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性和五味

四性和五味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药性,自古以来,归纳为寒、热、温、凉四种,也有增加平性一种为药性的。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酸味药材,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收敛、固涩。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经过前人的经验总结和自己的体验得知,辛味药材大多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关于药性,自古以来,归纳为寒、热、温、凉四种,也有增加平性一种为药性的。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且对立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或相似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这就说明,医家们在研究药物的性能时,又有了新的发现。但是很奇怪的是,古医家们又是如何发现药物的性能的呢?最初,药物的寒、热、温、凉,应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

对于中药来说,每一味药材都是讲究其味道的,想必当年神农氏口尝百草的时候,应不止是鉴别药性,至少首先感觉得到的是味道。说及味道,我们生活中也常提及“生活像一杯酒,总有那酸甜苦辣”,在百姓心中都知道酸甜苦辣咸为五味,这与中医学中是一致的。

中医学所说的五味与老百姓生活中的五味是一个概念,只是说法不同而已,除了咸味以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中医学中称之为酸甘苦辛。虽说药物的味道统称为五味,其实远不止五种,淡味、涩味、香味也是药物的味道,这需要详加分辨。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

酸味药材,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收敛、固涩。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与酸味有些渊源的味道,还有一种叫做涩味。酸涩或青涩的说法往往是指不太成熟,这一点从偷尝还未完全成熟的果子就可以得到佐证,而涩味药物的作用与酸味药物有些相似,都可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但涩味药物的收敛固涩作用较酸味药物更进一步,正所谓:酸出于涩,犹如青出于蓝。

与涩味有些关联的还有一种,叫苦味。说到苦味,我立刻联想到黄连,民间不是有一个谚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吗?即便如此,苦味药还是应用十分普遍,且还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大道理。那么,苦药究竟是不是良药呢?那就要去体验才会知道。苦味药,具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很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燥的意思是可以烘干潮湿,所以多用于治疗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味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与苦味相对的是甜味,一般来讲,药味甘甜的,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通常可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酸甜苦味药材都已经了解了,那辛辣的药味又将有什么作用呢?经过前人的经验总结和自己的体验得知,辛味药材大多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味道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咸味。有道是“吃尽天下盐好吃”,任何山珍海味,倘若不放盐,那种滋味是可想而知的。那么,作为药材,要是咸味的,又有些什么作用呢?经过学习,让我明白,咸味的药材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等作用。多有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海藻、昆布治疗瘿瘤瘰疬等。

通常所说的五味也大致如此了,然而,还有一种不起眼却作用举足重轻,那就是——淡味,大多数淡味的药材具有渗湿、利尿等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上述所说的药材的味道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但还有一类药材的味道不单纯是用口尝而得知的,最起码还没有口尝的时候,就能通过鼻子闻到药物的气味,如九香虫、青蒿等。这一类药材的气味大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我们便称之为芳香类药材。这一类药材作用可不小,主要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祛浊、通窍止痛、行气活血、开窍醒神等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