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修李莪华庙

重修李莪华庙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革”后期,李莪华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再进行修建。为何“重修李莪华庙”?当时面临的困难很多,比如有些政协委员不了解李莪华这个人,认为修建庙宇是迷信活动,前两届政协会上没有通过立案。根据山东省政协通过的提案,寿光县人大通过决议,县知政府批准重修李莪华庙,全县男女老少都为之振奋,感谢张奇文为家乡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到两个月,就募捐了45万多元,百姓出工出力,为重修李莪华庙贡献自己的一份心意。

重修李莪华庙

每年农历四月初十到四月十三日,是山东省寿光市侯镇李家官庄村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这几天他们村举办“李莪华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祈福,看表演,热闹非凡。据说这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2013年也不例外,镇政府举办了“侯镇李莪华庙会暨第二届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同时潍坊市“李莪华中医文化研究会”成立,山东省内中医专家进行了免费义诊。

该研究会理事长张奇文介绍说,李莪华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一代名医,原名李茂盛,寿光侯镇李家官庄人。此人医德高尚,在家看病,不分贵贱亲疏,均按其先后而诊治。凡出诊,十里以内不劳车马,先给穷人看病,再给富人看,看过一次后便主动上门复诊。先生这种济世活人的诚笃态度和济贫远富的高贵医德,至今为世人所敬仰。

有一次,他为一贫困农民治病。吃饭时,主人困窘,拿不出像样的饭菜,感到十分难堪。他为安慰病家,看到桌上放着三个烧饼,便笑着说:“我最爱吃烧饼,如果干透,哪怕长点毛儿才更合口味呢!”

说话间,他瞥见桌上还放着一壶酒,便补充说:“嘿,还有烧酒哪,只消一壶,足矣!”自此,民间传开,成为定制,李老爷看病不需筵席,只要“三个烧饼一壶酒”。李莪华凭着高尚的医德,精妙的医术,不知救活了多少濒临死亡的伤病者。由于农历四月十三日是李莪华的诞辰,为感其德,当地人们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庙,可见他在民众中的威望之高,并尊称为“李老爷”。他去世后,人们仍怀念他,世代祭祀

李莪华庙又叫李老爷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时期和“文革”时期,该庙先后多次遭到严重破坏,以致被毁。“文革”后期,李莪华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再进行修建。

张奇文祖籍为寿光县上口镇北半截河村,离李家官庄李莪华庙仅有五华里路。从儿时记事起,他就听父老乡亲经常说起李莪华的事迹,也经常和玩伴跑到李莪华庙前瞻仰,所以对李莪华怀有深厚的崇敬之情。

深受李莪华医德医风的熏陶,张奇文立志要当祖父那样医术精湛的好中医,也要成为李莪华那样医德高尚、群众爱戴的好中医。行医五十余年来,他一直恪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行医准则,为民解除病痛。

在张奇文调至山东省卫生厅任职山东省政协委员(任期三届,共15年)时,一直挂念着“文革”时期遭强拆李莪华庙的重修问题。想起这样一位数百年以来受百姓敬仰的李老爷,看到破烂不堪、面目全非的李莪华庙,他感到很心痛。在每届政协会议召开时,张奇文的提案中都包括“重修李莪华庙”的议题。

为何“重修李莪华庙”?张奇文认为,一是学习李莪华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二是让李莪华的高尚医德流传后世,成为大家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当时面临的困难很多,比如有些政协委员不了解李莪华这个人,认为修建庙宇是迷信活动,前两届政协会上没有通过立案。一直到其任职的第三届政协会议上,张奇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顶住压力,积极客观地宣传李莪华高尚的医德医风,终于在即将卸任之时,才通过了这个提案。

根据山东省政协通过的提案,寿光县人大通过决议,县知政府批准重修李莪华庙,全县男女老少都为之振奋,感谢张奇文为家乡作出的巨大贡献。1984年春节过后,全县人民乃至在外省工作的寿光籍老乡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捐资。有捐百而八十块的,有捐十块八块的,大家各尽所能,表达对李莪华的崇敬之情。不到两个月,就募捐了45万多元,百姓出工出力,为重修李莪华庙贡献自己的一份心意。

不久,一座占地1300平方米、古朴典雅的李莪华庙竣工了。张奇文亲书对联“为人民做好事千古称颂,替群众解疾苦万世流芳”竖于大门两旁。这既是纪念一代名医,更是弘扬其医德医风。院中有一“回春亭”,亭内立一石碑,正面书“清代名医”四个大字,刚劲有力;背面碑文为张奇文敬撰的“清代名医李莪华先生重立碑志”,并亲自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朱学达书写。

img22

在重修的李莪华庙前合影(左为张奇文,右为修世榕)

“舍得了秋和麦,舍不了官庄会。”每到李老爷生日这几天,李家官庄村有3天庙会,香客商贩,远道云集,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为感念李莪华,人们仍依他生前所嘱,用烧酒一壶,以红线系烧饼一个祭奠他,至今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