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体稳定肌对脊柱稳定性贡献最大

整体稳定肌对脊柱稳定性贡献最大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躯干骨共51块,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因此,成年后椎骨共26块。因此,受暴力冲击时,易被压成楔形,形成压缩性骨折。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1个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锥体钩若与上位锥体两侧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暂时性止血。会阴部手术做骶管麻醉时必须确认此标志。

一、躯干骨

躯干骨共51块,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一)椎骨

幼年时共有椎骨32块或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3~4块。随着年龄增长,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尾椎也融合成1块尾骨。因此,成年后椎骨共26块。所有椎骨发生来源相同,基本形态相似,只是由于所处部位不同,承受压力各异,各椎骨的大小形状遂出现了分化。但是,从上到下形态变化是逐渐的。因此,相邻椎骨的形态很接近。

1.椎骨(vertebrae)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由椎弓发出的突起组成(图1-45)。

图1-45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椎)

(1)椎体(vertebral body):呈短圆柱状,构成椎骨的前部,它的表面骨密质较薄,内部则由骨松质构成。因此,受暴力冲击时,易被压成楔形,形成压缩性骨折。

(2)椎弓(vertebral arch):位于椎体的后方,呈半环形,两端连于椎体。椎弓与椎体共同围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全部椎骨的椎孔上下连续,形成1条纵行的椎管(vertebral canal),上至枕骨大孔下缘,下达骶管裂孔,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椎弓由1对椎弓根和1对椎弓板构成。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短而细,称椎弓根(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其余部分较宽,称椎弓板(lamina of vertebral arch)。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1个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从椎弓发出的突起共有7个:从椎弓后面正中线上有凸向后方和后下方的突起,称棘突(spinous process);突向两侧的1对突起称横突(transverse process);突向上方和下方的各1对突起分别称上关节突(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和下关节突(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关节突上均有光滑关节面。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cervical vertebrae):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第3~7颈锥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锥体钩若与上位锥体两侧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症状,是颈椎病的病因之一。横突根部有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一般情况下,第7颈椎仅有椎静脉通过)。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有颈总动脉经过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暂时性止血。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又名隆椎(prominent vertebrae),棘突特长,不分叉,活体易于触摸,是临床计数椎骨的标志(图1-46)。

图1-46 颈椎和隆椎(上面观)

1)第1颈椎:又名寰椎(atlas),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两个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后弓较长,其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沟。侧块连结前后两弓,其上面各有一肾形的上关节面,与枕髁形成寰枕关节;下面有圆形的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形成寰枢关节(图1-47)。

2)第2颈椎:又名枢椎(axis),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的指状突起,称齿突(dens),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齿突的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相关节。头向左右转动时,即以齿突为轴心(图1-47)。

图1-47 寰椎和枢椎(上面观)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上位胸椎近似颈椎,下位胸椎类似腰椎,以中位胸椎的形状最为典型。中位胸椎椎体呈心形,椎体两侧面后份的上缘和下缘处有与肋头相关节的半圆形浅凹,分别称上肋凹和下肋凹(superior costal fovea,inferior costal fovea)。横突为圆柱形,伸向后外方,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前。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并相互重叠,呈叠瓦状,故在胸部麻醉穿刺时应注意进针的方向(见图1-45)。

(3)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最大,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棘突呈板状的扁长方形,水平伸向正后方,因此,棘突间距离较大,临床上进行腰椎穿刺时,针头较易从棘突间进入椎管(图1-48)。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乎呈矢状位。颈、胸、腰椎的形态比较如表1-2所示。

图1-48 腰椎

(4)骶骨(sacrum,sacral bone):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最初以软骨互相结合,至成人则愈合成1块骶骨。骶骨略呈三角形,骶骨尖向下接尾骨,骶骨底向上连第5腰椎。底的前缘隆凸,称岬(promontory)。骶骨前面光滑,有4对骶前孔(anterior sacral foramina)。后面粗糙隆凸,正中有突起的骶正中嵴(median sacral crest),嵴外侧有4对骶后孔(posterior sacral foramina)。骶骨内有骶管,是椎管的骶段。骶前孔、骶后孔均和骶管相通,有骶神经的前、后支通过。骶管下端的裂孔呈三角形,称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方突出的骶角(sacral cornu)。会阴部手术做骶管麻醉时必须确认此标志。骶骨外侧部上宽下窄,上份有耳状面(auricular surface),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方的骨面凹凸不平,称骶粗隆(sacral tuberosity)。在临床上常可见骶椎数目的变化。有时骶骨由4个骶椎构成,即第1骶椎变成第6腰椎(临床上称之为骶椎腰化);相反,第5腰椎与骶骨愈合(临床上称之为腰椎骶化),这也是造成腰痛的一种可能原因(图1-49)。

表1-2 颈、胸、腰椎的形态比较

图1-49 骶骨和尾骨

(5)尾骨(coccyx):由3~4个尾椎融合而成。人类的尾椎已趋向退化,故结构简单。尾骨略呈三角形,其上部与骶骨尖相接(见图1-49)。

(二)胸骨

胸骨(sternum)位于胸前壁正中,呈前凸后凹,长 而 扁,上 宽 下 窄,可 分 胸 骨 柄(manubrium)、胸骨体(body of sternum)和剑突(xiphoid process)3部分(图1-50)。

图1-50 胸骨

胸骨柄的上缘中份凹陷,称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上缘外侧有卵圆形关节面,称锁切迹。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胸骨角(sternal angle),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胸前部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胸骨体的两侧缘接第2~7对肋软骨。剑突扁而薄,形状变化较大,下端游离。

(三)肋

肋(rib)共有12对,左、右对称排列,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第1~7对肋的前端均与胸骨相连结,称真肋(true rib)。第8~12对肋不与胸骨直接相连,称假肋(false rib)。其中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costal arch)。而第11~12对肋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floating rib)。相邻两肋骨、肋软骨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图1-51)。

1.肋骨(costal bone) 为细长的弓形扁骨,分为肋体和前、后两端。肋体的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沟内有肋间血管和神经通过。肋骨的后端膨大称肋头(costal head),与胸椎的上、下肋凹形成关节。肋头的外侧较细,称肋颈(costal neck),颈和体交接处的后面有肋结节(costal tubercle),与横突肋凹形成关节。距肋颈不远处,肋骨体自后方向前方急转,成为肋角(costal angle)。肋骨的前端接肋软骨。

第1肋骨的特征为:无肋角和肋沟;上、下扁阔,分为上、下面和内、外缘;在内缘的前份有前斜角肌结节,为该肌腱附着处;其前、后方分别有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经过的压迹(沟)。

2.肋软骨(costal cartilage) 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身不骨化。

二、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

脊柱(vertebral column)位于躯干背部的中央,构成人体的中轴,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结构成。它是人体的支柱,具有承托颅部、支持体重和保护脊髓及运动躯干的功能。

图1-51 肋骨(上面观)

1.椎骨间连结 各椎骨之间以软骨、韧带和关节相连,分为椎体间连结和椎弓间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间借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

1)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间除外),成人有23个椎间盘。它由互相移行的内、外两部构成。内部为髓核(nucleus pulposus),稍居后方,为白色而有弹性的胶样物质。外部为纤维环(anulus fibro-sus),由多层纤维软骨环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其向周围膨出。椎间盘以脊柱胸段中部最薄,由此向上、向下逐渐增厚,以腰部最厚,故脊柱腰段运动幅度最大。椎间盘坚固,富有弹性,除牢固连接椎体外,还可承受压力,减缓冲击以保护脊髓,并有利于脊柱向各个方向运动。因为下腰部脊柱活动较多,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所以当暴力造成纤维环破裂时,可导致髓核从盘中向后外脱出,临床称椎间盘脱出症(prolapse of intervertebral disc)。如髓核突入椎管或椎间孔时,可产生神经压迫症状,从而引起严重的腰腿痛(图1-52、1-53)。

图1-52 椎骨的连结(矢状切面

2)前纵韧带(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为人体中最长的韧带,上起自枕骨大孔的前缘,下经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椎体骶骨的前面。前纵韧带有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3) 后纵韧带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起自枢椎并与覆盖枢椎椎体的覆膜相续,下达骶骨,该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前、后纵韧带对连结椎体和固定椎间盘具有重要作用。

图1-53 椎骨的连结(水平切面)

(2)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弓板之间和各突起之间的连结。

1)黄韧带(ligamenta flava):连结两个相邻的椎弓板,故又称弓间韧带。此韧带坚韧而富有弹性,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图1-54)。

图1-54 椎骨的连接(冠状切面)

2)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连结相邻两个棘突,此韧带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移行。

3)横突间韧带(intertransverse ligament):连结相邻两个横突。

4)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和项韧带(ligamentum nuchae):连结胸、腰、骶椎各棘突尖的纵行韧带,可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而在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的项韧带。项韧带是棘上韧带和颈椎棘突间韧带的延续,向上附着于枕外隆凸及枕外嵴,向下达第7颈椎棘突并续于棘上韧带。

临床做腰椎穿刺术时,穿刺针由浅入深,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才能进入椎管(图1-54)。

5)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ial joint):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关节面有透明软骨覆盖,关节囊附于关节面周缘,属平面关节,只能做轻微的滑动。

(3)寰椎与枕骨及寰枢关节:

1)寰枕关节(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寰椎两侧块的上关节凹与相应枕骨构成,属于椭圆关节,为联合关节,关节面有透明软骨覆盖,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关节囊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可使头做前俯、后仰和侧屈运动。有人形象地称其为“Yes”关节(图1-55)。

2)寰枢关节(atlantoaxial joint):由寰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与枢椎的齿突构成,可使头做左右旋转运动,也有人形象地称其为“No”关节(图1-55)。

图1-55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2.脊柱整体观及其运动 成人脊柱长约70cm,女性及老年人略短。全部椎间盘的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l/4(图1-56)。

(1)脊柱前面观:从前面观察脊柱时,可见脊柱椎体的宽度,自第2颈椎向第3骶椎有显著增大,这与重力的承担不断增加有关,下位椎体负重较多,故椎体也较大。但自骶骨耳状面高度以下,因重力经髋骨传向下肢骨后已无负重意义,故从第3骶椎向下,椎骨急速缩小变窄,直至尾骨尖。

(2)脊柱后面观:从后面观察脊柱时,可见棘突全长形成纵嵴,居背部正中。但各部椎骨棘突的倾斜度各不相同。颈椎棘突和腰椎棘突近似水平位,而胸椎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

(3)脊柱侧面观:从侧面观察脊柱时,可见脊柱有4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从整体上观察,脊柱的弯曲对维持重心和吸收震荡有关。其中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在胚胎时已形成,并在出生后继续存在;颈曲及腰曲凸向前,为出生后代偿性弯曲。脊柱的每一个弯曲,均有它的功能意义。当小儿能抬头时,出现了颈曲,支持头的抬起;能直立和开始行走时,又出现了腰曲,使身体的重心后移,以维持身体前后平衡。脊柱的这些弯曲,既维持直立姿势,又增强脊柱弹性,对行走或跳跃时所产生的震荡也起缓冲作用。

图1-56 脊柱整体观

关于脊柱的弯曲可通过“妖精(腰颈)在前,兄弟(胸骶)在后面追(兄弟追妖精)”进行联想记忆。

脊柱除支持身体,保护脊髓、脊神经和内脏外,还有很强的运动功能。尽管相邻两个椎骨之间的运动幅度有限,但整个脊柱的活动范围则很大。脊柱可沿额状轴做屈伸运动;沿矢状轴做侧屈运动;沿垂直轴做旋内、旋外运动,也可做环转运动。脊柱各部的运动性质和范围主要取决于椎间盘的厚度,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和形状、韧带的位置及厚薄等,同时也与年龄、性别和锻炼程度有关。颈部: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略呈水平位,关节囊松弛,椎间盘较厚,故屈伸及旋转幅度较大。胸部:胸椎与肋骨相连,椎间盘较薄,关节突关节呈冠状位,棘突呈叠瓦状,这些因素限制了胸椎的运动,故活动的范围较小。腰部:椎间盘最厚,屈伸运动灵活,关节突关节几乎呈矢状位,限制了旋转运动。由于颈、腰部运动灵活,故损伤多见于颈、腰部。

(二)胸廓

胸廓(thoracic cage)由12块胸椎、12对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胸廓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具有支持、保护胸腹腔内脏器的功能,并参与呼吸运动。

图1-57 肋椎关节

1.肋与椎骨的连结 肋骨后端与胸椎连结,称肋椎关节(costovertebral joint)。此关节可分为:①肋头关节,由肋头的关节面与胸椎的上、下肋凹组成;②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面与横突肋凹组成。这两个关节在功能上是联合关节(图1-57),运动时肋骨沿肋头至肋结节的轴线旋转,使肋上升或下降,以增加或缩小胸廓的前后径和横径,从而改变胸腔的容积有助于呼吸。

2.肋与胸骨的连结 肋的前端较低,第1~7肋前端均与胸骨相连结。其中,第1肋与胸骨柄之间为软骨结合,第2~7肋软骨与胸骨分别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sternocostal joint),而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结形成左、右肋弓(costal arch)(图1-58)。

图1-58 胸肋关节(前面观)

3.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 成人胸廓近似扁圆锥形,前后径比横径短,上窄下宽。胸廓有上、下两口。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和第1胸椎围成。上口的平面向前下方倾斜,故胸骨柄上缘平对第2、第3胸椎体之间的椎间盘。胸廓下口较大,宽而不整齐,由第12胸椎,第12、第11对肋软骨及肋弓和剑突构成。胸廓的形状和大小,与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疾病可使胸廓变形,如儿童患有佝偻病(rickets)时,由于骨组织中缺少钙盐,以至胸廓变形,严重时,胸骨可明显突出,形如“鸡胸”,影响肺的功能(图1-59)。

图1-59 胸廓(前面观)

胸廓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功能。胸廓的运动主要是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在肌的作用下,肋的前部抬高,肋体向外扩展,胸骨上升,使胸廓的前后径和横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加。呼吸时,在重力和肌的作用下,胸廓作相反的运动,使胸腔容积减少。胸廓有一定弹性,在抢救心跳或呼吸骤停的患者时,可进行体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

胸廓的形状和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因素有关。新生儿胸廓呈桶状,横径与前后径大致相等。成年女性的胸廓较男性略短而圆,各径均较男性小。老年人胸廓因弹性减小,运动减弱,致使胸廓塌陷,变得长而扁。佝偻病患儿,因缺乏钙盐而骨质疏松,易变形,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明显突出,形成“鸡胸”。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患肺气肿的老年人因长期咳嗽,胸廓各径增大而成“桶状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