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认识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认识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便如此,对于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治疗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患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也曾选择这一方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中医决策。

中医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知道真正的中医是博大而精深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使得中医这个“慢工出细活”的博大学问的传承渐渐没落,中医的未来令人担忧。即便如此,对于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治疗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患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也曾选择这一方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中医决策。

1.病因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扑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调达、瘀血停滞、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阴阳不足、脉络失养等诸多病机变化,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

2.病机 该病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机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类;其病性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三者。因肝郁气滞、血瘀停滞、湿热蕴结所致,其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3.辨证论治

●辨气血:一般来说,在气者,以胀痛为主,且痛无定处,时轻时重,症状随情绪变化而起伏;在血者,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疼痛持续,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辨虚实: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且病程短,来势凶,证见疼痛较重且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全身阴血亏耗之证。

4.证治分类

●肝郁气滞: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善叹息,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柔肝止痛,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胆湿热:症见胁肋胀痛,口苦,口干,胸闷,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阻络:症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治以活血祛瘀,用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肝络失养:症见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伴口干舌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治以养阴柔肝,理气止痛,用一贯煎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