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派针灸的发展

海派针灸的发展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派针灸学派发展到现在大概就150年左右,一共就10来派。现在“杨氏针灸疗法”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曾著《针灸知要十讲》,对于海派针灸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我们对这几个海派中医针灸世家的介绍来看,中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家传,其次是私传。此外,海派针灸注重调理脾胃,针药结合。陆氏针灸则十分重视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

海派针灸学派发展到现在大概就150年左右,一共就10来派。其中最著名的是陆、杨两家。即陆瘦燕和杨永璇。首先我们来介绍陆瘦燕。陆瘦燕也是我们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1956年建校之初,陆瘦燕即担任针灸系的主任。现在“陆氏针灸疗法”已被列入上海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中医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至少100年的传承。讲到陆瘦燕,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日限号600号。当然那时候不像我们现在那么麻烦,不用写病史,不用电脑输入。陆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写书,陆瘦燕在很多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同时也参与了我们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材的编写。陆家最大的一个功绩在于他的手法——烧山火和透天凉。当然,这两个手法不是陆氏所创,早在明清的文献中就有所记载,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只有描述。陆瘦燕把这两个手法具体化、标准化。陆氏的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应用于治疗痛痹、肌痿、产后风湿冷痹、指端青紫症、胃下垂、感冒发热、脾阳虚、肾阳虚、虚热膏淋等11个病种。很可惜,陆瘦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致死。

另一位是与我们曙光医院关系非常密切的杨永璇。杨永璇是地地道道的浦东人,在我们学校建校之初,杨永璇是针灸系的副主任。现在“杨氏针灸疗法”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杨永璇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是我们曙光医院针灸科的第一任主任,他的一生都在为我们曙光医院奉献着,直到他倒下。很可惜的是杨永璇本人在世的时候几乎没有写过文章。杨家的名气虽然没有陆氏大,但是杨家也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七星针。后来以七星针为雏形发明了絮刺拔罐疗法。杨氏絮刺拔罐疗法用于治疗颈椎、胸椎、腰椎退行性病变,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复发性荨麻疹,颈背部局限性的神经性皮炎等顽疾。

接下来比较有名的就是方家的方慎盦、黄家的黄鸿舫、奚家的奚永江。他们都有各自的传承与发展,方氏针灸创始人方慎盦受业于黄石屏,行医上海,擅长针灸。治学遵循经典而不泥于古法,治病善变通。方氏针灸著有《金针秘传》《风症指南》。方氏的针灸兼收并蓄,多有创新,发明了治疗虚寒、麻痹为主的温灸器及针刺放血器械。一些疾病结合放血疗法,多获良效。

黄氏针灸创始人黄鸿舫早年从苏州虞觉海学针灸,后行医沪上,曾任神州国医药总会理事兼评议员、沪南神州医药专门学校针灸教师、沪南神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央国医馆理事等职。曾著《针灸知要十讲》,对于海派针灸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奚氏创始人奚永江自幼随父桂祥公襄诊,得传家学。1943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一直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奚永江主编《针法灸法学》,负责和参与《新编中国针灸学》《针灸学辞典》等针灸教科书和工具书的编写和审阅。奚家还推崇刺络拔罐,认为刺络拔罐能够起到活血化瘀、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凡络脉瘀阻,色呈青紫或局部红、肿、热、痛者,应循“盛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奚永江还有一大贡献就是针灸模拟。从我们对这几个海派中医针灸世家的介绍来看,中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家传,其次是私传。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有很多医生一辈子可能都跟不到名医,但这没关系,孟子儒家学派的掌门人,他从来没跟过孔家的后代进行学习,孟子在他的经历里写到一个叫“私淑”的词,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内心敬仰,直白地说就是没跟到名医,可以多看名医写的书。从一些名老中医的书中我们可以挖到很多宝藏。要学好中医,心悟的过程非常重要,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如一个手法,你要自己体会才能明白他的精髓所在。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知识面要广,虽然现在医院都是分科的,但是医学怎么会有分科呢,尤其是中医。你如果只学针灸,对其他知识一窍不通,你是不可能给患者看好病的。

杨永璇说:脱离了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我们海派针灸各家都强调辨证论治,尤其是经络辨证,辨证施针。海派各家在经络上都各有发展,杨氏治病必先辨明病属何脏腑、何经络,然后按照脏腑经络和腧穴的相应关系选穴;方氏针灸强调一切针法均出自《内经》《难经》,对于疾病的诊治辨证精确,取穴少而精,强调得气,擅用补泻手法;黄氏认为“辨证求因,审因立法”是临床取效的理论基础和根基;奚氏着重辨证和辨病结合,根据病证灵活选用施治方法,尤其注重针刺调气和《内经》刺法,认为调整阴阳是治病的总则。除了辨证施针,我们海派针灸各家均十分注重传统中医理论的“熟读”“背诵”与“钻研”,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取穴贵精,主次有方。读经典做临床,我们能够从经典里学到很多知识。几千年的传承,这些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有其自身的价值。此外,海派针灸注重调理脾胃,针药结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病灶深浅,因人、因病制宜,选择针刺、艾灸、火罐、中药内服、汤药外用等施治疗法。针药结合,针灸可以引药上达,从而提高药效。在调理脾胃上,海派各家也有自己的见解,黄氏认为在温脾阳的同时,不能忽于养胃阴。认识到刺灸时,如病在阳明宜针,病在太阴宜灸,气滞血瘀宜针,气虚血衰宜灸,胃有燥火宜针,胃阳不振宜灸。黄羡明继承其父学术思想,临证亦注重调理脾胃,尤其强调胃气的重要性。陆氏针灸则十分重视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常诊太溪、趺阳两脉,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学《中医诊断学》的时候有一个脉诊叫三部九候,其中有一个脉是趺阳脉,而趺阳脉最主要的就是看胃气,若趺阳脉还在,可以说这个患者尚有生机。以上就是我们海派针灸的特点。

中医要想走得越远越好,需要融汇中西,与时代相结合,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设备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①按中医流派建立传承和发展的人才梯队,采用师生结对传授方式培养新一代的流派传承人。② 继承和创新针灸疗法,发明针灸器械,扩展优势病种的外延。③ 建立中医流派专门机构,对中医各大流派的特色疗法进行登记、收集和整理。希望我们的中医发展得越来越好。

名医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