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激引起的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应激引起的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液流变学的异常通过凝血功能的变化引起临床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处于高原寒冷地带的参训人员,更应该注意训练期间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改变带来的不良后果,训练期间劳逸结合,甚至需要采取药物预防,如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改善血循环。

(一)基本概述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范围极为广泛,如血管的流变性、血液的流动性、黏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等,凝血功能是血液中凝血因子(血小板、凝血酶原等)在机体受到损伤出血时参与凝血的作用,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关系密切,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最终引起凝血功能的变化,部队长期艰苦训练,来自于外界或自身的因素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应激性反应,从而使得机体多脏器功能受损,部队在训练时做好机体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异常变化显得非常重要。

(二)血液流变学与临床的关系

血液流变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流变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广泛地用于医学,对疾病的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应用于疾病的诊断 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其他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晚期肿瘤、出凝血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均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2.应用于鉴别诊断 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也可作为心肌绞痛和心肌梗死疾病的鉴别诊断。

3.疾病的预报 可用于做冠心病、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及预报。

(三)凝血功能与临床的关系

凝血功能可分为凝血酶原复合物(也称为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凝血功能的检测常用来有效防止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不止等意外情况,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血液流变学的异常通过凝血功能的变化引起临床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

(四)部队作训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运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部队作训运动强度较大,研究发现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可以预防血小板的聚集,对预防血栓的形成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大强度运动训练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液高黏滞状态,从而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

2.特殊训练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有人对海军陆战队员远航登陆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进行观察,发现高温远航登陆训练时机体血液流变学、凝血系统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变,一方面,这些训练提高了机体对高温和晕船的耐受性;另一方面,提示要改善舰艇乘员环境,防止高温和暴晒,提高防晕船能力以减少陆战队员身体功能的影响,否则登陆时晕船严重人员过多会影响抢滩的战斗能力。同样对飞行员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在飞行时由于精神高度集中、紧张,可使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从而使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引起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使血液黏度增高,同时,飞行员在高空受外界气压的影响,亦可引起全血黏度的增高。

3.特殊环境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对高原寒冷地带战士血液黏稠度进行研究,认为寒冷导致进入高原战士血液黏度升高,伴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和红细胞变形性减弱,组织器官供氧能力降低。

(五)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改变的防治

由于兵种的不同以及执行任务的不同,作训人员训练强度也不等,一般情况下轻度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可能有效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但是高强度训练可以引起大量出汗等,严重影响血循环,非常容易出现血栓性疾病,有效补充水分以及进食蔬菜水果,科学合理的训练也很重要。处于高原寒冷地带的参训人员,更应该注意训练期间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改变带来的不良后果,训练期间劳逸结合,甚至需要采取药物预防,如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改善血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