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上之下,伏主先因取轻清

从上之下,伏主先因取轻清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实践得知,心肌炎乃温病的并发症或继发症。此症为毒邪侵心,故应及时祛邪解毒,清其血热。旨在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热退而愈。临床接触的病例中,有病毒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肌炎两类。前者多显咽喉症状,治则当先清其原发病灶;而风湿性心肌炎多并见关节炎症状,则须兼用宣痹汤,对心律失常易取效。

案1 牛男,7岁

1976年因上感发热住院,继发心肌炎。出院后潮热、心悸、气短,脉数而无力,偶有促象,法当养阴清热,解毒通阳。蒲公英30g,沙参、瓜蒌各18g,金银花、生石膏各15g,麦冬、生地黄、半夏各12g,五味子、地丁、薤白、甘草各9g,10剂。

二诊:热退脉亦较缓,微肿。依原方意投生脉散、麻杏石甘汤加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生地黄等继服10剂。

三诊:咳止,心悸、潮热,脉促无力,按初诊方去石膏加黄连末0.9g冲。

四诊:脉缓已无间歇,仍潮热,加荆芥穗9g以增其散邪之力。

五诊:脉数无力,予越婢汤加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大枣,5剂以清余邪。

六诊:仍微热,便干,脉数。加紫雪丹1.5g,冲服。

七诊:微热已退,脉数无力,舌淡,投生脉散加当归补血汤及清热解毒之品。沙参、蒲公英各18g,麦冬、金银花各15g,生地黄12g,五味子、炙甘草、黄芪、地丁各9g,当归、菖蒲各6g,5剂。守方续服汤剂半年而愈。

案2 姜女,15岁

1975年10月患风湿性心肌炎住某院,5周后出院。以后低热、心悸、气短、身疲、脉细数,法当补心养阴,清热解毒。沙参、蒲公英各30g,麦冬18g,茯苓、地丁各12g,生地黄、甘草、杏仁、金银花、远志、酸枣仁各9g。

间断服药30剂,历时3个月治愈。

案3 曹女,37岁

感冒后胸闷微痛,心率110次/分,频繁发作期前收缩,为心肌炎后期表现。1975年2月初诊。脉沉迟无力,三动一止,显有代象。首剂投桂枝加芍药汤合当归芍药散加蒲公英,以通阳活血利水,调和营卫,清热解毒。蒲公英30g,泽泻18g,白芍15g,茯苓12g,白术、当归、川芎、甘草、桂枝、生姜各9g,大枣7枚,10剂。

二诊3月17日,诸症略减,上方去桂枝、姜、枣加瓜蒌薤白汤及党参30g,继服10剂,病况显减。原方又服10剂,症消病愈。

原按:近年来此病并不少见。多见于热性传染病后期或病重阶段。通过实践得知,心肌炎乃温病的并发症或继发症。此症为毒邪侵心,故应及时祛邪解毒,清其血热。更应细察伤阴或伤阳,辨证施治。继以扶正为重点,辅以祛邪,以固其本,兼治其标。初期法当宣散解毒或养阴清热。前者以竹叶石膏汤加生地黄、蒲公英各30g,葛根18g,连翘、金银花各15g,地丁12g。养阴清热用生脉散合一贯煎加栀子、牡丹皮、川黄连、蒲公英等,初期治疗就要治其血分。中期或后期出现衰象,用四君子汤加生地黄、地丁、紫草、板蓝根以扶正祛邪。心律失常者可以通阳活血利水法为主,配清热解毒。因为有形的水、血、痰、食,或妊娠均可影响心律,故采用活血利水的当归芍药散合宣阳通痹的瓜蒌薤白汤加桂枝与清热解毒之蒲公英、川黄连、甘草。关节疼痛用宣痹通络解毒法配合养心阴的生脉散。宣痹通络选用吴瑭《温病条辨》中焦篇的宣痹汤。解毒则用金银花、大青叶等。低热不退,畏冷恶寒者病在营卫,宜用柴胡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调营卫是调整体温的大法。旨在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热退而愈。

初步体会:热性传染病部分高热患者,如经治热减,但低热持续,乃余邪残留的表现。应祛邪务尽,否则遗患无穷,有的就现心肌炎等表现。故治应始终祛邪,积极解毒。人体本身就有生理性的解毒祛邪功能,但能力有限,须用药物以加强排毒。祛邪虽也可以扶正,即邪去正复,但仍应以药物来直接扶正,双管齐下为上策。

临床接触的病例中,有病毒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肌炎两类。前者多显咽喉症状,治则当先清其原发病灶;而风湿性心肌炎多并见关节炎症状,则须兼用宣痹汤,对心律失常易取效。

评述:病毒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肌炎均为现代医学病名,赵老将其应用于中医诊断,而没有过多地着墨于中医证名,说明赵老能够衷中参西,病证同辨。观其所用方药,大多属适证之轻清升浮、趋向上焦之品,如蒲公英、金银花、沙参、大青叶、板蓝根、地丁、薤白、甘草等,方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桂枝加芍药汤等。不难看出,赵老不仅深谙仲景心法,擅用经方,而且从《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这一段经文发展出“从上之下者,调其上;从上之下而盛于下者,先调其上而后治其下”之治法方药。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病毒性还是风湿性心肌炎,一般都是先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经过一定时间之后,随着机体免疫病理损害的发生,然后才出现心肌炎等并发症,我们不妨将此种过程视之为“从上之下者”。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安徽医科大学原校长徐叔云教授认为:“炎症和免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一论点从现代医学科学的角度诠释了两个问题,一是佐证:中药作用于人体,主要不是以特异成分产生特异性作用,而是以非特异性治疗包括免疫调节作用而发挥治疗效应,这一作用原理恰恰与心肌炎的免疫病理过程相一致。换言之,我们要利用的是中药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而不是要利用它的直接抗病毒或抗细菌作用;二是提示仲景所创经方与后世流行的所谓时方有天壤之别,经方与病证具有明确的对应性,亦即方药具体的作用病种、作用部位、作用方向等规律大多可以从仲景的著作中寻觅到某些答案,或许这是经方屡试不爽的奥秘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