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物理实务练习题

高中物理实务练习题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则相反,ADH分泌、释放减少,肾排水量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升。这种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称做超极化阻滞。发生抽搐并怀疑与缺钙有关的病人,注射钙剂不能解除抽搐时,也应该考虑镁缺乏。除此之外,任何因素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破坏均可导致高钾血症。因其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极小,固属非功能性细胞外液。因其电解质浓度更接近血浆水平,故称为平衡盐溶液。

答案与题解

【选择题】

2-1C 2-2C 2-3B 2-4B 2-5C 2-6B 2-7C

2-8*D 2-9*D 2-10*C 2-11*A 2-12E 2-13*E 2-14D

2-15C 2-16B 2-17C 2-18C 2-19B 2-20C 2-21D

2-22E 2-23D 2-24E 2-25E 2-26C 2-27D 2-28B

2-29D 2-30C 2-31*B 2-32C 2-33A 2-34*C 2-35B

2-36E 2-37*D 2-38C 2-39E 2-40C 2-41A 2-42B

2-43B 2-44D 2-45C 2-46B 2-47D 2-48E 2-49C

2-50E 2-51B 2-52*C 2-53C 2-54E 2-55*E 2-56C

2-57B 2-58C 2-59C 2-60A 2-61B 2-62E 2-63C

2-64C 2-65C 2-66*B 2-67*D 2-68C 2-69C 2-70D

2-71E 2-72C 2-73B 2-74E 2-75E 2-76E 2-77D

2-78*C 2-79C 2-80B 2-81C 2-82A 2-83D 2-84E

2-85E 2-86D 2-87D 2-88E 2-89E 2-90B 2-91D

2-92D 2-93C 2-94D 2-95D 2-96E 2-97C 2-98B

2-99A 2-100B 2-101D 2-102D 2-103B 2-104C 2-105D

2-106D 2-107A 2-108B 2-109A 2-110A 2-111E 2-112C

2-113E 2-114E 2-115D 2-116B 2-117B 2-118E 2-119C

2-120A 2-121B 2-122C 2-123D 2-124A 2-125B 2-126D

2-127B 2-128E 2-129*C 2-130A 2-131D 2-132D 2-133E

2-134C 2-135B 2-136A 2-137D 2-138B

2-139ABD  2-140ACDE  2-141ABDE  2-142ABCD

2-143ACE  2-144ABC  2-145ABE  2-146BCDE

2-147ADE  2-148BDE  2-149ABCDE  2-150ABDE

2-151AB   2-152CE  2-153ACD  2-154BE

2-155ABCDE 2-156ABD  2-157AE

2-8题解 抗利尿激素(ADH)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所分泌并在神经垂体贮存的激素。其作用有:①提高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吸收,发挥抗利尿作用。②收缩血管、升血压,故又称为血管加压素。促使ADH分泌、释放的主要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增高,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其周围区的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分泌、释放增多,肾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回降。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则相反,ADH分泌、释放减少,肾排水量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升。另外,血容量的改变也可以通过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影响ADH分泌,但作用不如前者。

2-9题解 醛固酮可促进肾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水和排出K,即保Na、保水、排K

2-10题解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浆Na、K浓度的调节。当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时,肾入球小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同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流经致密斑的Na也减少,均可使近球细胞的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增多后,血管紧张素Ⅰ、Ⅱ、Ⅲ便相继增多,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都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合成和分泌增多。

2-11题解 体液中的缓冲系统包括碳酸氢盐系统、磷酸氢盐系统和血浆蛋白系统及血红蛋白系统。

(1)碳酸氢盐系统:为碳酸和碳酸氢盐组成,是缓冲系统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强者。碳酸是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呼吸排出,但其存留在体内的数量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特殊的意义。碳酸氢盐在细胞内为KHCO3,在细胞外为NaHCO3,故统以BHCO3代表之。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HCl+NaHCO3?NaCl+H2CO3

NaOH+H2CO3?H2O+NaHCO3

(2)磷酸氢盐系统:由酸性磷酸盐(NaH2PO4)和碱性磷酸盐(Na2HPO4)组成,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细胞外作用较少。其缓冲机制如下。

NaOH+NaH2PO4?Na2HPO4+H2O

HCl+Na2HPO4?NaH2PO4+NaCl

(3)血浆蛋白系统和血红蛋白系统

1)血浆蛋白系统:由H蛋白质和B蛋白质组成,能接受H或释放H而起到缓冲作用。

2)蛋白系统:氧合血红蛋白(HHbO2)具弱酸性,还原血红蛋白(HHb)具有弱碱性。

2-13题解 钾代谢与酸碱平衡互相影响。有时K代谢障碍在先,作为原发的改变,引起酸碱平衡障碍;有时酸碱平衡紊乱在先,作为原发的改变,引起钾代谢紊乱。具体调节方式如下。

(1)通过细胞内外平衡:①低钾血症时,K从细胞内转出,H进入细胞,引起细胞外液碱中毒;反之高钾血症时,K进入细胞,H从细胞内转出,引起细胞外液酸中毒;②酸中毒时,H进入细胞,K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反之碱中毒时,H转移到细胞外,K则转入细胞,引起低钾血症。

(2)肾小管存在H、K竞争性与Na交换:①凡是刺激肾小管分泌增加的因素均可抑制的分泌;②凡是刺激肾小管K分泌增加的因素则可抑制H的分泌。

2-31题解 大面积烧伤急性期,因热力损血管引起创面大量渗出和组织间隙水肿,其渗出液成分和渗透压均类似与血浆,故常引起等渗性脱水。但随着病程延长,特别是采用暴露疗法的患者,因为环境温度高,创面会蒸发大量水分,所以,常会引起高渗性脱水。

2-34题解 汗液中氯化钠的含量约为0.45%,故大量出汗时应补充低浓度含钠液体。

2-37题解 依他尼酸和呋塞米均是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的强效利尿剂,抑制氯化钠的再吸收,长时间应用会导致Na、Cl大量丢失,引起低渗性脱水。

2-52题解 血钾浓度对神经肌肉的影响:血浓度降低时,细胞内、外钾的浓度差变大,静息电位升高,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变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这种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称做超极化阻滞。

血钾浓度轻度增高时,细胞内外钾的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降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变小,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但血钾浓度进一步增高,静息电位降低到等于或低于阈电位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则降低。这种因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而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称做除极化阻滞。

2-55题解 每克氯化钾相等于13.4mmol的钾。

2-66题解 体内的钙大部分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贮存于骨骼中。血清钙浓度的正常值为2.5mmol/L。其中45%为离子化钙,起着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约一半为与血清蛋白结合的非离子化钙,5%为与血浆和组织间液中其他物质结合的非离子化钙。离子化与非离子化的比率受血液pH值的影响。pH值降低可使离子化钙增加,pH值上升可使离子化钙减少,故酸中毒可掩盖低血钙的症状,而碱中毒则容易出现低钙性抽搐。血钙浓度受甲状旁腺素的调节,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时,血钙浓度增高;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时,血钙浓度降低。

2-67题解 在人体细胞内,镁是第二重要的阳离子,其含量仅次于钾。镁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理功能:①维持肌肉收缩和神经活动;②激活体内多种酶;③促进能量储存、转运和利用。

低镁血症的常见症状是记忆力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烦躁不安。严重者手足抽搐,还可伴高血压、心动过速,精神错乱和定向力障碍等。

对有相应的危险因素又有某些低镁血症症状病人,应想到低镁血症。由于低镁血症往往和低钾、低钙同时存在,对某些低钾病人补钾后症状无改善时,应考虑镁缺乏。发生抽搐并怀疑与缺钙有关的病人,注射钙剂不能解除抽搐时,也应该考虑镁缺乏。

2-78题解 幽门梗阻性呕吐时,吐出物仅为胃液。胃液中主要的离子是H、Cl、K,三者丢失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2-129题解 红细胞内K浓度约为252mmol/L,当误输入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引起溶血反应时,细胞内的K释放到细胞外,从而导致高钾血症。除此之外,任何因素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破坏均可导致高钾血症。

【填空题】

2-158细胞进行物质代谢 快速平衡水、电解质 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2-1595 15

2-160150

2-161135

2-162口服 0.3 60 静脉注射

2-163350 500

2-1647.35~7.45

2-165代谢性酸碱紊乱 呼吸性酸碱紊乱

2-1660.049~0.117kPa(5~12cmH2O)

【名词解释题】

2-167第三间隙 指存在于体内各腔隙中的水,包括胸腔液、腹腔液、心包液、关节液及消化液等,仅占体重的1%~2%。因其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极小,固属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2-168非显性失水 指呼吸蒸发和皮肤蒸发所丢失的水,每24小时850ml左右。

2-169内生水 指机体物质代谢所产生的水,每24小时300ml左右。

2-170反常酸性尿 低钾性碱中毒时,肾远曲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排H增多,尿呈酸性,与其他碱中毒不同,故称为反常酸性尿。

2-171平衡盐溶液 包括乳酸林格液和碳酸氢钠生理盐水两种,各含1.9%乳酸钠和1.5%碳酸氢钠1/3,林格液和生理盐水2/3。因其电解质浓度更接近血浆水平,故称为平衡盐溶液。其优点是大量输入时无高氯酸中毒之虑,并且可以同时纠正酸中毒,是扩充血容量首选的晶体液。

【简述问答题】

2-172因为生理盐水Na和Cl含量均为154mmol/L,明显高于血浆Na含量142mmol/L,Cl含量103mmol/L。大量输入体内后可导致细胞外液Cl增高,而img26浓度降低,即有可能发生高氯酸中毒。因此,说明生理盐水并不完全符合生理。平衡盐溶液含1/3无Cl的碱性溶液,其Cl含量更接近血浆水平。因此,平衡盐溶液更符合生理情况。

2-173“先盐后糖”是输液中的一般规律,但不是都必须遵守的。在高渗性缺水时,先补盐会加剧细胞外液高渗,所以应该先补糖。

2-174静脉补液的原则如下。

(1)先盐后糖:一般先输入无机盐溶液,然后再输入葡萄糖溶液。

(2)先晶体后胶体:一般先输入晶体溶液进行扩容并可改善血液浓缩,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溶液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先快后慢:初期输液速度要快,以迅速改善机体代谢紊乱,待病人一般情况改善后,则应减慢速度,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4)液种交替:各类液体交替输入,防止在较长时间内输入同一种液体,以免造成人为的体液平衡紊乱。

(5)尿畅补钾:当尿量恢复到40ml/h以上时才能补钾。

2-175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如下。

(1)尿量:>40ml/h才能补钾。

(2)浓度:不超过0.3%。

(3)速度:<60滴/分。

(4)总量:一般禁食而无其他额外丢失者,每天可给予2~3g,一般缺钾者,每天可给予4~5g,严重缺钾者每天总量不宜超过6~8g。

10%氯化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静脉注射。

2-176血钠浓度低于130mmol/L者并非都是低渗性缺水。因为在水中毒时,体内水分过多,细胞外液稀释,血钠浓度也低于130mmol/L。所以,血钠浓度低于130mmol/L者并非都是低渗性缺水。

2-177低钾的相关因素如下。

(1)摄入不足:如长时间禁食。

(2)丢失过多:呕吐、腹泻、胃肠减压,长时间应用利尿剂或糖皮质激素等均会造成钾的大量丢失。

(3)体内异常分布:大量注射葡萄糖或氨基酸糖原和蛋白质合成加速,K随之转入细胞内。碱中毒时,H向细胞外转移,K向细胞内转移,同时肾远曲小管K-Na交换占优势,排K增多。

2-178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如下。

(1)酸性物质摄入过多:如输入过多的酸性药物。

(2)体内产酸过多: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分解代谢增强及无氧酵解过程中可产生酸性物质。

(3)H排出减少:肾功能不全时,酸性代谢产物排出障碍。

(4)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腹泻、肠瘘、胆瘘、胰瘘、肠梗阻等,导致碱性物质大量丢失。

2-179体液酸碱平衡依靠缓冲系统、肺和肾3个方面进行调节如下。

(1)缓冲系统:最重要的缓冲对是img27,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加时,img28与强酸中和;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H2CO3与强碱中和,起到缓冲作用。作用迅速但有限。

(2)肺的调节:通过排出CO2来调节H2CO3的浓度。

(3)肾的调节:主要通过Na-H交换、回吸收img29、分泌NH4和排出有机酸4种方式,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2-180生理需要量液体种类按机体对盐、糖的日需要量配置。一般成人每日需要氯化钠5~9g,氯化钾2~3g,葡萄糖至少100~150g,故可补给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5%~10%葡萄糖溶液1500ml,酌情加入10%氯化钾溶液20~30ml。

【综合分析题】

2-181(1)低钾血症。

(2)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禁食3天,静脉补液没有补钾,钾摄入不足。

2)肠梗阻导致大量消化液积聚于肠腔、胃肠减压抽出消化液,造成钾的大量丢失。

3)每天尿量1500ml,钾经肾脏丢失。

4)每天输入葡萄糖250g,糖原合成,K转入细胞。

(3)目前主要的护理问题如下。

1)活动无耐力:与低钾血症、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下降有关。

2)营养失调:与禁食、胃肠减压、肠道吸收障碍有关。

3)潜在碱中毒的危险:与大量消化液丢失、低钾血症有关。

(4)尽快解除肠梗阻,静脉补充钾盐。应注意的问题参见2-175题。

(宋延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