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经病欲解时与天阳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与天阳的关系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之阳,若天与日,天阳由于日之升降而有盛衰,人亦应之。所以三阳病的欲解时,其理论根据是来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至于三阴病的欲解时,则都在夜半之后至日出之前的这段时间,共占四个时辰。这是不是说少厥二阴病的欲解时可以与阳气的变化无关呢?这更是与阳气密切相关的问题。③任何一经的病解,都与阳气的活动有关。

太阳病的欲解时,是从巳至未上;阳明病的欲解时,是从申至戌上;少阳病的欲解时,是从寅至辰上;太阴病的欲解时,是从亥至丑上;少阴病的欲解时,是从子至寅上;厥阴病的欲解时,是从丑至卯上。所谓从×至×上,有一个中心时间,如从巳至未上,是以午时为中心,即太阳病解于午前午后,也就是早不超过巳时,晚不后于未时的意思。依此类推,则阳明病解于酉前酉后,少阳病解于卯前卯后,太阴病解于子前子后,少阴病解于丑前丑后,厥阴病解于寅前寅后。其与阳气升降盛衰的关系,可用下图示意。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阳病的欲解时,分别是日出、日中、日入的前后,共占九个时辰。《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张景岳注云:“平旦人气生,以日初升也,日中阳气隆,以日当午也;日西阳气虚,以日渐降也。”人体之阳,若天与日,天阳由于日之升降而有盛衰,人亦应之。卯属东方,是日出阳升之时,少阳病解于此时,是被郁之少火,随天阳之升而容易舒发,这和柴胡之发越郁阳有相同之处。午属南方,午时则日丽中天,阳光普照,是一日中阳气最盛之时,太阳病解于此时,是人体阳气随天阳而盛于外,亦犹太阳病得麻黄桂枝可以助阳解表之意。酉属西方,是日入之时,日入则阳气已虚,阳明病本属阳热过亢,其解于阳虚之时,亦犹得石膏、硝、黄可以泻热之义。所以三阳病的欲解时,其理论根据是来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至于三阴病的欲解时,则都在夜半之后至日出之前的这段时间,共占四个时辰。其中太阴病为什么解于子前子后呢?这仍然可以从阳气的变化中得到解释。《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篇》云:“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伤寒论》也说“夜半阳气还。”张景岳云:“阳生于子而极于午”“阳之进、阴之退”、所以子时是阳气又从内生的新开始。阳从内生,有如干姜之温脏,所以太阴病解是以夜半子时为中心。子午卯酉是北南东西四个正中方位,代表着夜半、日出、日中、日入等天阳的不同变化,人体之阳既然随着天阳的变化也有盛衰升降的不同,那么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四经病的欲解时,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需要深入探讨的倒是少阴病为什么解于丑前丑后,厥阴病为什么解于寅前寅后。丑和寅都属于东北隅,它不代表人气生、阳气隆、阳气虚、阳气还,为什么却解于此时呢?这是不是说少厥二阴病的欲解时可以与阳气的变化无关呢?否!这更是与阳气密切相关的问题。丑和寅虽然都不是正中方位,但它关于阳气的活动是和太阴病主时之子,少阳病主时之卯相蝉联,子丑寅卯共同构成阳气从初生到出地这一统一的过程,但每阶段的程度又是不同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更明确一点说,丑在子后,寅在卯前,丑是子的发展,寅是卯的前奏。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少阴病和厥阴病之所以欲解的关键所在。因为夜半阳气还,虽然有助于扶阳抑阴,但子时之阳,毕竟是阳之初生,只可缓解太阴之脏寒,未必能消除少阴病之肾阳虚衰,心肾交惫,所以仅仅是阳之初生还不够,还有待于阳生之后再逐渐伸张,因此,其欲解的中心时间不是子时,而是子时稍后的丑时。子和丑是有差别的,《汉书·律历志》云:“万物磁于下,孳萌于子,纽芽于丑”。可见子是阳之始萌,丑是阳之渐伸。太阴病和少阴病相比,太阴病是肠胃局部虚寒,而少阴病则是全身性衰竭,太阴病尚轻,少阴病则较太阴病为重,故太阴病以守而不走的干姜温中即可,而少阴病则需配入走而不守的附子,用以振奋肾阳,走十二经。既然是走十二经,说明回少阴之阳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孳萌,而需要象征着由初生之“孳萌”,进入“纽芽”的伸张状态那样的药物了,故少阴病解于此时。再讲一下厥阴病为什么解于寅前寅后。按寅在卯前,是太阳即将出于地面的前奏。寅,《汉书·律历志》云:“万物始生,螾然也”。螾亦通蚓,螾然、即蚯蚓在土中蠕动之状,这表示寅时之阳,不但已经纽芽,而且进一步显现出即将出地之象,它和少阳主时之卯,只差一个时辰。《晋书·乐志》云:“卯、茂也,谓阳气生而孳茂也”。《说文》云:“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可见寅与卯之分是:即将出地却暂未出地,已螾然也,即为寅,达到冒地而出则为卯。这和《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又曰“厥阴之表,名曰少阳”,《金匮真言论》云:“阴中之阳,肝也”,都是一个意思。又,《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阴至绝作朔晦”,这也是说,厥阴和少阳,本同一气,未出地之前,犹如每月之晦,则为厥阴,已出地之后,犹如每月之朔,即为少阳。所以张令韶说:“厥阴解于此时者,中见少阳之化也”。可见寅前寅后之螾然,就是阴尽阳生,即将冒出地面的形象。厥阴篇有“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之文,脉象之所以微浮,就是相火即将由阴出阳,“螾然”之象也。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①三阳病解,虽然有早、午、晚之分,但都在昼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人体之阳气应天时之升降或壮大,有助于正气之驱邪。②三阴病解都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或稍后,这是阳生或阳气渐长之时,阳生阳长,有助于扶正。③任何一经的病解,都与阳气的活动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