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X线诊断标准(1986)及处理原则:
尘肺诊断标准(1986)符合我国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法定尘肺。
【诊断原则】
尘肺X线检查是确定尘肺的主要诊断方法,应根据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技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胸片、参考必要的动态观察资料及该单位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可做出X线诊断和分期。
尘肺的临床诊断除X线诊断和分期外,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临床化验和必要的特殊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早期发现并发症和评定代偿功能。
【诊断和分级标准】
无尘肺(代号0):无尘肺X线表现。
0+:X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期者。
一期尘肺(代号Ⅰ):有密集度I级的类圆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在两个肺区内各有一处每处直径小于2cm;或有密集度I级的不规则的小阴影,其分布范围不小于两个肺区。
I+:小阴影明显增多但密集度及分布范围中有一项尚不够定为Ⅱ者。
二期尘肺(代号Ⅱ):有密度2级的类圆形小阴影或不规则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Ⅱ+: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期者。
三期尘肺(代号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cm,宽径不小于1cm。
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尘肺X线诊断标准注解】
肺区划分办法:
将肺尖至横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区。
小阴影:小阴影指直径或宽度平均超过1cm的阴影。
类圆形小阴影: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其边缘整齐或不整齐。可按直径大小约略分为三类:
p:直径约1.5mm以下。
q:直径约1.5~3mm。
r:直径约3~10mm。
不规则形小阴影: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网状,有时蜂窝状。可按其宽度约略分为三类:
s:宽度约1.5mm以下。
t:宽度约1.5~3mm。
u:宽度约3~10mm。
小阴影密集度: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密集度分为三级,其标准见标准片。
类圆形小阴影密集度:
1级:一定量的、肯定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如为q即直径2cm范围内约有10个以上下)。
2级:多数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不规则形小阴影密集度:
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密集度与范围判定方法:要对各个肺区出现的全部小阴影的密集状况进行综合判定。①判定肺区要求小阴影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②分布范围即出现小阴影的肺区数。③以大多数肺区内密集度为主要判定依据。④以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的较高级别密集度为主要判定依据。
大阴影:大阴影指最长直径1cm以上的阴影:不够定为“Ⅲ”的阴影:①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影;②大阴影尚未达2cm×1cm;③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胸膜改变:尘肺有不同程度胸膜增厚、黏连及钙化等改变。如改变明显,可记录在附加代号栏内。胸膜斑是指厚度大于3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在以不规则形阴影为主要肺部表现的石棉肺,当肺部改变为0+时,如有两侧胸壁局限性胸膜斑,可定为I期。如肺部改变为I+,而胸膜斑已涉及部分心缘和膈面,使之变得模糊,可定为Ⅱ期。肺部改变已定为Ⅱ期虽无Ⅲ期所要求的大阴影出现,而胸膜斑范围广泛累及心缘,使其相当部分显示蓬乱,可定为Ⅲ期。
关于各期(+):为了有利于病情的动态观察,在各期内分别增加0+、Ⅰ+、Ⅱ+、Ⅲ+,并非独立分期。
尘肺合并症:①系指活动性肺结核如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形成、支气管或血行播散等。病变纤维化、硬结、钙化者不作合并结核论。②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系学会规定的诊断标准诊断分级。③呼吸系统炎症:系指支气管扩张,各种急、慢性肺部炎症。④自发性气胸。⑤肿瘤:指与接触石棉粉尘有关的肺癌、胸膜间皮瘤。
附加代号:
bu 肺大泡;
ca 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cp 肺心病;
cv 空洞;
ef 胸腔积液;
em 肺气肿;
es 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pc 胸膜钙化;
pt 胸膜增厚;
px 气胸;
rp 类风湿性尘肺;
tb 活动性肺结核。
(陈 萍 赵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