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初处理步骤

最初处理步骤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疑有颈部损伤者,做CPR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此外,颈部暴露,便于迅速触摸,易于学会及牢记。实验研究表明,心跳骤停早期,经短期闭式按压无效后,直接心脏按压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故不建议心跳骤停患者常规开胸抢救。目前认为,与钝性腹部损伤有关的心跳骤停对有创性复苏无反应,不应作为适应证。

(一)A(assessment airway)辅助通气

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

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1)方法

①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喂!您不舒服吗?”

②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

③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

(2)注意点:掐压时间应在10s以内。患者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或疼痛感后应立即停止掐压穴位,摇动肩部不可用力过重,以防加重骨折等损伤。

2.呼救 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为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并注意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帮忙,因为一个人做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不准确,影响复苏效果。叫来的人除协助做心肺复苏术外,还应立即拨打“120”呼救专线电话或救护站的电话呼救,或呼叫更多人前来帮助。

3.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患者应该采用的体位。

(1)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①方法: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

②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颈侧,将患者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昏迷体位,患者有心搏呼吸,但处于昏迷状态,其气道有被舌根堵塞或吸入液体及呕吐物的危险。将患者置于侧卧的昏迷体位则可避免上述危险,并可使黏液等液体容易从口腔中流出。这一体位也称为恢复体位。

①方法:将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腿弯曲,手臂置于其臀部下方,然后轻柔地将患者转向抢救者,使患者头后仰,保持脸面向下;位于其上方的手置于其脸颊下方以维持头部后仰及防止脸朝下,下方的手臂置于背后以防止患者向后翻转。

②注意点:应尽量将患者置于真正侧卧的位置,头部下垂,以利液体自口腔流出,体位应能保持稳定,应避免胸部受压而妨碍呼吸。

4.畅通呼吸道 目的是解除呼吸道阻塞,为人工呼吸创造条件。

(1)方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

(2)注意点: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疑有颈部损伤者,做CPR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5.判断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1)方法: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患者口鼻,头部侧向患者胸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2)注意点:①保持气道开放位置;②观察5s左右;③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④无呼吸者立即做人工呼吸;⑤有部分患者因呼吸道不通畅而发生窒息,以致心搏停止。往往可在畅通呼吸道后呼吸恢复,而致心搏亦恢复。

(二)B(breathing)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判断患者无呼吸后,即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1)方法

①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②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

③抢救开始后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

④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⑤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缓慢而有力),直至患者胸部上抬。

⑥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⑦每次吹入气量为800~1 200ml。

(2)注意点:

①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的织物,或专用面罩。

②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1 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③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④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⑤每按压胸部15次,吹气两次,即15∶2,2005年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改为30∶2。

⑥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s吹气1次(10~12次/min)。

⑦亦可用口对口呼吸专用面罩,或用简易呼吸机代替口对口呼吸。

⑧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清除之。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更为有效。口对鼻人工呼吸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如患者的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密的包住。

(1)方法

①一手按于前额,使患者头部后仰。

②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部闭住。

③做一深吸气,抢救者用上下唇包住患者的鼻部,并吹气。

④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气。因有时患者在被动呼气时鼻腔闭塞,需间歇地放开患者的口部,或用拇指将患者的上下唇分开,以便于患者被动呼气。

(2)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

(三)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建立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 患者心搏停止后,脉搏亦即消失。颈动脉位置靠近心脏,容易反映心搏的情况。此外,颈部暴露,便于迅速触摸,易于学会及牢记。

(1)方法:

①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先两次人工呼吸后)。

②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③可用示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2)注意点:

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血供。

②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

③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注意避免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患者脉搏)。

④判断应综合考虑,如无意识,皮肤黏膜发绀,双侧瞳孔散大,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即可判定心搏已经停止。

⑤触摸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费时而且并不可靠,尤其对非医护人员而言,因此,对一个无反应,无呼吸的成年人,不能单靠触摸脉搏来决定是否需要做胸部按压。新修订的《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未将此项操作列入,以便使急救尽早尽快实施,避免不必要的延搁。

2.闭式按压术

(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患者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3)快速测定按压部位:①首先以示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②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③然后将示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④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4)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

(5)按压用力方式:①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②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或放松时间稍长于按压时间;③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④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6)按压频率100/min。

(7)按压深度成人患者4~5cm。

(8)按压力度适当,尽可能避免肋骨或胸骨骨折。

(9)判断按压是否有效。如有两名抢救者,则一人按压时,另一人应能触及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脉搏。

(10)闭式按压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a.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b.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血胸。c.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d.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e.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f.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g.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h.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是呈交叉放置。

3.开胸心脏按压 多在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时采用。实验研究表明,心跳骤停早期,经短期闭式按压无效后,直接心脏按压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虽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但有证据表明,开胸心脏按压对血流动力学会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如果时间延迟(心跳骤停25min以后),再使用本方法并不会改善抢救结果。有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开胸直接心脏按压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急诊开胸心脏按压需要有经验的抢救队伍,并能在事后给予最佳护理。故不建议心跳骤停患者常规开胸抢救。目前认为,与钝性腹部损伤有关的心跳骤停对有创性复苏无反应,不应作为适应证。开胸的指征是:①体温过低,肺栓塞或心包填塞;②胸廓畸形,体外CPR无效;③穿透性腹部损伤,病情恶化并发生心跳骤停;④胸部穿透伤引起的心跳骤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