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枝附子汤加味

桂枝附子汤加味

时间:2023-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以桂枝附子汤加味。本例痹证,辨证是属于阳虚的风湿证,故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此风湿是寒风,非热也,故以桂枝附子汤加味治之。改用桂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芪,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及至次日复诊,已一药而痊,处以调理之剂两帖,以扶正气。凡见这四大类症候的内外妇儿科杂病,均可酌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不宜多,切中病机即可,多有佳效。

【组成】 桂枝12克,附子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黄芪24克,防己9克,防风9克,当归9克,生姜3片,甘草6克,大枣4枚。

【功用】 调和营卫,固表扶阳。

【适应证】 表虚漏汗,顽固性盗汗,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乙型肝炎等。

【姜氏临证心得】 曾治安某,男,51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已12年,近时发作颇剧,两膝关节肿痛尤甚,形寒怕冷,腰亦酸痛,行走需扶杖,大便溏薄,纳差,易感冒,苔白润。脉沉弱。投以桂枝附子汤加味。处以上方7剂。初服7剂后,腰腿疼痛大减,续方14剂后,可以去杖行走,辅以体育锻炼,终获痊愈,上班工作。本例痹证,辨证是属于阳虚的风湿证,故用桂枝附子汤加味。附子有温经止痛作用,与桂枝同用可散表中风湿。本例病程已久,气血不足,故用当归补血汤扶正,加防风、防己以祛风湿,加桑寄生、杜仲滋益肝肾。全方解表温里,祛寒止痛,活血通络,养血荣筋。达到逐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的目的。

【解读赏析】 《伤寒论》原方是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太阳病,本桂枝证,医误以麻黄汤大发其汗,遂使汗漏不止。其人恶风,半由于桂枝汤证未解,半由于已陷入阴证。”如果是小便难,即由于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亡失的结果。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亦由于津液亡失,筋肉失和的极虚证候。以上种种,纯由于误治表证还未解而且陷入阴证,故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为少阴病的发汗剂,即不因误治,而见本方证者亦宜用之。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四肢微急者。

《全国名医类案》载:一病者,年三十七岁。素体阳虚,肥胖多湿,春夏之交,淫雨缠绵,适感冷风,而病风湿。症见头痛恶风,寒热身重,肌肉烦疼,肢冷溺墙。诊断:脉弦而迟,舌苔白腻兼黑,此风湿相搏之候,其湿胜于风者,盖阳虚则湿胜矣。疗法:汗利兼行以和解之,用桂枝附子汤,辛甘发散为君;五苓散辛淡渗剂为佐,仿仲景法,取徐徐微汗,则风湿俱去,骤则风去而湿不去也。处方:桂枝3克,茯苓18克,苍术3克,甘草2克,附子3克,泽泻4.5克,秦艽3克,生姜3克,大枣3克。效果:一剂微微汗出而痛除,再剂肢温不恶风,寒热亦止。继用平胃散加木瓜、砂仁,温调中气而痊。

熊寥笙注:本案为风湿证。患者素体阳虚,肥胖多湿,以湿邪胜于风邪,故用桂枝附子汤加秦艽之辛平,以散肌表之风湿;更以苍术之辛温,茯苓、泽泻之淡渗,以培土利水,使湿从小便出,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处方用药,内外兼顾,可谓周到。桂枝附子汤证,《伤寒论》说:“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风寒二字,仲景有通称不分别者,或系寒随风至,或系风挟寒来,故二字往往通用。此风湿是寒风,非热也,故以桂枝附子汤加味治之。

秦伯未先生有一则治汗出畏寒案:刘某,男,40岁。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症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子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改用桂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芪,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又,恩师余瀛鳌先生乃父,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余无言先生治顾某,42岁,厨师,其人卫气素虚,动则有汗。皮毛既不固,其所任职业,亦足促使其自汗多也。于1950年3月间,以劳汗当风,忽患伤风之证。始则恶风寒,但寒不热,约半日许,始渐蠢蠢发热,头项强痛,腰酸楚,间以恶心,而自汗淋漓较平时为尤甚。延医至第三日,病势有增无减,且增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手足发凉,十指尤冷,始就余诊。见其面带垢晦,袖手缩足,人扶而进。坐定之时,又见头面颈项均自汗颇多,领围带湿,气息微喘。诊其脉,觉手微凉,手指尤甚。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及至次日复诊,已一药而痊,处以调理之剂两帖,以扶正气。

本方对大汗亡阳、风寒表证兼阳虚、表虚漏汗、更年期自汗、鼻衄、乳漏、寒疝、产后不安腿综合征等症有奇效。现代对桂枝加附子汤的应用较广,有治鼻鼽、遗精、遗尿而属阳虚不固,有治癃闭、带下、痹症而素体阳虚,有治背疮、缠腰火丹而疮毒内陷,有治更年期综合征、产后发热而病机属阳虚者。

笔者曾治某女,45岁,因腰背痛在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苔白舌淡,脉沉细。证属桂枝加附子汤证,予其方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附子10克。服4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1个月后全身症状大见好转。

宗之,本方的适应证为阳虚伤风而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而兼阳气不足;阳气虚衰而致精血津液不固;阳气亏损而致疮毒内陷。凡见这四大类症候的内外妇儿科杂病,均可酌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不宜多,切中病机即可,多有佳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