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除痰散结法

除痰散结法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除痰散结药中常加入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再则痰与血同属阴,易于交结凝聚,《丹溪心法》谓:“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等“窠囊之痰”即为痰积夹瘀血胶着之顽痰,在肿瘤的痰证中甚为常见,故除痰散结药每每与活血化瘀药同用,以增强疗效。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除痰散结方药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抑杀肿瘤细胞的功效,善于消散囊肿及多种良性肿瘤,亦可能有减少或控制恶性肿瘤周围炎症分泌物的作用。

中医学里痰的概念较为广泛,狭义的痰指咳嗽咯出的痰液(外痰);广义的痰除了有形的痰之外,还包括无形之痰(内痰),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医宗必读》谓:“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痰证在全身各处皆可出现,且其症状变化多端,是谓“顽痰生百病”,《杂病源流犀烛》指出:“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肿瘤亦每与“痰滞作祟”有关,临证常见痰热在肺则咳喘吐脓血(如肺癌);在食管、胃脘则呕哕痰涎、饮食难进(如食管癌、胃癌);流窜皮下组织则成痰核、瘰疬、瘿瘤、乳石痈(如淋巴结核、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淋巴肉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癌等);痰饮泛滥、痰热瘀结经络则足肿、腹水或黄疸(如肝癌)等,并伴见脘腹满闷、痰涎难咳出、舌苔白厚或腻浊、脉滑,治宜化痰软坚、除痰散结。

痰的成因很多,从其性质来讲,可分为湿痰、燥痰、热痰、寒痰、风痰、老痰、痰瘀等,《景岳全书》告诫“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乃为正本清源之法。若肺热熏蒸生痰者宜清热除痰;燥邪伤肺,阴液被烁,津灼成痰者宜润燥除痰;脾不健运,水饮留滞,蕴湿成痰者宜健脾化痰;肾司开阖,肾虚水泛,聚湿成痰者宜温肾化痰;又气郁易生痰,老痰多气滞,《济生方》谓:“人生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故除痰散结药中常加入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再则痰与血同属阴,易于交结凝聚,《丹溪心法》谓:“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张氏医通》谓:“痰夹死血,随气攻注,流走刺痛。”此等“窠囊之痰”即为痰积夹瘀血胶着之顽痰,在肿瘤的痰证中甚为常见,故除痰散结药每每与活血化瘀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除痰散结法又可分为燥湿化痰、清化热痰、润燥化痰、温化热痰、化痰息风等。燥湿化痰代表方为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茯苓丸、温胆汤等,可用于肿瘤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症,亦可用于颅脑肿瘤证属痰湿阻滞,蒙蔽清窍者。清化热痰代表方为清气化痰丸、清金降火汤、清金化痰汤、柴胡陷胸汤、滚痰丸等,可用于肺癌、食管癌见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闷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蕴肺者。润燥化痰代表方如贝母瓜蒌散,可用于肿瘤见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等症;又如放射性肺炎,乃放疗后火毒灼液成痰,而致津伤痰凝,治宜润燥化痰,亦宜贝母瓜蒌散。温化热痰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冷哮丸等,可用于肺癌见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舌苔白滑、脉弦滑,证属寒饮停肺者。化痰息风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五生丸等,可用于颅脑肿瘤见眩晕、头痛、胸膈痞满、痰多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甚者手足抽搐、目斜口歪等证属风痰上扰者。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除痰散结方药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抑杀肿瘤细胞的功效,善于消散囊肿及多种良性肿瘤,亦可能有减少或控制恶性肿瘤周围炎症分泌物的作用。如法半夏的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多种氨基酸、麻黄碱、胡芦巴碱,以及药理作用与毒芹碱相似的生物碱等,还分离出一种结晶性蛋白质——半夏蛋白Ⅰ。从掌叶半夏块茎生物碱中提取分得1-乙酸基-β咔啉、烟酰胺等9个化合物,近年来又分得掌叶半夏碱甲、乙、丙和胡萝卜素苷。药理实验表明,掌叶半夏的烯醇或水浸出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水溶部分得到的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HCA)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类似物也有抑瘤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脱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