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术后肠麻痹

术后肠麻痹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肠麻痹12天。经1次治疗后,患者腹痛减轻,呃逆明显减少,但仍无矢气,继续前方针刺,并加背俞穴走罐。针刺选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小肠经下合穴下巨虚调理胃肠气机,手阳明大肠经穴三间清热利湿,1次治疗后症状有改善,考虑到患者术后肠麻痹已12天,故加背俞穴走罐,调节五脏功能,通腑泄热,行气导滞,诸穴合用使疾病迅速痊愈。

【验案】

张某,男,62岁,2007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肠麻痹12天。12天前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第3天曾有矢气,随即消失,出现腹部胀痛,无矢气,并呃逆不止,持续12天不愈,腹部B超、磁共振等各项检查均未见异物、积液等。查体:体温37.6℃,腹部膨隆,左下腹压痛,听诊肠鸣音不明显,舌淡红苔黄厚,脉弦滑。

中医诊断:腹满(胃肠湿热)。西医诊断:术后肠麻痹。

治则:清热化湿,行气导滞。

处方: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间,平补平泻,足三里、上巨虚接电针,留针30分钟。

经1次治疗后,患者腹痛减轻,呃逆明显减少,但仍无矢气,继续前方针刺,并加背俞穴走罐。第2次治疗后,患者腹痛除,呃逆愈,已有矢气。再经2次巩固治疗后,患者腹痛、呃逆痊愈,肠蠕动恢复。

【按语】 术后肠麻痹是多种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能够加重术后病人的不舒适感,影响经口进食的恢复,延缓病人的康复。目前认为,引起术后肠麻痹的常见原因是:①来自手术部位的刺激引起的机体抑制性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肠蠕动受抑制;②手术本身导致的肠管的炎症反应;③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介质的释放;④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⑤术后长时间禁食及手术创伤可导致肠管黏膜通透性增加,使肠道细菌毒素易位进入肠壁,促进肠麻痹的发生。

术后肠麻痹属中医“腹满”“寒疝”“宿食”“关格”“肠结”“结胸”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肠为“传化之腑”,必须“以通为用”。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气机运行,以通降下行为顺。气机阻滞、瘀血郁滞、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饮食不节等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滞塞不通而出现气血阻滞、浊气不降、胃气上逆、传化失司,引起痛、胀、吐、闭等症状。

该患者胆囊切除术中伤气耗血,气机升降失司,又失于调理,湿热郁滞肠胃,胃肠气机阻滞,胃气上逆而致无矢气、腹痛、呃逆。针刺选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小肠经下合穴下巨虚调理胃肠气机,手阳明大肠经穴三间清热利湿,1次治疗后症状有改善,考虑到患者术后肠麻痹已12天,故加背俞穴走罐,调节五脏功能,通腑泄热,行气导滞,诸穴合用使疾病迅速痊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