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运动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不同部位的损伤,准备床单位,为骨折的患儿准备牵引床,腰椎损伤的患儿准备硬板床,软组织挫伤的宜卧软垫床,合并压疮的准备气垫床。减少搬动,酌情制动。脊柱骨折搬运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抬高患肢,卧硬板床或气垫床,保持关节功能位。加强卧床患儿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以恢复生理功能和主动运动,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1.执行儿科住院一般护理常规。

2.床铺适合。根据不同部位的损伤,准备床单位,为骨折的患儿准备牵引床,腰椎损伤的患儿准备硬板床,软组织挫伤的宜卧软垫床,合并压疮的准备气垫床。

3.搬运要求。搬动患儿时要稳、准、轻。减少搬动,酌情制动。脊柱骨折搬运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者,以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夹板固定。

4.体位安置。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卧硬板床或气垫床,保持关节功能位。一般情况给予平卧位,颅脑损伤取头略抬高位,腰椎骨折给予腰下垫枕背伸位,锁骨、肋骨骨折采取半坐卧位,四肢骨折患肢抬高20°30°,颈椎骨折抬高床头15°20°,下肢骨折抬高床尾15°20°。

5.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注意内出血的征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功能。如发现肢体末端皮温发凉、皮肤颜色发白或发紫、感觉麻木、活动障碍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6.患肢护理。石膏及夹板固定的肢体,绷带包扎松紧适宜,骨突处衬垫得当,并随肢体的肿胀消退而及时调整。观察固定的肢体有无出现压疮、张力性水疱。有牵引的,保持牵引位正确,并防止牵引针眼的感染及钢针的滑脱,避免损伤血管神经。每日用乙醇(酒精)消毒钢针针眼处,预防针眼感染,并妥善处理钢针两端尖锐部分。

7.皮肤护理。加强卧床患儿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定时翻身,每日温水擦浴,按摩骨突处等受压部位,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

8.饮食指导。除急诊手术禁食水外,进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新鲜牛奶、鱼虾、新鲜蔬菜等,促进骨骼、伤口、神经及血管的修复。

9.并发症预防。患儿卧床时间长,血流缓慢,抵抗力低,易发生并发症。

(1)静脉血栓症:勤翻身,及早下地多做下肢的伸展活动,按摩下肢肌群,被动活动膝、踝等关节,抬高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

(2)肺部疾患:鼓励深呼吸、扩胸、咳嗽以锻炼肺功能。拍背、行雾化吸入排痰。

(3)尿道感染:督促多饮水,大量排尿,冲洗尿道,每日冲洗会阴1次。留置导尿管的,宜用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棉球擦洗尿道口每日2次,保持会阴部和尿道口的清洁,定时更换导尿管。

(4)便秘:指导多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多饮水,促进排便。

10.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以恢复生理功能和主动运动,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活动计划,全身和局部兼顾,循序渐进,以患儿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视锻炼后的反应予以修改。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不同,制订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开始于对正常肌肉、关节的被动、主动活动;患肢手术局部从肌肉静力收缩的微小运动、肢体内收、外展等的功能活动。卧床期间可做床上运动、卧位改变,离床后的站立、行走,为恢复正常的功能而多次、反复的练习。

11.心理护理。儿童骨、关节疾病以创伤性多见,发病突然,有出血、疼痛、功能障碍,致患儿心理恐惧、生活不能自理、暂时或长期丧失活动能力,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要关心、解决其困难,讲解疾病治疗及康复的知识,解除其顾虑,使其配合治疗。

(任红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