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

最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夜间尤甚,瘙痒难忍,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经服酮替芬,氯雷他定,羟嗪,依巴斯汀,硫代硫酸钠,西可韦等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临床反复发作风团、瘙痒剧烈为特点、且病程大于6周的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有免疫和非免疫两大类因素。目前对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多以抗组胺对症治疗为主,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易复发,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等情况。

【验案1】

章某,男,40岁,2003年11月23日初诊。

周身红色皮疹反复发作3个月。夜间尤甚,瘙痒难忍,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经服酮替芬,氯雷他定,羟嗪,依巴斯汀,硫代硫酸钠,西可韦等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发病后容易出汗。查体:全身红色片状皮疹密集,黄豆大小,色红。舌淡红苔黄腻,脉细。

中医诊断:瘾疹(营卫不和)。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止痒。

处方:神道穴粗针平刺,留针2小时。

1次治疗后全身皮疹基本消退,夜间无发作,再给予5次治疗后告痊愈。

【按语】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临床反复发作风团、瘙痒剧烈为特点、且病程大于6周的皮肤病。它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有免疫和非免疫两大类因素。目前对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多以抗组胺对症治疗为主,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易复发,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等情况。

本病属中医学“瘾疹”“风疹”的范畴,中医认为与素体禀赋不足、外感风湿热或饮食生活失调有关。《金匮要略》曰:“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故风邪为荨麻疹的主要原因,当机体表虚不固,风寒、风热、风湿之邪客于肌表,营卫不和,风与气血相搏,发生风团。或因饮食不节,或肝郁犯胃,肠胃湿热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而发瘾疹;经久不愈可导致气血虚弱,血虚生风,风蓄化燥,又影响造血,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本例患者由于卫气不固,营卫不和,风湿热袭表,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治疗宜振奋全身阳气,调和营卫,才能祛风化湿止痒,因此采用督脉神道穴粗针平刺。该方法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验案2】

王某,女,35岁,2010年9月2日初诊。

胸背、上肢红色皮疹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10天。患者1年前因精神紧张加劳累后出现胸背、上肢红色皮疹,瘙痒,经注射治疗(具体不详)后,红疹消退,情绪不佳时又复发。近10天病情加重,瘙痒难忍。患者素有抑郁症病史,体型较为肥胖,消化功能较差,易便秘或腹泻,常有精神性呃逆出现。体格检查:胸背、上肢红色皮疹,高出皮面,成片状。舌红苔厚腻,脉弦数。

中医诊断:瘾疹(肝郁脾虚)。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治则:疏肝健脾,通阳化湿。

处方:粗针神道穴平刺,每周治疗3次,留针2小时。

经过5次治疗,患者胸背部及上肢的红色皮疹已褪去大半。10次治疗后已基本无红色皮疹,停西药治疗,1年后随访未发。

【按语】 慢性荨麻疹是由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了风团,血管扩张引起红斑,炎症介质刺激感受器引起瘙痒。本病发作突然,时隐时现,瘙痒难耐,治疗棘手。其病因除了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外,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它本意是指多种疼痛、瘙痒、疮疡病症大都与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属火的生理功能或特性有关。笔者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应包括这些病症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因素有极大的关系。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运化失常,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或湿浊内生,日久化热,而致风湿热搏结于皮肤,或血虚风燥,因此当情绪变化或疲劳时易诱发瘾疹发作。

此患者素有抑郁症病史,由于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郁而化热,蕴于肌肤而发病,治疗应疏肝健脾化湿。经多年临床实验研究发现粗针神道穴平刺长留针对于顽固性的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该方法除了具有通阳化湿、调理脏腑功能外,还有较好的宁心安神作用。有文献报道神道、灵台、至阳穴是最常见的抑郁症阳性反应点,粗针神道穴平刺能一针透过此3穴,发挥“阳气者,精则养神”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