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护理伦理

特殊护理伦理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需求较多的特点,传染科护士应有责任,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

第三节 特殊护理伦理

一、传染科护理伦理

(一)传染科护理的特点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致病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原虫等,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传染病不仅对病人的身心折磨更甚于一般疾病,而且传染源控制不当,疫情会迅速扩散而殃及更多的人,甚至影响生产建设和社会安定。所以,传染科护理有其特殊性。

1.消毒隔离制度严

传染病医院(科)是各种传染病病人集中的场所,每一个传染病病人都是传染源。因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传染病扩散,是传染科护理的最重要特点。为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护士要严格遵守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急诊按照一级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传染科病房的污物污水、分泌物、排泄物要严格消毒,病人入院时的衣物、生活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传染科病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二级或三级防护措施,不允许病人串病房,三级防护的隔离治疗病人不允许家属探视;在疫情时期,密切接触传染源的护士要自觉接受相应的医学观察和检疫措施。

2.心理护理要求高

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压力不同于一般疾病的病人,尤其是实施三级防护措施的隔离病人,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常见的有罪恶感、孤独感、自卑感、失望感、不安全感、无所谓感等。此外,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经济性格和病情等都是病人心理压力的因素,并影响病人配合治疗及治疗效果。如急性期传染病病人,因发病急骤、思想缺乏准备而进入隔离病房,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情绪;慢性病人,因恢复较慢而被长期隔离,易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等情绪,或心情随着疾病的变化而波动。因此,传染病护理不仅要求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而且更需要心理护理,以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失望感和不安全感等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3.控制和预防责任

在传染病护理中,护士不仅对病人个体负责,而且要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社会人群负责。如果护士工作不负责任,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而造成医院内感染,就有可能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医护人员都要有“全球警惕,全球应战,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的观念,增强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责任感。传染科护士应该主动向病人介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病人、病人家属、社会人群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传染病的自觉性。

(二)传染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根据传染科护理特点,护士应遵循以下传染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1.忠于职守,具有献身精神

在传染病护理过程中,护士与传染病病人朝夕相处,除了要做常规护理、观察病情、遵医嘱实施治疗外,还要清洗和消毒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尤其是抢救传染病危重病人,有时传染性的分泌物会溅洒在护士的脸上、身上,有时需要护士吸痰、掏大便、口对口呼吸……尽管有严格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但传染科护士被感染的机会仍然要比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多。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卫生防疫工作中,传染科护士的感染率是疫区医护人员中最高的,甚至有的患病护士还失去了生命。

所以,传染科护士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忠于职守,具有献身精神。无论是传染性的常见病,还是烈性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期的传染病,面对病人都不能退缩推诿,应把挽救病人的生命作为自己崇高而又神圣的职责。尤其是在疫情时期,一定要坚守岗位,不仅要有勇于献身的精神去尽力抢救病人,而且要用不怕危险、敢担风险的精神为社会人群作表率,稳定社会的恐慌情绪。

2.尊重病人,注重心理护理

传染病病人得病并被隔离,个人的正常生活环境和习惯发生了极大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传染科护士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要宽容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苦衷,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

与非传染科相比,传染科的环境气氛应该更加温暖、和谐和纯净。针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需求较多的特点,传染科护士应有责任,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如对有孤独感的病人,护士要向病人讲解有关传染病知识,讲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使之认识到隔离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况且隔离是暂时的,应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对有忧虑感的病人,护士要向病人介绍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自卑感的病人,护士要主动接近他们,激励他们治疗疾病、回归社会的信念,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宽慰。总之,使传染科病人在良好心境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以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出院,这是对传染科护士的基本伦理要求。

3.预防为主,对全社会负责

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但随着医学发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天花、鼠疫、脊髓灰质炎等曾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近几十年来,人类正面临着新的传染病危机,如艾滋病、“非典”、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炭疽等。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4月7日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全球警惕,全球应战,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卫生工作方针有所发展和调整,但“预防为主”这一条始终不变,这对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和新的传染病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专职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护人员,更应承担起预防责任。传染科护士应做到:①控制传染源。护士除了积极治疗、护理病人外,要严格传染科病人的隔离管理,对可疑病人要进行医学隔离观察,自身也要严格遵守检疫制度。②切断传播途径。护士要按照卫生标准做好传染科的灭菌消毒工作,既要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又要对社会负责,切忌将未经处理的传染科物品流落到社会上去。如配合卫生员对病房内的污水、污物进行妥善处理,污水必须消毒、净化后再排放;污物如一次性注射器等要集中销毁;病人出院留下的物品要做消毒处理。③要保护好易感人群。护士要参与预防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积极主动地向社会人群宣传“预防为主”的方针,普及传染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二、精神科护理伦理

(一)精神科护理的特点

精神病是指大脑功能发生紊乱、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较,精神科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认知能力,思维混乱,情感失常,不愿接受或配合治疗。严重时,精神科病人会完全失去意志的控制力,出现自杀、自残、伤人、毁物、肇事等破坏性行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精神病院(科)的病人都是严重的精神病病人,住院治疗是一种强制措施,以防止危害行为的发生。因此,是精神病的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1.人道性与开放性

18世纪以前,由于人们缺乏对精神病的科学认识,再加上迷信、宗教的影响,精神病病人被视为“鬼魂附体”或“犯罪后神给予的惩罚”等。那时候,精神病病人常常被戴上铁镣手铐,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牢笼里,采用名为“治疗”而实为野蛮、残酷的惩罚手段。如抛进大水桶,绑在特制的铁圈上在水里转动,或用烙铁烧炙皮肤、用长针穿舌头等。直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后,医生比奈特提出:“精神病病人绝不是罪人,绝不应该惩罚他们,而必须给予人道待遇。”此举可称之为精神病学上的第一次革命。19世纪后期,俄国的柯萨可夫主张,精神病院应采用合乎人道主义的精神护理方法……现在,虽然社会仍然存在着残余的旧观念、旧习俗,但医护人员已经明白,精神病是一种生理性疾病,而且比其他疾病病人更加痛苦和不幸,病人的治疗也比其他疾病更需要家庭的关爱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因此,对强制治疗的精神科病人,要实施人道性和开放性的护理。精神科要有家庭化、人道化的气氛,护士要尊重病人并与他们多交流,要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劳动、学习等活动,要尽量满足他们在允许范围内的兴趣、爱好,解除病人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

2.自觉性与主动性

急性的或严重的精神病病人,由于精神活动的失常,不可能正常地认识客观事物,有些病人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而难以感知周围的事物。因此,病人对护理工作没有主动性的要求,没有护理质量的恰当评价和监督,全靠护士凭良心为他们服务。如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对饮食无主动要求,不知饥饱,给吃就吃,不给吃也不要,甚至食物放在眼前也不知道吃,这全靠护士主动关心和照顾他们。因此,精神科护士应该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3.理智性与安全性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将现代精神疾病分为10类。不同的精神疾病有不同的疾病症状,有的抑郁冷漠,有的痴心妄想,有的狂躁冲动,有的行为诡异……可谓是五花八门、复杂多样。护士要理智地对待精神病病人,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即使对恢复期病人,也要保持警惕,防止病情突然复发,造成对人的损伤,或对物的损害。

(二)精神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根据精神科护理特点,护士应遵循以下精神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1.尊重病人

精神科护理的人道性特点,要求护士尊重精神病病人,要像对待神志清醒的病人一样,尊重他们的自由和人格。只要精神病病人没有安全威胁的,护士不得捆绑、拘禁或约束他们,即使需要也要谨慎地采用防护性手段。精神病病人表现出来的幼稚、愚蠢、暴躁、怪异等病态行为,护士不得嘲笑、愚弄或谩骂,不能因为病人有某些病症或特征而给他们起外号,不能因为病人神志不清楚而恐吓、欺负或报复他们。只要病情或治疗允许,精神病病人同样享受个人隐私权、自由通讯权和会客权等,医护人员不得限制。精神病病人提出的问题,护士要尽量解释;提出的合理要求,护士要尽力满足;答应帮忙办理的事情,护士要设法办到办好,办不到的要说明理由。

2.恪守慎独

精神科护理的自觉性特点,要求护士树立恪守慎独的观念,要定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自觉遵守精神病护理规章制度,绝不能因精神病病人“糊涂”,而弄虚作假、工作马虎。精神病病人是有意识障碍的人,他们说话常常不被别人当真。正是如此,护士更要恪守慎独,既不怕病人“批评”,又不怕病人“表扬”,即不管病人能不能正确地反映意见,病人能不能起到对护理质量的监督作用,都应一丝不苟、自觉自愿地做好本职工作。

3.环境温馨

精神科护理的开放性特点,要求护士动脑筋想办法,营造一个社会化的治病环境,使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依然与社会、与家庭联系在一起,习惯社会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享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对精神病病人回归社会生活是很有利的。对一些恢复期的精神病病人,更要重视心理护理,解除他们的种种顾虑和精神负担,启发他们寻找发病的原因和规律,帮助他们制定预防措施,教会他们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等。这是对精神科护理提出的更高伦理要求。

4.正直无私

精神科护理的理智性特点,要求护士正直无私,要遵循精神病学的科学办事。不能利用异性病人的“钟情妄想”,满足个人的性欲目的;不能利用病人的价值观念错位,欺骗财物、掠取利益;不能对病人的过激行为寻机报复,要冷静对待病人的病态行为,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能泄露病人病史中的隐私,不能将病人的情况作为谈话的资料到处宣扬等。

5.保证安全

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特点,要求护士严加防范意外的伤害性事故,保证每个住院病人的安全。护士要定期巡回病房,检查病房里有没有刀、剪、绳、带等危险物品,并及时处理;护士要密切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发现烦躁、冲动的病人症状,并妥善采取强制性医疗措施,预防病人对己对人的身心伤害;对电抽搐治疗、胰岛素治疗或正在进行医疗性约束的病人,要注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等。

三、儿科护理伦理

(一)儿科护理的特点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从新生儿到14岁的患儿。患儿的生理、心理、感情和各种能力还不成熟,一旦患病,不仅病情变化快以及患儿叙述能力差而不易察觉,而且患儿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陌生、恐惧心理而妨碍治疗和护理。因此,儿科护理的特点是由患儿的特殊性决定的。

1.护理内容的复杂性

患儿在生活上、心理上对亲属的依赖是自然而然的,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会产生孤独、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因此,儿科护士不仅护理技术要好,各种操作要熟练,而且要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饮食起居、衣着冷暖、卫生和安全等。儿科护理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哪一个环节照顾不周,不但会影响疾病的诊治和康复,而且会发生安全、营养、代谢等方面的意外。

2.护理工作的紧迫性

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免疫力比成年人差,容易感染疾病。患儿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又对疾病没有认知和表达能力。因此,儿科护理要比其他科室更重视、更善于观察病情,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迅速、果断处理。如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及治疗;立即采取安全医疗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治疗或抢救等,以避免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3.护患关系的特殊性

由于患儿缺乏疾病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再加上患儿家长又不能陪伴他们住院,儿科的护患关系就变得比较微妙特殊。护士既要担任患儿的护理任务,又要充当母亲或姐姐的角色,对患儿要关心、爱心和耐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甚至建立起超越亲情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护患关系。

(二)儿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根据儿科护理特点,护士应遵循以下儿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1.要有慈母般的良心

根据儿科护理内容复杂性的特点,护理工作要特别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患儿在家有家长照顾、体贴和疼爱,住院后,面临着生疏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疾病的折磨以及疾病治疗中的痛苦体验等,都会产生孤独、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因此,护士要创造一个乐园般的病房环境,对待患儿表情要热情、态度要和蔼、言语要甜美、动作要轻柔,要像父母一样亲近他们。护士要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关心、体贴和照顾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待一些有异常姿态、步态、动作或有生理缺陷的患儿,不要取笑、奚落,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待不配合治疗护理的患儿,不要埋怨、训责,避免产生相互间的隔阂。对病情迁延、反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不要厌烦、叹息,要多给予孩子安慰和鼓励,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要有观察病情的意识

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紧迫性和患儿病情变化不能主动呼唤医护人员的特点,护士工作要特别重视对患儿病情的监护,特别是夜间值班不能麻痹大意。护士要通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啼哭的声音变化、吸吮力量、大小便性状以及各种生命体征数据,了解病情变化的先兆和征兆,并迅速对观察结果作出分析、评估和判断,及时向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并共同采取治疗处理措施,以免病情加重,或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抢救。

3.要有治病育人的责任

根据儿科护理关系特殊性的特点,护士要特别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多年,独生子女不仅是家庭的“命根子”,被家人宠爱,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孩子患病,家长对治疗的急切之心、担心之情,应该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护士要有治病育人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不仅是为了赢得家长、患儿的信任,相互配合,尽快治愈疾病,而且要通过为患儿服务的一言一行,传授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护士哄骗、恐吓或训斥患儿,患儿就会接受说谎、霸道的价值观,染上这些坏品质。所以,儿科护士既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又是与人为善的道德榜样;既起到治病作用,又起到育人作用。

四、重症病人监护伦理

(一)重症病人监护的特点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又称加强监护病房,是集中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人进行病理生理功能监测和积极治疗护理的专门部门,是现代化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学专业分类,ICU已经有了一些专科病房,如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呼吸监护病房(RICU)等。ICU主要收治经过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加强护理后可能康复的各类危重病人,包括严重创伤、大手术或器官移植术后需要监测器官功能的病人,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病人,循环功能代偿障碍而需要药物或特殊设备支持的病人,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而需要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等。ICU的特点是疑难危重病人集中、监测细致、针对性强、护理要求高、工作效率高。

1.护士标准高

由于ICU病人的病情复杂且变化快,故ICU护士不仅应具有多学科的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而且必须掌握人的生命器官病理生理的改变过程,有独立的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独立的操作和使用监护仪器并能对各种监测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ICU护士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经过ICU护理的专业培训,或者从事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救护能力比较强;②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有较强的独立性;③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④能正确使用各种监测仪器以及能排除简单故障;⑤能识别正常的和异常的监测数据,并能有独立的判断、分析能力;⑥能对危重病人做出应急的救护处理。ICU的工作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护士还要有敬业精神——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怕辛苦,以及细致之心——事事周到、仔细观察、精心操作。

2.护理要求高

ICU全部都是疑难危重病人,病人常常会出现突发性情况,几乎每一班都有急救任务。这对护理要求特别高,护理工作的某一方面跟不上,就会影响急救工作,甚至影响整体护理步骤按部就班进行。

ICU的护理要重视:①对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观察一定要准时、准确,详细真实地记录这些情况,并能及时判断病情变化的性质,做出相应处置。②熟练掌握各种动、静脉置管技术,严格遵守无菌制度,持续监护,预防诸如接口脱落、血栓、感染等并发症,避免发生差错事故。③正确使用和保养各种重症监护仪器,如心电图仪、呼吸机、生理监护仪、输液泵等,要懂得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心电图仪要远离电风扇、X线机、超短波理疗机等电器设备,以防外来干扰;要及时排除呼吸机贮水杯内的蒸馏水,防止过多蒸馏水进入气管;电子医疗仪器要保持清洁干燥,使用时切勿将水浸入主机内等。

(二)重症病人监护的伦理要求

1.不断学习,专业技术要精益求精

ICU是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成果,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必须训练有素,不仅具备心血管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掌握一些特殊的操作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ICU的出现也带动着生物物理、医学材料、毫微技术、智能数据处理等相关新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ICU医护人员要有进取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养。因此,从事ICU工作的护士要自觉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要不断提高独立分析各种生命体征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处理应急病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用各种监测仪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2.不怕辛苦,护理工作要细致谨慎

ICU都是危重病人,病情复杂且变化快,护士工作责任性强,常常面临紧急情况。因此,ICU的护士应吃苦耐劳,不怕辛苦,随时准备投入抢救。同时,ICU的危重病人又是可能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而康复的病人,故护士工作一定要细致谨慎,以挽救病人生命为重。细致,就是要做到观察病情、分析各种监测数据、对病情的性质判断等要仔细、准确,不要轻易放弃蛛丝马迹,错失抢救时机。谨慎,就是在危急情况下对症处理要谨慎小心,不能一味地强调抢救速度而忽视了抢救治疗的效果。属于医疗范畴的要及时报告医生,属于护理范畴的应该及时处理。

3.认真负责,服务态度要审慎自律

ICU的危重病人可能是神志不清、可能是暂时昏迷而没有知觉、可能是烦躁不安……护士的服务态度要认真负责、审慎自律,无论有没有人监督,实施技术操作、基础护理、消毒制度时都应一丝不苟;不管碰到怎样的病人,也不管工作有多么紧张和忙碌,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地和蔼、耐心,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邵晓莹)

【思考题】

(1)急诊与门诊相比较,护理工作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普通外科手术进行中的护理伦理要求有哪些?

(3)为什么说整形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任务重又难?

(4)为什么临床的传染科护士要遵守“预防为主,对全社会负责”的伦理要求?

(5)为什么精神科护士要恪守慎独?

(6)什么是ICU?ICU护理要重视哪些方面?

【案例分析】

一位普通外科病房的护士,发现一个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人手术复位后情绪低落。于是,主动找病人聊天,设法帮助病人放松心情。护士发现这个病人与自己一样非常喜欢滑雪,便与病人大谈冰天雪地里滑雪的趣味,尤其是高山滑雪的刺激性、惊险性和愉悦性。想不到聊天以后,病人的心情更加坏了,不仅没有得到心理释放,反而加重了挫折感。

在科室例行的护理工作会议上,当护士长提及此事时,这位护士很委屈。她认为,自己是个有责任心的护士,希望通过与病人的交流,谈谈病人感兴趣的事情,帮助病人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针对这件事情,护士长讲解了心理护理的知识。护士长说,护士为病人做心理护理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治疗意识,即以解除和治疗病人的心理负担为目的。由于这位护士的自我意识太强,而忽略了心理护理的治疗意图,没有考虑到骨折病人最担心的是运动功能的康复问题,“好心”却没有达到好效果。实际上,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手术复位后,一般是能够痊愈的,只要加强锻炼,也不会影响人的运动功能。这位外科护士只有从医学专业方面给病人解惑,才能“治疗”病人的心事,化解病人的顾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