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卵巢的形态和结构

卵巢的形态和结构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卵巢的大小和形状,因年龄不同而异。由于卵巢屡次排卵,卵泡破裂萎缩,由结缔组织代替,故其实质渐次变硬。卵泡是由位于中央的一个较大的卵细胞和在它周围的许多小的卵泡细胞共同构成。在新生女婴中,两个卵巢内至少已有初级卵泡30万~60万个。由于卵泡液的出现,在卵泡细胞之间遂有腔隙形成,为卵泡腔。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也随卵泡的发育而形成卵泡膜。从一个卵泡发育成熟直至黄体退化的过程就称为一个卵巢周期。

卵巢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卵巢的大小及解剖位置与所处的时期及年龄有关。

一、形 态

卵巢左右各一,灰红色,质较韧硬,呈扁平的椭圆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表面凸隆,幼女者表面平滑,性成熟后,由于卵泡的膨大和排卵后结瘢,致使其表面凹凸不平。卵巢的大小和形状,因年龄不同而异。在同一人,左右卵巢并不一致,一般左侧大于右侧。成年人卵巢长度左侧平均为2.93cm,右侧平均为2.88cm;宽度左侧平均为1.48cm;右侧平均为1.38cm;厚度左侧平均为0.82cm,右侧平均为0.83cm,卵巢重为3~4g。35—45岁卵巢开始逐渐缩小,到绝经期以后,卵巢可逐渐缩小到原体积的1/2。通常成年人卵巢的大小,相当于本人拇指指头大小。由于卵巢屡次排卵,卵泡破裂萎缩,由结缔组织代替,故其实质渐次变硬。

二、结 构

卵巢表面无腹膜覆盖。其结构从外表至中央可分成4层(图2-1)。

1.生殖上皮(germinal epithelium) 是覆盖在卵巢表面的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起源于生殖腺外的卵黄囊内胚层。

图2-1 卵巢的结构(切面

2.白膜(tunica albuginea) 在生殖上皮下方,由一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3.皮质(cortex) 在白膜下方,主要由卵泡和结缔组织构成,占卵巢的大部分,是卵巢功能的主要部分。卵泡是由位于中央的一个较大的卵细胞和在它周围的许多小的卵泡细胞共同构成。在青春期,卵泡开始发育,大约每隔28d两个卵巢交替有一个卵泡成熟并排卵。卵泡的整个发育过程,一般经历4个阶段(彩图1)。

(1)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在皮质的浅层,由一个大的卵母细胞和包在它周围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的卵泡细胞组成。在新生女婴中,两个卵巢内至少已有初级卵泡30万~60万个。

(2)生长卵泡(growing follicle):是初级卵泡经过生长期逐渐变成的。它的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卵母细胞外面开始形成一层透明的膜,叫透明带(Zona pellucida),透明带外周的卵泡细胞很快分裂繁殖,由一层变为多层。这时卵泡细胞开始分泌卵泡液,液内含有雌激素。由于卵泡液的出现,在卵泡细胞之间遂有腔隙形成,为卵泡腔。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也随卵泡的发育而形成卵泡膜。

(3)成熟卵泡(graaffian follicle):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结构与晚期生长卵泡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初级卵母细胞此时已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卵泡液增多;卵泡膜变薄;卵泡突出在卵巢表面。以后在神经-体液及机械作用的影响下,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带着它周围的一些卵泡细胞(紧靠透明带的一层卵泡细胞叫放射冠)离开卵巢,进入腹腔,此过程即为排卵。

(4)黄体形成(luteinization):卵排出后,卵泡的残余部分,受垂体前叶分泌的黄体生成素的作用,卵泡细胞变大,细胞质内出现黄色的颗粒,这些细胞构成黄体。黄体能分泌孕激素及少量雌激素。倘若排出的卵没有受精,则此黄体经2周左右开始退化,构成黄体的细胞就萎缩消失,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变为白体。若排出的卵发生受精,则黄体不但不退化,反而增大,至妊娠5~6个月后才开始退化。

故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卵巢内不断地进行着卵泡的生长、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等一系列变化。从一个卵泡发育成熟直至黄体退化的过程就称为一个卵巢周期。女性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其余的卵泡在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即退化。

4.髓质(medulla) 位于卵巢的中央,不含卵泡,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许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