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经典的魅力

中医经典的魅力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经典不是光凭一个理性思考构建的,还是一个内证过程,是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大豆的外形与肾相似,经过发酵的,与上述的这种“亲情”关系又密切了许多。在促进内啡肽分泌方面,经过发酵后的大豆为早餐的必备食品。一个月的两个气,一个叫节气,一个叫中气,所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的。

《内经》的内容,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那你一辈子都用不完。经典的这个后延性实在太大太大,它确实是一个早熟的文化,它的确是历久弥新的东西。中医经典不是光凭一个理性思考构建的,还是一个内证过程,是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合,构成了梁漱溟先生所称之为的——人类未来文化的早熟品。《大学》里讲:“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东汉以后,中医的著述汗牛充栋,尽管这浩如烟海的著述无一不自称是来自于经典,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无法代替经典,无法超越经典,甚至有时会成为我们认识经典内涵的障碍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是一种精神境界,只有获得了这个境界,才有可能进入内证的状态。这个境界儒、释、道都有。宋、明时代,人们将格物作细微地分析讲,作穷究讲,仅此一途,已见它们不明内证,已见它们没有实验。古人知道,诗写唐的份上,诗机已然让他们占尽,要想再超过唐诗,几乎不可能。孔子在《素辞》中的话说得很好:“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如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星辰,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肾家的臭是腐,所以凡属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肾病需要忌盐,“多食盐则伤肾”,这即是《内经》至道的东西。骨癌在所有的癌症里疼痛是最剧烈的,草药中加一味特殊的东西,然后煎汤外洗溃烂处,洗几次以后疼痛就能逐渐消除。它与肾有关,就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用在骨癌上有这样特殊的疗效。

中国的豆豉,就是大豆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能够提高大脑功能,有这样独特的作用。《内经》曰:“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改善和提高脑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思考,就要设法从肾入手。大豆的外形与肾相似,经过发酵的,与上述的这种“亲情”关系又密切了许多。发酵实际上就是一个腐质化的过程,发酵后的豆对肾的作用更大,当然对脑子的作用亦大,这就是从经典的角度加以印证的。

如何提高大脑的效率,唤醒脑细胞的巨大潜能,如何引发大脑的δ波,如何激活内啡肽的分泌。在增加内啡肽的分泌、使大脑处于更多δ波状态这个关键,有人提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即运动方面、饮食方法和调节心身方面等。在促进内啡肽分泌方面,经过发酵后的大豆为早餐的必备食品。

所谓现代脑或称现世脑。自从你生降到这个世间,与你相关的一切信息就贮存这个脑里。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个左脑,它的容量与人这一辈子的经历有关。经历的时间长短,这个要看每个人的寿命,经历事情的多少,看每个人的阅历。但总起来说,与它相关的信息仅有几十年、至多百年,这是左大脑的情况。

传统脑呢?传统脑的信息要大得多了,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可能与右脑发生联系。所以,右脑所贮存的东西,或者说右脑发生联系的这些信息、这些经验,就不仅仅是这几十年、几百年。这个信息关联的跨度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千亿年。而且这个信息,这个经验不是个体的,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整合(这有点像道金斯所谓的“觅母”)。如果我们借用一个藏传佛教的概念,这个右脑也可以叫作伏藏脑,伏藏就是埋伏之潜藏,藏是宝藏,人类有史以来的文明宝藏都潜伏在这个右脑里。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曾在得出结论,人的记忆除所谓的神经记忆之外,尚有一种遗传记忆和免疫记忆。其中,遗传记忆又被称为“自然界的储备基金”,这与我们前面所称的“伏藏脑”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在左右脑之间有一个沟通和连接两侧大脑的结构,这个结构叫脑胼体。脑胼体存在说明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右脑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交换到左脑而为其所用。有学者云:“凡是将传统看成是包袱的人,不是懦弱者、就是败家子”。

论语》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为古人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对于很深沉的内心世界,对于复杂的感情,用很浅白的旋律是没有办法来表达的。现代人的浮躁心理,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他们只喜好吹糠见米的东西,做什么要立马见功,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感受什么,体悟什么,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喝饮料与喝茶是有区别的,饮料和茶无法比,不能用喝饮料的眼光去看茶,就像流行歌曲和古典音乐无法相比。

经云:“肺主气,肺主治节”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也就是十五天的周期就叫作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原来这个气指的就是节气。中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天地在变化,人也要跟着变化,这个变化的戒律能够同步。从上面这个气的概念中,我们知道了天地变化的基本节律就是气,也就是十五天一个变化。在这个节律,人也要有一个类似的同步变化,这个变化跟上了,天人就合一了。那么,在人体内具体是哪个部门负责这个节律层次上的天人同步变化呢?就是肺。肺者,气之本,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个气与呼吸之气,与一身之气又有什么关系呢?显然没有什么大的关联。一个月的两个气,一个叫节气,一个叫中气,所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肺处胸中,其外包以肋骨,左右一共二十四根,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其与关节也有关联,人的四肢关节,合起来还是二十四个,这里一个面与节气相应,一个面与中气相应。四肢应四时,每一肢有六个关节面,正好应“六气为一时”。关节与节气相关,与天气变化有关,关节有毛病的人,他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程度往往超过气象仪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关节看作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个感应器,而这个感应器是由肺来掌管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草纲目》中读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个病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因为肾主骨,骨与髓是异名同类的东西。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会往外溢?是约束骨髓的各个系统出问题。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这是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是十分简单的事。

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形成骨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分钟,数日后痛减,足跟能落地,坚持一个月,痛即痊愈。由此可得学经典要“信受奉行”的感受。

《笑傲江湖》高手过招往往不露痕迹,而仲景等历代名家撰用经典却是真正达到了这个不露痕迹的境界。

经典是由古文古字写就的,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中国文字所特有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难以比拟的。文字的简化,文言的消失,就感到阵阵的忧心,阵阵心痛,是中医学的一大损失。字以表意,文以载道,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载体,精神的载体。文字简化以后,我们怎么跟古人沟通,我们就是通过这个文字将过去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结晶运载到现在,运送到将来。现在你把文字这辆“车”的轮子卸掉了一个,甚至两个,那么这样一个文化结晶的运送工作就会陷入瘫痪。我们今天像这个年纪的一代人还读过古书,认识几个繁体,所以这个文化传承的障碍似乎还不那么明显,可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中华文明的法脉也许就会因为这个文字的简化而被割裂甚至断送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