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茯苓的传说

茯苓的传说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茯苓,又名茯灵,晋朝葛洪在他的《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之说,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树根。其傍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内部色白者,称为白茯苓;色淡红色者,称为赤茯苓;外皮称茯苓皮。药理研究表明,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传说之一: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还雇了一个壮实男子料理家务,叫小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贫富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由于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传说之二:以前,有一个富户,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后来雇了个做活的,这个人很勤快,富户的女儿看上了他,富户嫌穷,就把他撵走了。他走了以后,富户把女儿关了起来,不让他们见面。过了半年的光景,这女儿得了麻风病,家里人怕传染,就把她送到山里去了。做活的知道了,就跟着住在山里,买东西做饭伺候她。麻风病人浑身都不像样子了,他也不嫌。后来他也传染上了。

这年冬天他们正出来晒太阳,忽然看见山底有2只兔子拔蘑菇。男的就下去,想逮住兔子拿来吃,可是一到山下兔子就没了,天天如此。最后,他想了个法儿终于把兔子逮住了。他们扒了兔皮炖了一大锅,连肉带汤全吃了。吃了以后他们出了一身汗,全身的癞皮都脱下去了,他俩的病一下子都好了。后来他们找了个名医来看到底是吃了什么东西,结果说是吃了万年的茯苓。

民间故事的真实性尚需考证,但由此可见,茯苓确实有利湿作用。

茯苓,又名茯灵,晋朝葛洪在他的《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之说,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树根。其傍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内部色白者,称为白茯苓;色淡红色者,称为赤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均供药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言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药理研究表明,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煮粥服食,对脾胃亏虚,运化不足,纳少便溏及各种水肿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传统习惯认为,白茯苓偏于健脾,赤茯苓偏于利湿,茯神长于安神,因而健脾益气时可选用白茯苓;利湿消肿时可选用赤茯苓;养心安神时可选用茯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