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期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

晚期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证多见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肺癌并咯血、晚期恶性淋巴瘤骨髓受侵者,亦可见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使气阴两伤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绝大多数属本虚标实之证候,治之大法当以扶正培本,抗癌祛邪。晚期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相关。

一、晚期恶性肿瘤的辨证分型

(一)气滞血瘀型

(1)临床表现:胸胁胀闷,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可扪及肿物包块,爪甲黑紫,舌质暗或见紫斑、瘀点,脉涩等。

(2)本证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肺癌、中晚期食管癌等。

(3)治疗法则: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二)痰湿凝聚型

(1)临床表现:多为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证候。痰湿积滞在肺,可见喘咳;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生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肿物包块,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可致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或口吐泡沫黏液痰涎,湿性黏腻而重浊。且常与风邪、寒邪相并,出现头重如裹,颈项酸痛,关节肿痛,四肢困倦。水湿停聚于内,而出现水肿、胸腹腔积液、胸脘痞闷、口淡而黏、食欲不振、口虽渴却不思饮水。

(2)本证多见于食管癌、肺癌伴胸腹腔积液。

(3)治疗法则:化痰祛湿,软坚散结。

(三)热毒内炽型

(1)临床表现: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

(2)本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症,各种肿瘤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3)治疗法则:治实热阳毒者,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治虚弱阴毒者,宜温补托里、扶正祛邪。

(四)气血不足型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2)本证多见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肺癌并咯血、晚期恶性淋巴瘤骨髓受侵者,亦可见肿瘤患者手术、放疗、化疗使气阴两伤者。

(3)治疗法则:补气养血。

(五)脏腑亏虚型

(1)临床表现:面色㿠白,畏寒肢冷,腰酸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气喘心悸,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2)本证多见于各类晚期肿瘤腹腔内转移及骨髓、脏器转移患者。

(3)治疗法则:调理脏腑,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六)阴阳失调型

(1)临床表现:肿瘤患者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亡失等方面。

1)阴阳偏胜:阳偏胜者,以热、动、燥为特点,面色偏红,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或奇臭,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或黑,生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阴偏胜者,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倦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2)阴阳偏衰:阳偏衰者,面色㿠白,纯色淡,口中和,喘咳身肿,自汗,头眩,不欲饮食,腹大胫肿,肌冷便溏,或五更泄泻,阳痿精冷,两足痿弱,脉大无力等。阴偏衰者,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干,咽燥,心烦,舌干红无苔,头晕眼花,耳鸣,腰腿酸软无力,骨蒸盗汗,噩梦遗精,大便秘结,手足心热,脉数无力。

3)阴阳亡失:亡阳者,表现为亡阳之汗,身反恶寒,手足冷,肌冷,汗冷而味淡微黏,口不渴喜热饮,气微,脉浮数而空。亡阴者,表现为身畏热,手足温,肌热,出汗亦热而味咸,口渴喜冷饮,气粗脉沉实,舌红干。

(2)治疗法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七)气虚血瘀型

(1)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部位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2)治疗法则:补气化瘀。

(八)阴虚火旺型

(1)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2)本证多见于各种类型癌症骨转移,尤以晚期肺癌及晚期肝癌为多见。

(3)治疗法则:滋阴清热。

(九)阳虚水泛型

(1)临床表现: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至腹部胀满,心悸咳喘,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以下肢为重,头目眩晕,精神萎靡,小便不利,夜尿较多,面色㿠白或黧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大便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

(2)本证多见于中晚期癌症,如晚期肝癌、肾癌、肺癌。

(3)治疗法则:健脾益气,温肾行水。

二、晚期恶性肿瘤中医治则和常用治法

(一)扶正培本法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绝大多数属本虚标实之证候,治之大法当以扶正培本,抗癌祛邪。扶正培本亦即补法,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目的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癌的能力。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减轻放疗及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治疗癌前病变;抑癌、抗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

(二)理气活血法

晚期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相关。在改善症状体征、并发症的治疗及病程的某些发展阶段,使用理气活血法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活血化瘀法又常常应用于肿瘤的全程治疗中。

(三)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皆属邪热瘀毒之候,应用清热解毒法治之,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并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和食物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临证时辨清正邪之盛衰,慎而投之,多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软坚散结法

具有软坚散结功效的药物和食物,其抗肿瘤的机制在于杀伤癌细胞等,可在扶正培本和攻逐邪气时兼顾使用,以增强治疗肿瘤的效果。

(五)化痰祛湿法

痰凝和湿聚,也是肿瘤的重要发病原因。其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因此运用化痰祛湿的药物及食物对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有些化痰祛湿药物及食物对肿瘤有直接抑制作用。

(六)以毒攻毒法

以毒攻毒法在癌症自然疗法及传统的非药物疗法中较少采用,而且较少单独全程用于治疗肿瘤,多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佐以以毒攻毒,或在肿瘤发展的某一阶段慎而用之。临床上,许多有效抗癌方中常不乏以毒攻毒之品。

(七)养阴清热法

热毒乃肿瘤致病原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再加上常并发高热等,易损伤阴液,故多阴虚内热。因此,养阴清热法为癌症防治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管癌、鼻咽癌等肿瘤中应用更为广泛。养阴清热法既可应用于肿瘤的某一阶段,也可用于全程,还能应用于肿瘤并发症。此法可归于培本扶正法范畴,临床应用较为灵活,多与益气、养血、软坚、解毒等诸法联用,对证属阴津亏损之肿瘤多有效果。

(八)健脾益肾法

肿瘤发病是一个渐进过程,日久多有脾肾受损。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有利于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健脾益肾法是防治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具体应用时有健脾理气、温肾利水、益气健脾、健脾益肾等。

(九)对症疗法

肿瘤除所在本脏腑组织器官受累外,尚多影响全身功能状况而表现出全身伴随症状或累及邻近相应器官的局部证候,如发热、疼痛、出血、贫血、黄疸、便秘、咳嗽、呕吐、胸腹腔积液等。因此,除了针对所发生的肿瘤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外,对其伴随各症也应作相应处理,有时尚须“急则治标”。对于现代癌症防治中出现的放化疗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均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