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娲的发祥地

女娲的发祥地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女娲与伏羲关系密切,伏羲的发祥地既然在陇右天水一带,那么关于女娲的发祥地也应当在天水一带寻找。如果生下女孩也可贵,就要让她地上睡。由此可见显亲峡名也是由县名而来。  关于女娲与葫芦河的关联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更多的线索,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事实根据证明女娲与葫芦河的关系,可见,时至今日,关于女娲与葫芦河畔的关系依然还是一个“说来话长”的话题。
女娲的发祥地_甘肃民间传说与陇右文化

  女娲与伏羲关系密切,伏羲的发祥地既然在陇右天水一带,那么关于女娲的发祥地也应当在天水一带寻找。

  在历史上的地理名著中,关于女娲陵墓为风陵的说法,最早在《水经注》中也只有寥寥数语的记载:

  “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

  然而在《水经注》中谈及渭水的重要支流葫芦河的时候,却特意提到了此地古老的女娲祠庙:

  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

  上文中提到的“略阳川水”就是今天自西向东流过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一带的五营河,叫作北河。“瓦亭水”就是葫芦河,因为陇东华池还有一条葫芦河东南流入渭河支流洛河,可见如果瓦亭水准确说来应该叫作西葫芦河才对。“显亲峡”也就是今天的玉钟峡,此地为东汉时期显亲县城所在地。“石宕水”的名字来源于玉钟峡东北山的滴水岩,石崖悬如屋檐,檐下有石穴洞,清水就从这里涓涓流出,宕石而下,因此为石宕水。

  既然在这里很早就建有女娲的祠庙,那么这些来于上古时期地名的深层意义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或许在这里含有女娲神话的原始信息。

  “瓦亭水”的名字为何后来又叫葫芦河呢?可见这“瓦”与“葫芦”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系。

  关于“瓦”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数条。据《说文解字》①中解释瓦字是一切烧制过的土器的总的名字;狭义上的瓦字指的是屋瓦或者是陶纺轮,或是一种酒器。显然,和葫芦能挨上关系的,只能是为酒器的瓦或瓶子。

  在《诗经·小雅》中的有一篇名叫《斯干》的诗歌,是周王室大贵族在所营建宫室的落成典礼上唱的一首祝歌。此诗一共九章,其中第八章和第九章的歌词如下: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上面的歌词意思是:如果生儿子很可贵,就让他床上睡,就要给他穿下装,给他玩弄白玉璋。孩子的哭声真洪亮呀,纯红蔽膝闪着彩色的光芒,将来定会是周王室的好君王。如果生下女孩也可贵,就要让她地上睡。给她盖上婴儿被,给她玩弄小纺坠。不要违命品行端,专心操持办酒馔,不要给自己的父母添忧患!

  我们且来看歌中的“瓦”字,由于此歌流传之广,使得后来的人把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庆”,把生女孩称为“弄瓦之喜”,我们都知道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用以表示生男孩则表示男孩的贵重。但是,什么叫作“弄瓦”呢?

  关于此歌中的“瓦”字,从汉代以来人们都认为是纺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陶纺轮。然而在清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的《诗经稗疏》一书中,指出男孩弄璋与下文“室家君王”时相呼应的,而女孩弄瓦则与下文的“唯酒食是议”相呼应的—因而知道璋为十分贵重的一种玉器,由此推出歌中的“瓦”并不是生产工具的陶纺轮而是生活器具的酒器瓶或小瓶。否则的话“弄瓦”句便筒下句中的“酒食”不能相呼应而不通了。

  可见不管“瓦”是纺砖的意思还是可供汲饮的瓦器,都代表了古代社会女性的象征;但是在瓦亭水又叫葫芦河这一点上,历来很多学者认为“瓦”是类似于葫芦作用的饮汲陶器。

  既然探讨除了葫芦与瓦的关联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显亲峡、石宕水与女娲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显亲峡也就是今天的玉钟峡,在此西南方向就是显亲川,是东汉时期显亲县城的所在地。关于“显亲”的名字,是出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封赏窦氏。东汉初,刘秀刚刚评定陇右,因为窦融功勋卓著,于是刘秀以庐江郡的安丰等四县封窦融为安丰侯;又加封窦融的弟弟窦友为显亲侯,而显亲一县实际上是从成纪县东南一带析出,其取“显亲”之义。据《后汉书》中注解所阐释的是:“帝置显亲以封友,褒显窦氏有孝文皇后之亲也”。这里所说的孝文皇后之亲是:窦融、窦友的七世祖窦广国,是西汉孝文帝刘恒的窦皇后的亲弟弟。由此可见显亲峡名也是由县名而来。

  关于女娲与葫芦河的关联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更多的线索,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事实根据证明女娲与葫芦河的关系,可见,时至今日,关于女娲与葫芦河畔的关系依然还是一个“说来话长”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