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未病贴膏所用药物和炮制分析

治未病贴膏所用药物和炮制分析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中主要药物作用包括以下几味。常用于治疗寒痰阻肺,咳喘痰多,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常用于治疗寒痰停饮、气逆咳喘及痹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抑制组胺或前列腺素E2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炎症组织及其渗出液中组胺的含量。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基本处方出自清代《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治疗以冷哮为主,“夏月三伏中……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姜汁调涂……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方中主要药物作用包括以下几味。

白芥子:性味辛、温,具有利气散结、通经络、温肺化痰之效。常用于治疗寒痰阻肺,咳喘痰多,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本草纲目》谓之:“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咳喘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芥子苷本身无刺激作用,水解产物挥发油(白芥子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疱。故《现代实用中药》称其“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药”。

细辛: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效。常用于治疗寒痰停饮、气逆咳喘及痹痛。《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利九窍。”《名医别录》言其能“破痰,利水道,开胸……”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抑制组胺或前列腺素E2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炎症组织及其渗出液中组胺的含量。细辛挥发油还可明显抑制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细辛水或乙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表明该药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细辛挥发油能解除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气管痉挛,其所含的甲基丁香油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明显松弛作用,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消除新斯的明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延胡索:延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其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为活血、利气、止痛之良药。延胡索始载于《开宝本草》,言其“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汤液本草》言其“治心气小腹痛,有神”。《本草纲目》言其“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中医认为,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故为止痛良药。所以不论是气是血,瘀而不散,滞而不行所引起的一身上下诸痛,均可应用。有研究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延胡索比较其镇痛作用,得出延胡索超临界萃取物具有强的镇痛作用。运用到本方当中可以缓解白芥子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甘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等功效,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主要化学成分为巨大戟二萜醇型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甘遂中含有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本方取其皮肤刺激作用以刺激人体穴位、经络,激发阳气,达到祛邪外出之效,促进人体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

生姜汁: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等功用。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等。《本草拾遗》谓:“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陈痰。”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姜辣素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呼吸中枢、运动中枢和兴奋交感神经,使药物能更好地渗透、吸收而发挥疗效。对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以生姜油0.2毫升/千克灌胃,证实生姜油能明显抑制豚鼠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提示生姜油有抗过敏作用。

清代名医吴尚先著《理瀹骈文》认为外用膏药中的药物炒用、蒸用皆不如生用,传统贴敷和治未病贴膏处方中主药白芥子、甘遂均选择生用,因为白芥子生用对皮肤刺激大,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水肿,甚至起疱、破溃。有研究显示白芥子对皮肤的刺激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白芥子苷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白芥子油)的作用,而沸水则抑制白芥子酶的作用,炒制能破坏白芥子酶,使白芥子油生成明显下降,因此根据内服药的炮制要求炒制的白芥子基本失去了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所以该药外用以生品入药为佳,内服必须炒制;甘遂生用对皮肤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炮制后明显下降;治未病贴膏中再加冰片味辛气香,芳香走窜,有透皮作用,即能加强药物的促渗透作用,众药合用达到温和而有效刺激穴位,充分发挥穴位作用,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另一方面,当药物贴敷于相应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直达病所,发挥药物“归经”的功能效应;治未病贴膏中姜汁加温可能会影响白芥子酶的作用,同时加入冰片、凡士林,使白芥子在贴膏中所占的药物比率有下降,所以该贴膏较传统贴敷温和,对皮肤刺激小,但白芥子和甘遂炒制后制成的外用贴膏对穴位经络的有效刺激作用和药物归经效应明显下降,是否可以延长贴敷时间达到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治未病”贴膏是在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在传统贴膏的基础上配合了现代医学“透(经)皮给药系统”理论研制而成,从临床实践看可减少皮肤的反应而疗效不变,众药辛温走窜,散寒化饮,利气止痛,能刺激穴位,充分发挥穴位作用,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达到行气血、调阴阳作用,经过制作该贴膏降低了皮肤的反应,现代人比较容易接受,患者在盛阳之际接受穴位贴敷治疗,能达到扶正祛邪、复其生机之功,值得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