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日光性皮肤损伤

慢性日光性皮肤损伤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日晒能使皮肤出现干燥萎缩、皱纹增多、弹性减低、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白色萎缩斑点等老年人皮肤改变。慢性日光性皮肤损伤包括海员皮肤、项部菱形皮肤、光线性角化病、光线性肉芽肿和星状自发性假瘢痕等。慢性经过,自觉症状不明显,以老年男性多见。又名老年角化病,是日光长期曝晒损伤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损害。中老年皮色白皙者容易发病。光线性角化病是癌前期疾病,治疗应彻底。

第十七节 慢性日光性皮肤损伤

本病是由于长期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衰老的变化(光老化),常见于农民、渔民海员等长期在户外工作者,皮肤白皙者易见,易发生于日光强烈的气候炎热地区。长期日晒能使皮肤出现干燥萎缩、皱纹增多、弹性减低、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白色萎缩斑点等老年人皮肤改变。慢性日光性皮肤损伤包括海员皮肤、项部菱形皮肤、光线性角化病、光线性肉芽肿和星状自发性假瘢痕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光老化的演变过程是长期的,因而不易在人体进行研究。目前光生物学家选用白色裸鼠,每次6MED(平均红斑量),每周3次。30周后可产生严重的弹性组织变性,组织学上有成熟的T型胶原受损,伴以Ⅲ型及未成熟的Ⅰ型胶原过度生长,基质中的氨基多糖(GAGs)含量明显增加,故认为U VB可致广泛的结缔组织光损伤,产生光老化。

紫外线引起皮肤红斑和晒黑的作用光谱很广,但红斑效应随波长增加而很快下降,能量相当于U VB1000倍的U V A才能产生相同的红斑效应,故通常皮肤红斑效应的作用光谱主要是U VB。尽管如此,由于U V A在地球表面太阳光中的含量占优势(占95%~98%),它在紫外线引起晒伤红斑中仍起重要作用,U V A的作用在阳光最强时约占15%,而当太阳位置偏低,U VB在大气层衰减时,则U V A的作用增加。引起皮肤晒黑的作用光谱与红斑效应光谱类似,但U VB照射后皮肤色素增加在72h内可以看到,并且通常很快消退;U V A照射后晒黑发生时间更早一些,持续时间很长,因而作用更强。

二、临床表现

(一)海员皮肤或农民皮肤

海员、渔民、农民或运动员长期暴露于日光部位的皮肤,如面、颈项、胸三角区、肩、四肢伸侧和手足背等处出现干燥、粗糙、失去固有光泽,其上附着少量糠状鳞屑,皮肤变薄、发皱、萎缩,弹性明显降低,皮下脂肪减少。日久皮肤色素加深中有点状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有时部分皮肤增厚,角质增生或出现紫癜等。经过慢性,无自觉症状,有的可伴发疣状增殖,甚至发生癌变。

(二)项部菱形皮肤

主要累及颈项部,也可累及额、颊、肩胛及上胸部。慢性经过,自觉症状不明显,以老年男性多见。表现为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皮沟深陷,皮嵴隆起,皮纹显著,纵横交错,形成菱形或三角形。

(三)光线性角化病

又名老年角化病,是日光长期曝晒损伤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损害。中老年皮色白皙者容易发病。患者多半是中老年农民、海员和渔民等野外作业者,慢性经过,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瘙痒不适感。好发于头面、颈、前胸、后背、前臂及手背等处。皮损可单发,也可多发。损害初起为散在性的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小结节,也有为境界不清的红斑、色素斑或毛细血管扩张,边缘正常或有炎症现象,表面疣状增殖,质硬,可成斑块,表面光亮或有轻微黏着性鳞屑。久后皮疹呈黄褐或黑褐色,表面干燥,角化显著,紧密附着于皮肤,不易剥离。若强行除之可见轻度出血。如果皮疹迅速增生,尤其皮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而出现红晕时,往往是发展成皮角或鳞癌的先兆。

(四)光线性肉芽肿

好发于颈、胸、上肢或后背等日光暴露部位。夏季发病较多,中年以上者多见,无性别差异。病程数月到数年,多无自觉症状,有时可自行缓解,预后佳良。损害初发为单个或群集的丘疹或结节,淡红或暗红色,日渐扩大形成斑块,中央凹陷呈环状或不整形,边缘光滑,具珍珠样色泽呈堤状隆起。环的直径0.5~4cm,数目多寡不等,质韧略具浸润,表面无鳞屑,无角化现象,环中皮肤正常或轻度萎缩,各环可相互融合成多环形,有时丘疹也可排列成线状、弧状或匍行形,不发生溃疡。

(五)星状自发性假瘢痕

本病临床较少见。慢性经过,无自觉症状。多发于50岁以后,老年患者可伴发老年性紫癜。皮损好发于日光照射部位,如前臂伸侧和手背部发生星状或线状的皮色减退的瘢痕样损害,表面略现凹陷。

三、治疗

一般可做对症处理,外用遮光剂涂布。长期户外工作者,每天上午提前上班或午后推迟工作时间,以避免强烈日光的照射。作业前应涂布遮光剂。

光线性角化病是癌前期疾病,治疗应彻底。如皮疹数目少,可施行二氧化碳雪或液氮冷冻疗法;亦可在局麻下电灼、电凝或激光治疗;另一种有效方法是氯乙烷喷射后刮除损害,创面可用三氯化铁点灼,一般能在1周内痊愈。以上方法治疗必须彻底,不得遗留皮损,否则易激惹发生恶变。如果损害广泛且众多,可用5%氟尿嘧啶丙二醇溶液或乳剂擦于损害内,2次/d。或内服阿维A酸10mg,2~3次/d。局部外用全反式维A酸(0.05%)。近年来国外报道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对本病有良好疗效,每周3次,连用12周。发现有恶变时应及早手术切除,不得疏忽。

光线性肉芽肿除应用遮光剂外,可涂布糖皮质激素制剂,经久不愈者可行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α-干扰素5×105U/0.1ml损害内注射,2周注射6次效果显著。局部治疗尚可外用维A酸制剂,每晚1次。全身治疗可给予小剂量羟基氯喹0.2g/d或大剂量烟酰胺1.2~1.5g/d。

四、预防

现有的日光防护外用药包括遮光剂和挡光剂2种。遮光剂中含有能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如对氨基苯甲酸(PABA)、二苯甲酮、肉桂酸盐、水杨酸盐和邻氨基苯甲酸盐等。二羟丙酮是透明液体,能防御多种波长的紫外线,是一种良好的广谱遮光剂。挡光剂中含有能反射光线的不透明物质,如二氧化钛、滑石粉和氧化锌。大多数遮光剂的吸收高峰在292~320nmU VB段内,只有二苯甲酮和邻氨基苯甲酸盐对320~400nm段的U V A可大量吸收。

(一)遮光适应证

Ⅰ、Ⅱ型皮肤者应经常用遮光剂,Ⅲ型皮肤者在长时间日光照射时使用,Ⅳ~Ⅵ型者无此需要。若患有不宜照射日光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日光性荨麻疹、卟啉病)也需经常防护。

(二)用法

PABA酯的疗效优于PABA乙醇,乳剂性赋形剂在有些情况下比乙醇制剂滞留时间长,不论何种制剂,均应在照射前1~2h涂敷,且须在照射期间涂布数次;尤其是在游泳或出汗之后。

(三)不良反应

PABA可把衣物染成黄色,尤其是在日光照射之后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对苯唑卡因、普鲁卡因、对苯二胺和磺胺过敏者对PABA也可能发生过敏。

(范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