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资料时,也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三)计划原则

治疗师在实施某种康复心理治疗之前,应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患者的具体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评估,事先设计治疗程序,包括手段、时间、作业、疗程、目标等,并要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准备采取的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四)针对性原则

虽然许多康复心理治疗的方法适用范围不像某些药物和手术疗法那么严格,但各种康复心理治疗仍各有一定的适应证,特别是行为疗法,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康复心理治疗及采用何种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治疗师本人的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针对性是取得疗效的必要保证。

(五)综合性原则

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决定对某一疾病采用某一治疗方法时,应同时考虑利用其他各种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对高血压、癌症等疾病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或行为疗法,必要时辅以药物或物理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综合使用,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六)灵活性原则

患者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患者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也往往难以预测。因此在康复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身变化过程,不放过任何一点新的线索,随时准备根据新的病情变化信息重新评估、变更治疗程序。此外,也要注意各种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七)中立原则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帮助患者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治疗师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可替患者做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特别是患者在遇到决策性的问题时,一定要让患者自己做出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