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延培医案

李延培医案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男性,35岁,农民。因左上腹包块,隐痛3年,腹胀、乏力1个月,于1994年7月7日入院。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随访1年无复发。本案患者脾切术后第2天发热,第10天高达39.8℃,见谵语如狂之蓄血证,又见心下硬结之结胸证,病情复杂。辨证为蓄血于内,痰瘀互结,瘀热内盛。故以桃核承气汤辛通苦降,活血化瘀以治本,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散结以治标,标本兼治,药证相当,故见佳效。

患者男性,35岁,农民。因左上腹包块,隐痛3年,腹胀、乏力1个月,于1994年7月7日入院。入院后查乙肝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液分析:WBC 2.4×109/L,RBC 2.63×1012/L,HGB 96g/L,HCT 0.295,PLT 68×109/L,W-SCR 0.294,WLCR 0.706。B超检查:肝体积缩小,光点增粗增强,分布欠均质,门静脉1.6cm,被膜欠光滑。脾厚7.4cm,肋下脾11.8cm,脾门脾静脉1.4cm,脾内回声不均质,见不规则的强回声团,住院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于入院后第12天行脾动脉部分(30%)栓塞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静滴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防治感染。病人于术后第2天开始发热,体温38℃,并逐渐增高,肌注退热药,只能暂缓一时,术后第10天体温高达39.8℃,昼则恶风无汗,夜则谵语如狂,且伴咳嗽、胸痛,上腹部硬痛拒按,舌质红,苔灰黑,脉滑数,胸部摄片心肺正常。辨证属:瘀热互结,血蓄太阴(脾),与《伤寒论》之结胸、蓄血证相似。

拟小陷胸汤、桃核承气汤加味治之。药用:黄连15g,半夏10g,栝蒌30g,桃仁10g,大黄10g,芒硝6g(冲),桂枝10g,葶苈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2剂,遍身微汗,恶风愈,大便1次,初硬后溏,体温降至38℃,未再谵语,又服2剂,体温降至37℃,能下床活动,大便日行1次,质稀;灰黑苔消退,脉弦缓,上方去芒硝,又用3剂,自觉症状消失,血液分析恢复正常(WBC 7.8×109/L,RBC 3.74×1012/L,HGB 124g/L,PLT 172×109/L,W-SCR 0.179,W-LCR 0.821)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用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本方能泻热逐瘀。本案患者脾切术后第2天发热,第10天高达39.8℃,见谵语如狂之蓄血证,又见心下硬结之结胸证,病情复杂。辨证为蓄血于内,痰瘀互结,瘀热内盛。故以桃核承气汤辛通苦降,活血化瘀以治本,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散结以治标,标本兼治,药证相当,故见佳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